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衣带诏”恐有人假借献帝之名,怕惹祸上身,刘备的逃离对吗?
刘备,衣带,先主“衣带诏”恐有人假借献帝之名,怕惹祸上身,刘备的逃离对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然正确,首先不论衣带诏的真假,但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时候,东汉已经灭亡了,要想凭着一纸诏书就想让汉朝死灰复燃那是不可能的。
其实,如果王允诛杀董卓后处置得当东汉还有一丝希望,但王允等人目光过于狭隘逼反董卓余党李榷、郭汜,各路诸侯以讨伐之名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在后来的混战中,汉献帝等人沦落到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程度。幸亏有曹操的接济才安定下来。也就是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候,东汉王室已经已经失去了统治的基础和天子的威仪。
在这种情况下,仅凭一张诏书是不能号令天下的,特别是刘备和汉献帝一伙人都处于曹操的地盘,周围都是曹操的人,一旦事泄任何人都难逃厄运,刘备一代枭雄肯定会看到这一点。为了一个行将就木的帝王让自己身处险境,刘备肯定不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衣带诏指的是东汉末期,汉献帝发动的一个想要推翻曹操的指令,最终行事不密导致计划失败。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董卓死后,汉献帝找到机会逃出长安。曹操乘机迎接献帝于许昌,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
但是,汉献帝刘协不满曹操大权独揽,不甘心作为傀儡,乃暗下衣带诏,令董贵人的父亲车骑将军董承设法诛杀曹操。结果事情不够机密,被曹操发现。董承等人被杀,连同董贵人、以及董贵人给汉献帝生下的两个孩子,全都杀死。
根据《三国志》记载,董承是联络了刘备的。结果,刚联络上刘备,就发生了青梅煮酒的事。刘备听见曹操看出自己的英雄之志,害怕曹操会严密监视自己,于是找了个机会溜走了。
《三国志先主传》: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先主未发。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刘备逃离可能有以下几点
董承是联络了刘备的,但是刘备可能只是虚与委蛇,并没有满口答应。他看的清楚这些人手里无兵无权,难以成功。
刘备先是答应了,但是他发现曹操在怀疑自己时,还是果断跑了,在他眼中自己活着远远比汉献帝重要。
总之,刘备是看明白了一点:这个衣带诏计划是不会成功的。但是,董承既然联络过自己,到时候董承失败,自己一定会受到株连。所以,刘备才找了个机会,摆脱曹操的控制。从此海阔天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刘备以当时的处境对汉献帝毫无帮助,反而有刘氏人才被团灭的危险,汉献帝复国对其抱有一线希望,极力促成刘备离开龙潭虎穴,这是从国家角度分析刘备逃离出师有名。从个人角度刘备抱有长远志向,在复杂的环境下不得不寄人篱下,再得到一线希望离开时,用逃离形容也不为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怕惹祸上身只是其中之一;另一种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玄德如果不逃离,那么后世史家估计都记不得有这么一个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