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源于谁的故事?有何评价?
西游记,唐僧,故事《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源于谁的故事?有何评价?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到元代(至迟到明初),又出现了更加完整生动的《西游记平话》。原书已佚。但明《永乐大典》第13139卷“送”韵“梦”字条下引《梦斩泾河龙》故事,即采自《西游记平话》,约1200字,内容与吴承恩《西游记》第9回前半部分基本相同。成书比《永乐大典》为早的朝鲜汉语教科书《朴通事谚解》中也概括地引述了《西游记平话》中关于“车迟国斗圣”故事的片断,与吴著《西游记》相关故事的内容大体一致。书中还有八条注文,介绍了《西游记平话》的主要情节,与吴著《西游记》已非常接近。书中已有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天宫”的故事,且由“魏征斩龙”过渡,与取经故事连接,在情节结构上也与吴著《西游记》相近。在人物方面,深沙神已演变成沙和尚,出现了黑猪精朱八戒。《西游记平话》的形式和风格,比较接近于宋元时期的讲史平话,文字古拙,描写亦欠精细。但无论从内容、情节、结构、人物方面看,《西游记平话》都很可能是吴承恩直接据以加工创作的底本,在《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出土的宋元时代磁州窑唐僧取经瓷枕(藏广东省博物馆),证明了取经故事在当时已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并为人们喜闻乐见。画面上的人物是取经故事中的师徒四众,处于中心地位的是勇往直前、英姿勃勃的孙悟空。这说明取经故事和有关人物的思想性格,至迟到元代已大致定型。民间创作已经给吴承恩写《西游记》打下了坚实基础。 由宋至明,取经故事在戏剧舞台上也得到搬演。宋元南戏有《陈光蕊江流和尚》,金院本有《唐三藏》,皆佚。元代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亦仅存少量曲文。元末明初则有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天大圣》杂剧和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剧中某些情节与吴承恩《西游记》相似,但孙悟空的形象并不突出,且未脱掉妖气。不论这些剧作跟吴承恩《西游记》有无直接联系,它们至少可以证明吴承恩创作《西游记》以前,取经故事已经众手加工而以各种形式长期在社会上广泛流传。
孙悟空的形象,也经历了一个同样漫长的演变过程。吴承恩的家乡,自古淮水为患,很早就产生了与治水有关的神话传说。无支祁就是大禹治水时收服的一个淮涡水神,他原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猴精,后来被镇锁在淮阴龟山脚下。唐代李公佐所作传奇《古岳渎经》里记载了这一传说。从宋元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和元明杂剧《锁齐天大圣》、《西游记》以及明人宋濂的《删古岳渎经》中,可以看出无支祁传说演化的痕迹。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明吴承恩演《西游记》,又移其神变奋迅之状于孙悟空,于是禹伏无支祁故事遂以堙昧也”(第九篇),指出了无支祁的传说跟孙悟空形象创造的关系。
吴承恩就是在前代传说和平话、戏曲的基础上,将无支祁传说跟取经故事结合到一起,并熔铸进现实生活的内容,创作出这部规模宏大的杰出神话小说《西游记》的。《西游记》改变了原取经故事浓厚的宗教色彩,完成了新的深刻的社会主题;塑造了性格鲜明、血肉丰满、理想化的神话人物形象;创造了生动丰富的故事情节,完成了完整宏伟的艺术结构。《西游记》是吴承恩创造性艺术劳动的结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众所周知,《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故事的原型是唐代著名高僧玄奘。
玄奘,本名陈祎,河南洛阳偃师人,号\"三藏法师\",也就是通常俗称的\"唐僧\"。故事是根据他在贞观唐太宗李世民时期一心求学,西行五万多里,历经千辛万苦到达印度佛教中心的那烂陀寺游学,并取得真经回国的事迹,加上民间口口相传的一些故事,通过明代作者吴承恩进行艺术加工而成。
《西游记》的故事内容,主要是描写唐僧师徒一行四人,为了求取真经,一路上虽历经艰难险阻、百般磨难,但他们却为了自己的理想,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不达目的不罢休,直到实现自己的理想取得真经。
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也告诉今天我们,人一定要有理想,有了理想,就要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在实现自己理想的道路上,不会是一帆风顺,会遇到种种的困难,但不管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不忘初心,想办法克服种种困难,牢记自己的使命,勇往直前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直到抵达成功的彼岸,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西游记是一部很能体现现代社会生活中人和事很有深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西游记》这部小说中,包含着许多职场上的道理和人情世故,所以说他并不是一部单纯的神话小说,而是结合了许多现实的题材。小时候看《西游记》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感想,只知道这么多妖魔鬼怪都被孙悟空打跑了,长大以后再看才发现了许多端倪,才发现他和现实中的事情如此相似。
在《西游记》中有靠山的妖精,最后全部被自己的靠山收走了,回到了天庭以后,继续过着自由自在如鱼得水的生活,根本不受以前事情的影响。在《西游记》前几集中有一个鲤鱼精要吃唐僧肉,旁边儿还有一个女妖精,可能是鲤鱼精的情人吧,等到孙悟空来了以后,直接把女妖精打死了,正准备打鲤鱼精的时候观音菩萨却出现了,她对孙悟空说这是我的失误,让我把它收回去管教吧,于是鲤鱼精就逃过了一死,从此在观音座下继续修炼。
在《西游记》中没有靠山的妖精,全部被打死了。这不正对应着职场中的位置吗,如果你在这家公司中有靠山,那你就能够永久的生存下去,即使在基层犯了些许的错误,上层也能把你捞上去,让你继续过着美好的生活,可是如果没有靠山,那下场就惨了。
上一篇:90多斤猪身上起红点为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