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雍正继位合情合理吗?
雍正,康熙,阿哥雍正继位合情合理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胤禩,康熙的第八个儿子。支持他的人认为他待人宽厚仁慈,但讨厌他的人认为他阴险狡诈,工于心计。在众多兄弟之中,与其关系最为要好的当数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以及十四阿哥胤祯。
胤礽被废不久,康熙想复立胤礽为太子,胤禩于是召集文武百官,命他们从众位阿哥中选择一位册封为太子。但出乎康熙意料的是,群臣并没有人有想要复立胤礽的意思,而是极力推荐胤禩为太子,就连大阿哥也极力推荐胤禩为太子。康熙认为八阿哥有结党之嫌,于是将八阿哥拘禁。不久之后,康熙不顾群臣的反对将胤礽复立为太子。
胤礽被复立为太子后,仍无悔改之心,仍然我行我素。康熙忍无可忍,再次废掉了胤礽并将其圈禁在咸安宫。胤礽从此与皇位失之交臂。
胤礽再度被废后,康熙从此不再提及立储之事。尽管大臣们屡屡劝谏立八阿哥胤禩为太子,但均被康熙驳回。
康熙虽然没说立胤禩为太子,但也没说不立胤禩为太子,真正让胤禩彻底无缘太子之位的是发生在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的“毙鹰事件”。
当时,康熙正在热河巡视,恰逢胤禩母亲三周年祭日,由于无法亲自给康熙请安,胤禩于是派太监给康熙进献一只苍鹰。然而,当康熙打开笼子时,却发现是一只奄奄一息的苍鹰。康熙认为这是胤禩有意在诅咒自己早死。随后,他招来胤禩,当着众皇子的面将胤禩斥责一番,还说:“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
正当太子党与八阿哥党斗得两败俱伤的时候,四阿哥胤禛却脱颖而出。他自称“天下第一闲人”,一面与太子交好,还一面与八阿哥保持良好关系。此外,他在康熙想要复立胤礽为太子期间,表现出支持康熙。在对康熙的态度上,表现得非常诚恳、孝顺,深得康熙的器重。
就在胤禛受到器重的同时,其同胞弟弟十四阿哥胤禵也同样受到了器重。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7年)春,康熙任命胤禵为抚远大将军并封大将军王,西征准噶尔。胤禵逐渐成为文武百官心目中继承皇位的合适人选。此外,无缘皇位的八阿哥胤禩也开始转而支持胤禵。
此时,只有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禵最具有潜力成为皇位的继承者。
然而,康熙驾崩后,胤禛却继承了皇位,并改年号为雍正。所谓“雍正”,就是指“雍亲王得位之正”。
关于雍正继位主要有三种说法:改诏篡位说、遗诏继位说和无诏夺位说。那么,到底哪一种说法才是真相呢?
一.改诏篡位说:
所谓篡位,就是指从皇位继承者的手中夺取皇位。综观所有史料,均未看到有关康熙传位与其他皇子的记载,因此,说雍正篡位并不正确。
有人认为,雍正篡取了十四皇子的皇位,将康熙遗诏中“传位十四子”中的“十”字改成了“于”字,就变成了“传位于四子”。
事实上,古人一直使用的是繁体字,想要将繁体字的“十(拾)”改成繁体字的“于(於)”绝非易事。再加上,清朝人行文时,习惯将“十四皇子”写成“皇十四子”,将“四皇子”写成“皇四子”。即便雍正有本事将“十”字改成“于”字,那么遗诏上的“传位于皇十四子”就会被改成“传位于皇于四子”,语句就会变得不通顺。
此外,清朝的传位诏书上使用的是满汉两种文体,即便汉文的“十”字被改成“于”字,那么满文也是无法轻易修改的。所以说,雍正改诏篡取十四皇子的皇位一说并不成立。
二.遗诏继位说
一些学者之所以支持“遗诏继位说”,理由有四:
1、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1年)十一月十三日,也就是康熙去世的当天,康熙曾召皇三子、皇七子、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二子、皇十三子和隆科多八人进宫,并向他们宣示口谕说:“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2、康熙临死前曾留下一份遗诏。遗诏前面大部分内容与康熙五十四年颁布的谕旨相同,只是在结尾处添加了由雍正继承皇位的关键性语言。针对谕旨一事,康熙曾说:“此谕已备十年,若有遗诏,无非此言。”
3、康熙去世前三天,命雍正到天坛代为祭天。代天子祭天意义非凡,学者们认为,这足以证明康熙有意传位于雍正。
4、《清圣祖仁皇帝实录》记载说:“皇四子胤禛闻召驰至。巳刻,趋进寝宫。上告以病势日臻之故。是日,皇四子胤禛三次进见问安。”意思是说,康熙去世当天,曾三次召见雍正,这也足以看出康熙有意传位于雍正。
三.无诏夺位说
一部分学者认为,《康熙遗诏》是雍正伪造的,雍正在康熙前几年颁布的谕旨的基础上,伪造并添加了让自己继位的一段话。
所以,雍正才会在康熙去世三天后对外公布《康熙遗诏》,而非在当天立即公布。
由于康熙临终前没有留下遗诏选定继承人,所以雍正是在没有诏书的情况下夺取皇位的。雍正继位到底合法吗?想要知道雍正继位是否合法,还要回答八个疑问:
其一,康熙临终前是否曾向七位皇子和隆科多宣布口谕让雍正继位呢?
康熙宣布传位口谕时,雍正并不在场。雍正也亲口承认自己得知父皇传位于他的口谕是从隆科多那里听到的。
所以,有人就认为,康熙理应当着继承人的面宣布口谕,但康熙并没有这样做,所以他向七位皇子和隆科多宣布口谕一事纯属雍正继位后编造的。
事实上,康熙宣布口谕时,雍正正在天坛祭天。再从是由隆科多向他传达口谕一事来看,雍正并不知道康熙何时去世,所以没有赶回畅春园恭听圣谕也在情理之中。如果他事先得知康熙病危,无论是觊觎皇位,还是念及父子之情,他又岂会不回去见康熙最后一面呢。
康熙去世当天曾三次召见雍正,他把传位之事告诉了七位皇子和隆科多,却唯独向皇位继承人雍正保密,因此,一些学者认为这不符合常理,所以他们认为“口谕”一事纯属编造。
其实,康熙在召见雍正期间曾对雍正说“病势日臻”,就是说康熙认为自己病情有所好转,恐怕当时连他本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大限将至,在众皇子为储位斗争最激烈的时候,康熙不到最后一刻不宣布继承人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康熙在自己病重时,接连召见雍正,还让他代为祭天,反倒证明康熙看好雍正。
为何仅有隆科多向雍正传达口谕呢?
当时一起恭听口谕的有皇三子、皇七子、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二子、皇十三子和隆科多,其中只有皇十三子和隆科多属于四阿哥党,再加上隆科多是顾命大臣,又是雍正的舅舅,还有比隆科多向雍正传达口谕更合适的人选吗?
除了皇十三子之外,与雍正斗争多年的其他皇子恐怕没有人愿意将这个消息告诉雍正吧?
其二,雍正会毒杀康熙吗?
康熙驾崩后,民间就开始流传起雍正用人参汤毒杀康熙一事。但雍正会这么做或者有机会这么做吗?众所周知,康熙一生博学并且精通医理。他曾对外明确表示过,人参不适合北方人食用,所以一生很少吃人参。如果雍正知道康熙不喜欢吃人参,断然不会做人参汤给康熙。即便雍正不知道康熙不喜欢吃人参,康熙断然也不会在病重期间食用他认为不适合北方人食用的人参汤。
上一篇:对抗此次疫情,响应号召,足不出户的情况下,你们都在家做什么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