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疏影,是梅花在水波上的倒影,还是是月光下朦胧的枝条?
梅花,暗香,黄昏《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疏影,是梅花在水波上的倒影,还是是月光下朦胧的枝条?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若来月下朦胧意,何必水中清浅枝。
律诗有一个算不上禁忌的禁忌就是合掌,所谓合掌,通俗一点说就是出句(上句)和对句(下句)中不能用相近的事物、同类别的事物。
对句是“暗香浮动月黄昏”,这里面有一个“月”字,上联除非必要到骨子里,是不可能有月光因素存在的。如果解释为月光下的朦胧枝条,这不止是相近,而是完全相同。因此,这种可能不存在。
疏以疏为美,以瘦为美,因为疏,所以瘦,所以有清气。君不闻“淡如秋菊何妨瘦,清到梅花不畏寒”。
其实本句最妙之后便在于“清浅”二字,不仅有叠韵之美(对句是双声),因为这个清浅把梅花的清美完全勾勒了出来。
诗的题目是《山园小梅》,因此这个“水”不大可能是池塘之水,池塘水会很深,但不会浅。也不是亭榭之下的水,道理相同。因此,只能是溪水,当然理解为池塘边,水边也未为不可。
诗句描写的时间应当是夜间(不是黄昏,对句的黄昏不是指黄昏时分),如果是小溪借着月光来看,水中会有浅波,而水边可以看到石子,会形成闪闪粼粼波光,虽然不多,但极为清隽。
梅花的树枝映在水里,流光碎玉,轻漾水波,这便让水里的梅花有了动感,也有了生命,变得分外鲜活。并且这种鲜活是动态的!
这一联被历代批评家所激赏,最大的原因不是有画面感,而是有持续变化的画面感,它不是图片,而是一部视频。
对句也是如此,以味道和颜色(出句是形状和程度)相互交叉错落,形成一种通感,仿佛味道有了颜色,或者颜色有了味道。如果说出句是一部动态视频,那么对句就是触感你的感官之美。
这两句越品越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应该是梅花在水中的倒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问题《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疏影,是梅花在水波上的倒影,还是是月光下朦胧的枝条?
山园小梅二首,是宋朝隐逸诗人林逋的咏梅佳作,疏影、暗香出自第一首: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其二
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
澄鲜祇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
一、疏影、暗香 与借代手法
1、疏影 部分代替整体
李白有诗云:孤帆远影碧空尽 。
孤帆在这里代表了船 。
杜牧: 楚腰纤细掌中轻。
杜牧诗中的楚腰代表了楚地的美女 。
同理,疏影是指花枝的姿态,用来代指梅花。
2、特征代替事物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
“绿蚁”原来是指酒面浮起的绿色泡沫,细小的如同蚂蚁,王维的诗里,“绿蚁”是一种很形象的比喻,这个词大部分诗中直接就是酒的代称。
例如李清照的《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同理,暗香是指梅花有暗暗的幽香这一特征。
借代的手法有很多种,上面介绍了2种,通过部分或者特征来指梅花。梅花的身影很漂亮,梅花的香气很迷人。
二、疏影、暗香 不合掌
疏影、暗香二句出自五代南唐江为的残句:
“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
上是竹影,下联是桂香,写了两种植物。
林逋的诗只写梅花,如果把疏影和暗香完全看作借代梅花,上下联就合掌了。 上面说过,这里是指梅花的两个方面:
一个是指梅花的一部分,一个是指梅花有香气的特点。
如同绿蚁新醅酒一样,即是指具有这种沫的酒,也是特别写出了酒表面这种沫的形态。
疏影,是指梅花枝的姿态,如同说某一个人的”身影“,未必一定是地上或者水中的影子。
董仲舒说过\"诗无达诂\",我们可以把疏影看作横斜的花枝,也可以看作花枝在水中的影子。反过来,从创作的角度看,作诗最好能够具有多重的意义,这样就扩大了读者想象的空间。
暗香,是指梅花传来的幽香。用姿态(疏影)对仗香气(暗香),这是非常工整的一幅对联。
三、两个词牌 暗香疏影
到了南宋,大词人姜夔去拜访范成大的时候,创作了两首咏梅词。
姜夔精通音律,是一个作词作曲全能的诗人。他分别创作了两个词牌,一个叫做《暗香》、一个叫做《疏影》,都是咏梅。
《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姜夔在序言里写到: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姜夔说,辛亥年的冬天,我冒着雪去拜访石湖居士范成大。他向我索要新曲,于是我就作了两首。没想到石湖居士非常喜爱,令家中的歌妓练习并演唱。于是命名为《暗香》《疏影》。
姜夔还有一个意外之喜,范成大一开心,把歌妓小红送给了姜夔。姜夔泛舟而回的时候,还作了一首绝句《过垂虹》千古流传:
上一篇:对虾苗期慢大什么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