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三人行,就是三个人同行。这是不是望文生义?为什么?
人行,必有我师,孔子三人行,就是三个人同行。这是不是望文生义?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三人行,就是三个人同行。这是不是望文生义?为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人行,就是三个人同行,这是不是望文生义?这要看在什么情况下去分析和理解了。
比如:有同事问我最近一段时间怎么没看到你?我说我们一家“三人行”去旅游刚回来。仅从我说“三人行”这三个字的意思分析,也只能理解是三个人同行去旅游。这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说,我们二人行去逛商场,三人行去游玩,五人行去会友一样,没有另外的含义和解读。
那为什么有的人理解不同?这只不过是很多人都知道“三人行”是《论语》中孔子流传的一句俗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前半句,因此对“三人行”单独语句的理解,往往强加上后半句“必有我师焉”的含义,这样联系当然“三人行”就不是望文生义了。
《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中“三人行”的三,就有泛指的意义了,可以是三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的多个数。这句话的意思是:几个人一起同行,其中必有我可以学习的老师,体现出不骄不傲,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补自己之短的谦虚态度。
说到这,我们就可以区分出单独句“三人行”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含义上的不同了。因此,“三人行”说是望文生义也就没啥不妥,但不能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混淆是非。
个人见解,不对请相互交流评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确实是望文生义。因为,这个三指的不是数量,而是多人的意思。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源自《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说,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必定有值得我学习之处。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同时,我们老祖宗还有一句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说的也同样是这个道理。
为此,活到老,学到老,虚心向别人学习,永远是我们应当遵循的不二法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并没有具体内容,如果你高兴,你也可以理解为三人行必有傻蛋。具体是什么还要具体事情具体分析,论证,科学对待。
你为什么会觉得三人行必有我师有道理呢?因为你受周围人的影响,父传子,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封建思想,这种认识不等于科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来回答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问题,就是跟你在一起的三个人一定有一个比你水平高的,并不一定指三个人,也就是人群中很多人比我们在某一方面要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和好朋友们探讨一二:
一,如果单单从字面上理解“三人行”,可以理解为有三个人同行,他们言行中有善的言行,我们可以参考学习。如果有不善的言行,我们要警惕反省,自己身上有类似的就改正,没有的话就引以为戒。
二,从意理上理解,可以理解为自己、善人、恶人。我们身处社会中,每天接触的人有善、有恶,他们的言行也有善有恶,对于善的言行我们学习赞叹,对于恶的言行就反省改正自己。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经典中圣贤的教导,是为了启发后人的良知,开启真实的智慧。我们对经典中的文字、内容要认真读诵,研究义理,重在实践力行,方得真实受用啊。
希望对楼主有所裨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样解释,确实是望文生义。但是也不能说是全错,大意不错。
在古文中,数字有的表示实数,大多数数字表示的是虚数。三、六、九、十二等多表虚数,不是实指。这里的“三人行"就是“几个人一起走路",在《木兰诗》中有“策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句子,其中的“十二"就是表示很多,不能解释成“十二本”。
学习古文,需要精益求精,弄清楚了每个字的含义,读起来才感觉意蕴深而美。也有人提倡读懂大意即可,不必拘泥于每个字词句的准确解释,如果不是文科专业人士,这样学习也未尝不可,但是容易使自己理解不深不透,形成一知半解的不良习惯。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