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河南省农村风俗有什么?
河南,饺子,风俗河南省农村风俗有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年二十六,蒸馒头,蒸包子,蒸枣花,蒸大馍(大馍里放红枣或者荸荠),因为农村的风俗是蒸的馒头要吃到破五就是正月初五后,所以家家户户都会蒸很多馒头,过年蒸馒头是个技术活,绝对是对大人们技术的一种考验,提前一晚就开始发面,揉面,团馒头,上笼,起锅,还要把握好火候,都有要求的很严格,因为走亲戚也要带上馒头,如果馒头蒸的不好,面上也会无光。家家户户都会蒸很多,所以,家里人不多的,朋友邻居亲戚之间也会互相帮忙,大人们说说笑笑,小孩们玩玩闹闹,其乐融融,过年的味道开始浓郁起来。
大年二十七,煮肉,小时候最期盼的就是这一天,大人会把肉切成方块,在锅里煮,一些带骨头的肉,就是给小孩子解馋的,小时候觉得这一天的肉很香。大年二十八,过油,洗好的鸡鸭鱼肉,会拌上面糊,放到锅里炸好,煮熟的红薯做丸子,绿豆,萝卜,青菜等也会做成丸子,平常大人忙,一般不会过油,所以这一天小孩子也能过了嘴瘾了。大年二十九,大人们开始看看哪些东西还没有齐备,该买的买,该添的添,特别是对联,毛笔字不错的,自己找农历本,对着写,小孩在旁边帮忙;不会写的,要赶紧去买了。
大年三十,这天要包饺子了,大部分家里是包肉馅的,也有说传下来的规矩,初一那天要吃素馅,所以肉馅和素馅都会包上,还会在饺子里包上硬币,看谁能吃到,小孩也会眼巴巴的看着包,心里暗暗记住这包有硬币的饺子,希望能吃到,觉得很好玩。下午,家家户户开始贴对联了。贴上对联,煮好饺子,放鞭炮(现在不让放了),吃饺子,家里族里的长辈开始送压岁钱了,这个时候的小孩都很有存在感啊。看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锅里放好第二天早上煮饺子的水。最晚睡觉的那个要放关门炮,一般都是爸爸或者哥哥弟弟。
大年初一,天擦亮,大人就起床,先放开门炮,然后下饺子,这个时候小孩也要起床啦,因为煮好饺子也要放鞭炮才能吃,还要给长辈亲戚和邻居都送一碗饺子,以表示拜年,一般都是小孩儿去送,大人在家等着别家来送,这个时候的小孩都是勤奋的。吃过饺子,大人就开始出去给长辈近的亲戚拜年了。再说说初一这天有很多的禁忌:不能动扫把,不能扫地,老人说会把运气扫走,会破财;不能翻箱倒柜,老人又说这样会把不好的东西放出来;不能动针线,据说是为了让各家的媳妇歇一歇;也不能洗衣服;不能动剪刀;不能回娘家;早饭不能吃稀饭,一般都是吃饺子的;不要喊别人的名字,不要催起床,说这样会让对方一年都要别人催促做事情;不要跟还在睡觉的人拜年,要等他起床了再拜年;忌讳用斧子劈木柴;忌讳这天借钱;忌讳打破家具,说打碎家具了,一年都不吉利了,如果不小心打碎了,大人会赶紧说:岁(碎)来(了)好,岁(碎)来好,岁岁(碎碎)平安,这样就化解了;中午不能睡午觉,否则一年都会很懒的;忌讳倒污水和垃圾;不要被他人从口袋拿走东西,据说这样一年的财物都会被人掏走;忌向人讨债,据说不管是讨债的还是被讨的都会倒霉一整年。
正月初二是女儿回娘家的日子,一定要有枣花,自己做的或者买的枣花带给娘家。正月初三是祭坟、祭拜祖宗的日子,这一天是忌走亲戚的,只有家中近几年有近亲去世才会在这一天去祭拜。初四也是走亲访友日,对于远一点的亲戚,一年到头可能也只有过年后的这些日子才会相聚了,所以一般都会互相走动联系感情的。初五是破五节,也是农村习俗认为的不吉日,忌走动。除了初三、初五,其他日子几乎没有闲暇的日子,都会走亲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河南农村风俗太多,如闹洞房,把一对新人,在结婚当天晚上,搞出干奇百怪的花样耍弄一对新人。用细绳吊一苹果,吊在那对新人面前,让双方同时吃苹果,喻示叫他们变相亲口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随着时代进步咱们农村好多风俗逐渐被人们遗忘了。比如说给家中长辈祝寿。民间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的说法,部分地方对年龄也是有不同的看法,有些是整数好比说60岁,80岁而有些地区是选择66岁,希望六六大顺,身体康健。有的地方的宴席是早上,有的是中午开始。说说咱庄上吧,咱庄是早上。在祝寿前一晚主人可忙了,既要装饰家里又要准备宴席。客厅顶上牵拉花或彩带、气球。中间墙上挂着寿星图,两侧贴上“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种贺寿对联。桌椅板凳摆放整齐,桌子上摆两根红色蜡烛,寿酒、寿果等。另外旁边摆个小桌放些瓜子糖果之类用于寿日招待客人和小朋友。祝寿当日,鸡鸣就要起来放鞭炮。寿星起床穿戴整齐后,坐在客厅寿星图下的桌子旁。主人设宴招待前来祝寿的亲戚朋友。客人送礼也很简单,送鸡蛋的叫寿蛋,送面条的叫寿面,送红糖或白糖叫寿糖等物品。一般都是些日常的食物。寿宴开始前,子孙晚辈们均整其衣冠,依次给寿星磕头作揖并恭敬地献上寿果和寿蛋,寿星则把这些食品分给众人同吃,然后人们祝酒、品菜,共享天伦之乐,欢声笑语溢满寿堂。给长辈祝寿作为一种古老的习俗,表达了子女对老人的关心和尊重,既增进了长辈与晚辈的感情,又交会了子女敬老爱老的精神。体现出了浓浓的亲情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各个地方流传的有关过年类习俗的顺口溜,“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买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剃头发);二十九,贴门对,年三十儿,包饺子);初一,撅起屁股乱作揖(指互相拜年)”。
上一篇:哈尔滨怎么做才能最快度过疫情?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