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看待农村大集市的消费品?
集市,农村,都是如何看待农村大集市的消费品?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再有就是各色小吃、零食了,农村老人赶集,往往会带上家中的孩子,小孩子嘴馋好吃,老人又心疼孩子,遇上个什么好吃的,肯定会给孩子买上一点。据陌上花这几年上农村集市凑热闹看到的情况而言,小吃、零食摊上总是聚集着人流最多的。当然,先得是你的小吃、零食诱人,而且价格不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农村大集市的主要消费品,我看不过是对吃穿用等产品的展示销售和再创新展示销售的过程。先说吃,那家能够做到食品新鲜、色美、味绝健康产品那家就生意红火。在说穿,也是能做到新奇、耐用穿着舒服、轻巧实惠也是卖的很好的。那在说用,用的也能做到创新,省时省力、轻巧方便、经济实惠产品也必是热消品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消费崇尚节俭 购物偏好低价
农民的消费具有很显著的低价偏好性。一般消费者的需求规律是:需求量与商品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化,价格越低,需求是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农民消费更是遵循这个规律。并且在其消费能力内,价格弹性和交叉价格弹性都非常高。尤其是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家庭,更是如此。所以他们购买东西时,\"分角必争\",力争节省更多的辛苦钱,最大程度地获取消费者剩余。同样的商品或可以相互替代的商品,价格稍有差别,农民便会相互转告,纷纷去购买低价商品。哪怕一台彩电便宜十元钱,一支蜡烛减价二分钱,都会对一些农民产生一定的吸引力,让农民不惜花费整场甚至整天的时间远距离求购。我们姑且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农民的低价偏好或就低效应。
为什么农民的消费会有这样的特点呢?这是因为,中国农民具有勤俭持家的传统。这实际上是我国农民长期生活在贫穷的生活环境中磨练而成的一种\"节俭美德\"。虽然,今天,农民的生活已有很大改善,但农民挣钱不易还仍是现实。即使是手中宽余的农民,花钱时也总是习惯性地想买个低价,买便宜点的东西。这几乎已成为大部分农民的一种本能。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节俭还会作为一种美德在农村保留下去,因此,农民的低价偏好也就会相当长时间地保留下去,至少在当前是如此。
针对农民消费的这一特点,有意开拓农村市场的各厂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成本,降低价格,保持一个较好的价格优势来吸引农民的购买力,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其实,那些在农村市场上沾尽风光的企业,都是在价格上打了许多折扣的。这叫\"薄利多销\"。理论上讲,只有富有弹性的商品才适宜于使用薄利多销的价格策略,而实际上农民的大多数消费品在某些价格区域内,是具有较高的价格弹性的。在农村使用低价策略,实践上可行的,理论上是靠的。
二、货币收入不高 消费讲究实用
农民人均货币收入很少,持久性货币收入更少。这对农民的消费有重要的影响。1998年统计资料显示,农民人均收入中至少有1/3是实物折价,货币收入大都来自副业收入或外出打工收入。农村中有固定货币收入者也仅限于农村教师、乡村干部和一些小企业主、个体户。这就导致大多数农民的谨慎性货币需求特别强烈,大都以零存整用,集中钱财办大事的心理去支配自己的纯收入。对货币性支付特别强调\"好钢用刀刃上\"。非到非买不可的时候不买,不是非买不可的商品不买。实用型必需品消费占较大比例,奢侈品的消费支出较少,货比三家的购物心态典型,冲动型消费少。因此,开拓农村市场,首先要着眼于满足农民最迫切的生产、生活必需品的需要。这是农村市场和城市市场的一个重大差异。
在城市市场上,消费以城市人为主,而城市人的收入相对稳定,基本生活也已较早的稳定地得到了满足,所以,非必需品的消费在城市人的消费中占了较大的比例。而非必需品的消费带有冲动性,不确定性的特点。一些并不实用的商品只要能在某一方面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如包装、设计创意、商品名称、广告等对消费者的影响都比较大。但这些对农民的影响相对来说就小多了。农民买东西,最讲究的还是实用。物有其用是农民购物的最基本标准。
农村定点定期的集市也是农村重要的信息集散地和商品交换的重要场所。我国农村每若干个村庄有一个固定的传统集市,定期举行集会,届时附近几十个村庄的农民会成群结队地涌向集市,买其所买,卖其所卖,非常繁华热闹,辅射范围很广。这种传统集市经过现代市场经济的洗礼,已成为农村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集市上不仅各种商品应有尽有,而且市场气氛非常热烈,即使在整个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也仍然表现出城市市场少有的喧闹和繁华。这种定期定点的集市多有多年的历史,信息传播和商品流转的路径稳定清晰,为企业开拓农村市场提供了方便。据1997年统计资料表明,全国乡村共64753个集市,如果企业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些集市,农村市场的开拓将会非常成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疫情来了,我们众志成城,疫情走了,我们要怎样才能更好报效国家,发展经济?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