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衣带诏”恐有人假借献帝之名,怕惹祸上身,刘备的逃离对吗?
刘备,衣带,先主“衣带诏”恐有人假借献帝之名,怕惹祸上身,刘备的逃离对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先主未发。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会见使,未发。事觉,承等皆伏诛。
先主据下邳。灵等还,先主乃杀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而身还小沛。东海昌霸反,郡县多叛曹公为先主,众数万人,遣孙乾与袁绍连和,曹公遣刘岱、王忠击之,不克。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先主败绩。曹公尽收其众,虏先主妻子,并禽关羽以归。先主走青州。——《三国志 先主传》
二、《三国志武帝(曹操)纪》的说法:
称帝被诸侯胖揍的袁术,已经四面楚歌、山穷水尽了。因此作为本家的袁绍就派遣儿子袁谭自青州遣迎之,曹操派遣朱灵和刘备一起镇守下邳阻击袁术,最后袁术病死。
刘备让朱灵先返回复命,这时候曹操集团中的智囊到了官渡(当时曹操与袁绍对峙),才听曹操说刘备在下邳,立刻告诉曹操这是放虎归山。
留在下邳的刘备此时马上诛杀了徐州刺史车胄,举兵屯沛,击败了曹操派来的刘岱、王忠,到了建安五年春的时候,“衣带诏”事发,曹操集团才发现刘备也参与其中,曹操立刻亲征刘备。
三、《资治通鉴》《后汉书》的说法:
刘备早期就加入了“衣带诏”秘密反曹组织中了。
《资治通鉴》的说法是,煮酒论英雄后,刘备被曹操吓得“芳心惊颤”,回到住所后,立刻、马上联系了组织成员一起研究对策【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随后刘备就加入了朱灵的平定袁术大军中,最后找了借口留在下邳,随后杀了徐州刺史车胄……(后与《三国志》同)
而《后汉书》的说法是:开始时是董承与刘皇叔一起密谋,结果刘备被曹操派去朱灵追杀袁术的队伍中了,董承只好再找【偏将军王服、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结谋,结果失败被杀,而在外的刘备趁机占据了下邳。
四、《三国演义》的说法:
小说《三国演义》的说法则是:刘备早在汉献帝认了他为皇叔之时,就是“衣带诏”秘密反曹组织一员了。“衣带诏”秘密反曹组织中不仅仅有董承、种辑、吴子兰、王子服、吴硕、刘备等人,还有西凉马腾。
结果是董承家奴秦庆童与董承侍婢私通事败,为了防止“绿帽国舅爷”要杀人,家奴秦庆童跑去告密,曹操看到名单后,煮酒论英雄,吓得刘备连忙请求亲自带兵攻打袁术,后来徐州刺史车胄欲害刘备,但计谋被陈登识破,刘备干脆杀了车胄,彻底再次反了曹操。后来刘备怕曹操来攻打他,还写了封信给袁绍,结果造就了“官渡之战”的爆发。
【其实三国前夕,马腾是曹操的盟友,再则马腾作为外来户,怎么可能会忠于一个傀儡皇帝?因此《三国演义》中所述的马腾参与“衣带诏”根本就是编的】
不管从正史《三国志》,还是宋朝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及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都没有说是刘备害怕惹祸上身,才跑的路。反而都表明了刘备是参与了“衣带诏”。
只是后来曹操的煮酒论英雄,吓到了刘备,他趁机先离开了政治漩涡,跑到外面再次占据徐州反曹,同时曹操也查出了“衣带诏”,董承、种辑、吴子兰、王子服、吴硕刚好也是这个时候被曹操诛杀了。
在今天看来其实刘备快速离开政治漩涡并没有任何错误
董卓乱京师,曹操逃出京城,返回家乡后,立刻让曹氏家族和夏侯家族散尽家财募兵反董卓。后来“山东诸侯联盟”与董卓对峙之时,唯有孙坚与曹操是实打实攻打董卓,之时孙坚胜,而曹操大败。
失败后的曹操返回老家后,占地为王再次募兵,同时凭借他的门阀世家和宦官家族的身份,颁布了“求贤令”,随后施行屯田练兵。可以说此时的曹操集团,就是曹操亲手实力打造的。袁术、袁绍、刘表这些地方大户,都是以来于门阀、世家才组建一时的辉煌。
当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衣带诏”的秘密组织中有谁有实权?
董承只是因为国舅的外戚身份才得到个文官职位,刘备虽然是个左将军,可不过是个虚职,只有种辑、吴子兰、王子服几人手中有兵马而已。
可是这些兵马真的会服从这几位主将吗?
要知道,曹操屯田制后,他的兵马都是屯田各堡里训练出来的。当年收服黄巾军训练出来的青州军,结果还被曹仁给鄙视为“祸乱一方”的杂牌军。
且在《三国志 先主传》中的特意写上这一句:当刘备再次占据徐州后,让关羽守下邳,自己守小沛时,【郡县多叛曹公为先主,众数万人】。
这是不是意味着刘备在支走朱灵之后,朱灵并没有留给他多少兵马,又或者是刘备再次反曹时,原来的曹操兵马都不愿意跟随曹操?(军中的士卒家人还在屯田堡里)
所以刘备开始时能凭借这数万“乌合之众”还能抵抗刘岱、王忠,可当建安五年,曹操亲征后,立刻就烟消云散了……
所以,可以推测当时还在许昌的刘备,虽然获得了献帝认可的宗室身份,还得到曹操给予的左将军官职,但他并不能让军队跟随他走。因此当“衣带诏”秘密组织在一起密谋如何诛杀曹操时,组织上应该是考虑到所面临的各种危机,就如《三国演义》中王子服所述的“我惊恐不敢当,且兵力不足"。
因此刘备才趁机请求跟随朱灵到下邳阻击袁术,那样才能布好“里应外合”的局势,若真暗杀了曹操成功,许昌一乱,作为外围的刘备就能领兵救驾,以免汉献帝死于乱兵之中,又或者避免再次被其他人“挟持”以“令天下”。
图片均来源网络
原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东汉末年,曹操迎汉献帝于许都,献帝不满当做傀儡,下衣带诏给董承,董承联合刘备等人,准备诛杀曹操。事败,董承等人被诛杀,而刘备则逃走。
小白出奔,入而为霸;重耳逾垣,卒以克复。刘备知道,光靠这帮文臣之手,不不足以成事。况且,许都是曹操的老巢,即使成事,也难免一死。
而刘备心怀匡扶汉室之志,可不想这么白白送死。因此,他揣着衣带诏,一口气跑到袁绍哪里,让袁绍奉诏讨伐曹操。
因此,刘备逃离是正确的,并非怀疑衣带诏的真实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