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代女子一般在家里学什么?为什么足不出户?
女子,古代,都是古代女子一般在家里学什么?为什么足不出户?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需要结合五千年来中国的女性社会意识和女性地位来回答。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王朝,也是个第一个奴隶制社会,也是由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变的开始。夏朝女性地位不断降低,已经逐渐开始作为生育工具和政治工具甚至满足男性欲望的附属品出现。《尚书·夏书》中有“五子之歌”,说到启的妻子封狐氏,在羿灭夏后被羿霸占,后来又被羿的部下霸占的悲惨遭遇,封狐氏作为受害者,却被比作禽兽“内做色荒,外做禽荒”,让人不齿。
这个时期,女子的地位是低下的。耕种,渔猎,这种劳动逐渐由女人转向男人。女子的劳动倾向于采摘,养蚕,缫丝等。
商朝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一个回光返照,女子受教育程度高,可以继承财产,掌握军队,主持祭祀和占卜——这在对巫术怀有狂热信仰的商朝,就是最明显的地位的象征。
(商王后妇好墓中发掘的祭祀青铜杖)
周朝虽然立国以母为尊,留下了姜嫄履巨人足迹而生周人始祖后稷的传说,不过随着分封制,井田制的实行,女子丧失了继承的权利,地位也因此而降低。
自周至秦,唯墨家倡导男耕女织,地位平等,儒家,法家都是在不断削弱女性的地位。
不过先秦时期,礼教的束缚还没有后世这么严重,踏青,郊游常常是女性选择的活动方式。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孔孟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得到了加强,形成了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规范。结合《周礼》中的”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工”,班昭写出《女诫》,一时广为传抄,风行天下。
班昭续书
自此女子四德成为衡量女性的标杆。在家孝顺父母,学习四德也成了生活常态。多以家庭教育为主,富贵人家也可以延请女师。
魏晋南北朝至唐,随着佛道的兴起,儒教思想的禁锢得到了一定解放,女性的地位也得到提高。涌现了卫夫人,武则天,公孙大娘等许多优秀女性人物,女子天性得到一定解放。甚至还出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动人篇章!
时间来到宋朝,大儒朱熹宣扬“存天理,灭人欲”,“女子无才便是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男主外,女主内”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缠足的陋习,也是自宋朝开始流行,至明清,越演越烈。
古代女性除了学习三从四德,娱乐项目项目多数进行于家庭之中,最具代表性的荡秋千,如欧阳修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苏轼的“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下面是一些娱乐项目的统计
参考《从诗词看我国古代女子体育发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常听说古代女子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那么古代女子一般都在家学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们的独特生活。
古代女子多学女红,富家女子还要学习三从四德礼仪等行为规范和琴棋书画等技术。
女红,也叫女工,是古代女子必学的一项技能,包括绣花、绣鞋、做衣服等以手工制作出的传统技艺。中国女红艺术的特点是讲究天时、地利、材美与巧手的一项艺术,一般都是由母女、婆媳世代传袭而来。在古代,这是衡量一下女子是否是贤妻良母的标准。
相比女红,四德礼仪等行为规范和琴棋书画等技术就高大尚的多了,这些得是大户人家的女子或者青楼女子才要学的。倘若有哪个大家闺秀,对琴棋书画一窍不通,那么在当时人的眼里,她就是一个另类,会自然把她等同到男子那一边,这是很可怕的一种思想。所以无论自己有没有天赋,这些大家闺秀都会努力去学习琴棋书画。
那么古代女子为什么足不出户呢?
在古代,女子要生育儿女,侍候老人,社会就成了以男人为主,从而形成了“男权”社会。在旧社会,女子地位底下,而社会也给女子套上了许多枷锁,“足不出户,笑不露齿,男女授受不亲”。在当时的社会看来,抛头露面,就是败坏门风。
裹足,也是限制女子出门的一个具体表现。女子裹足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男子害怕女性出家门,因此用裹足来拘束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女子教育就是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
在家里一般都是学习些女红,如绣花,织布,做衣服,做鞋子,再大一点就是学些伦理道德,如相夫教子,洗衣做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女子一般在家主要是以持家为主学习缝衣刺绣,上孝敬公婆,下抚养儿女。有条件的也学琴棋书画。
古代讲究\"三从四德\"。但一般只靠男人不能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她们也下地劳作。足不出户的一般指那些富有人家的女子。
上一篇:如何给期权买保险?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