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想读王阳明的心学,搜了搜这类书太多,有什么好的推荐?
良知,心学,自己的想读王阳明的心学,搜了搜这类书太多,有什么好的推荐?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知行合一
正德四年,席元山向王阳明请教“致知”和“力行”究竟是一层功夫还是两层功夫,王阳明告诉他,知行本自合一,不可分为二事,也就是“知行合一”。关于知行合一,在《传习录》里记录王阳明的阐述: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恶臭时已自恶了,不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如鼻塞治人虽见恶臭在前,鼻中不曾闻得,便亦不甚恶,亦只是不曾知臭。王阳明从“知觉与好恶之意是一体”以及“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的立场出发,对“知行合一”说进行了阐述,“好恶之意”其实就是“行”。人们认为的“学问”是知,“实践”是行,在王阳明看来并不对,王阳明认为:学问就是行,行就是知。《传习录》中说: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行合一是为良剂,知不弃行,行不离思,慎思之,笃行之。另外《传习录》也说:立志用功,如树使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与知行合一同理,此处指回到事物的本原,不前瞻后顾,心无旁骛地、纯粹地去做一件事。我想不会有比这更“活在当下“的人生态度。
致良知
王阳明看来:儒学的本质是“良知”,而佛教和道教虽然坚持虚无,但是他们追求更多的是长生不老和脱离生死苦海,说到底追求的还是自己的私欲,所以他们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虚无,同时他也认为,佛教的“本来面目”其实就是“良知”,如果能明确认识良知,就没有必要再去提“本来面目”。良知的本体是“本自宁静”,“本自先生”,本来“无善无恶”“善恶自辩”,但佛教却非要做“欲求宁静”“欲念无生”,非要求一个“无善无恶”,这也正体现了佛教的自私自利之心。
王阳明在晚年悟得“心即理”的本体就是良知,且“良知即天理”所以他才能从“心即理”的角度进一步发展“知行合一”说,并且认为最终还得靠“致良知”去“穷理”。在他看来《书经》所说的致知就是致良知,致知中的“知”是指对“是非”先天性的判断,也即他所理解的“良知”。要想让“知”达到极致,就必须通过实践,故“知行”是“合一”的。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是阳明心学的观点,大概意思是:心本来是没有善没有恶的,有善有恶时便是自己的思想在活动,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并能够区分善和恶,这就是良知,但是只是知道还不行,为善去恶是要把不善的意去掉,把善的意发扬光大,这就是行动也就是格物的过程。就如王阳明说的:人必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
王阳明哲学思想的核心,归纳至极简,就是六个字:致良知、做圣贤。而他的信念,就是: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回归本心与良知,人皆可以成圣贤。王阳明说:“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王阳明的精神,需要我们现代人传承与坚守,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从点滴的小事上,把自己的道德认知落实到道德实践中,只有这样才可能有良好的社会风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请问什么叫分析到位呢?每个人的每个时期经历的情形都是不一样的,就是即使把这本书的情况分析到位,那等你遇到和这个情况相似的事的时候也不会应用。因为现在的知识碎片化太多了,没有一个根。比如说一棵树,只有枝杈,没有根,那一样是活不了。应该好好学习,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根,再去发展枝枝杈杈的东西,才是最有效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王阳明全集》
《阳明先生年谱》
《传习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推荐两条线并进:
一条线,了解王阳明其人。
这类的书很多,比如度阴山写的《知行合一王阳明》,郦波写的《五百年来王阳明》。这些都是比较忠于历史的,不建议一些小说类的,里面有的情节就太扯了。
如果比较枯燥,也可以选择一些听书节目。
另一条线,学习阳明心学。
这个最核心的就是《传习录》,是王阳明的弟子记录王阳明的言论、书信的书。类似于《论语》和孔子的关系。
如果修炼阳明心学,《传习录》是绕不开的必读书。但在读《传习录》之前,最好先读一下四书之一的《大学》和王阳明的《大学问》(收录在《王阳明文集》中)。
在读《传习录》时,如果涉及到其他的儒家的一些经典的内容,可以去翻查《论语》、《孟子》和《中庸》。
如果能坚持以上两条线学习,阳明心学就很快可以入门,假以时日,慢慢的就会有所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阳明心学也就是他所倡导的知行合一,真正分析讲解到位的可以读一下阳明心解和阳明全书。
上一篇:成为一个男孩的青春,重要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