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当代诗歌样式具备哪些特征?
诗歌,当代,诗人当代诗歌样式具备哪些特征?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与朦胧诗特点有所不同的是,归来诗人的诗歌由过度夸张的歌颂和抨击转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诗人自身所处的现实生活的体味和领悟。这一时期的归来诗多是诗人个人心理情绪的“自白”,诗人通过创作诗歌来诉说自己。以历史反思为核心的理性思辨倾向是八十年代归来诗的进步之处,只有通过反思,通过理性的思考,才能使诗歌带给人们真理性的感悟,进而让读者在阅读诗歌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知,有所阐发。在沉思中有批判,在沉思中也有执着。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归来诗更注重反映人的社会性,多以现实生活作为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运用艺术的手段进行提炼概论,从而揭示社会历史因素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1986 年的“当代主义诗歌大展”带来了新生代诗人,他们持有凌驾于朦胧诗艺术成就之上的决心,试图重建诗歌精神新秩序。其中影响最为显著的两个诗派分别为:“他们诗群”和“非非诗派”。虽然两者在创作主张上存在“诗到语言为止”与“三还原”的差异,但是在美学特征上却相差无几,即反英雄、反崇高、平民化的总体特征与反意象、反修辞、口语化的创作特征。
生长于八十年代这个大背景下,无论是归来诗、朦胧诗还是新生代诗歌,都不可避免地有着特定时期下共有的特征:
其一:真是性。出于对前期诗歌中所出现的虚伪和矫揉造作的批判和修正,将其大喜大悲的歌颂和控诉转变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思考,诗歌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
其二:个性化。无论是在诗歌内容,或是在表现手法上,都突出个性,拒绝普遍。因此,无论是对国家社会的历史现实还是对真实自我的精神王国,都保持了独立思考的立场。
(2)九十年代诗歌——“诗人无阵地,诗歌无读者的”
从宏观角度来把握九十年代诗歌,大体可以概括为多种路向并进、多种美学探求并存的集合。这里的集中,既包括对八十年代的朦胧诗、第三代诗的分延与再造,同时也有在生命形态和美学趣味上与八十年代诗歌盼然有别的新的诗歌生长点的开启和拓展。同时这种也结合也体现在诗人群体上,包括老、中、轻,三支各有特色的队伍:
老年队伍依然将过去的诗歌作为模范并加以发展;
中年队伍已经在写作上,有了反思,开始改进写作路子;
青年队伍较为前卫,追求个人化,所创作的诗歌具有后当代特征。
除了在年龄上对诗人的划分,九十年代的女性诗人也异军突起。她们以琐碎的日常生活为依托,大胆地宣扬女性意识、女权意识,从多方面思考了女性的生命及生活。这些诗人不仅使女性在地位上得以提升,同时也为九十年代的诗坛增添了无比绚丽的一抹色彩。
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九十年代时候诗歌的颓势已经不可避免了。在市场经济和商业化的不断冲击下,诗歌进入了一个“诗人无阵地,诗歌无读者的”困境。
①新兴起的影视文学、通俗文学、卡拉 OK、互联网络等都在压缩着诗歌本就有限的空间。周伦佑在诗歌《沉默之维》中,直接阐释了商品化对诗歌的巨大破坏力量。“商品的打击比暴力更温柔,更切身、也更残暴,推动着精神全面瓦解。”诗人的这种对市场经济、商业化社会的焦虑心态已经成为九十年代诗人们的内在精神标志。
②诗歌所赖以依托的传播媒体的急剧衰落。如诗歌刊物的急剧减少、诗集出版社越发的不景气等,造成了大众对诗歌的集体遗忘,远离诗歌而去,这使诗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为有限少数人创作”或“为未来的读者创作”是诗人逃避现实,规避尴尬处境的自欺欺人。
③高频率、高效率的时代竞争压力,使阅读逐渐成为一种只是用来寻求快感的惯性行为。诗歌对于大众来说,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大众的情感和关注的焦点已不再是高尚的精神消费品,却背道而驰地认为高尚的精神消费品是精神上的一种负担、一种累赘。
上述种种因素导致了诗人意志的低糜,情绪的低落。因此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就出现了包括戈麦、方向在内的大大小小的十多位诗人相继自杀身亡的悲惨事件。
(3)新世纪诗歌——重焕光彩但良莠不齐
旧体诗在古代有着当代诗歌无法比拟的地位,同时也是上流社会人际交往的精致模式,当代诗歌与其相比,无论是在地位还是在成就上都相形见绌。幸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诗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平台,使诗歌所失去的土壤一寸一寸的逐渐被找回,诗歌被淡化的视线也在重新的开始聚焦。
①诗歌文本的平民化。最为显著的便是诗歌作者身份的平民化。在这个自媒体的时代,人们表达自己的平台丰富且广泛,诗歌作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诗歌的创作。“在媒体贫困时代和媒体消费的时代,并不是任何人都有话语权的。你必须是统治阶级中人,必须是一个服从统治阶级的种种规范的人。但是在今天,不管你地位高低,学问大小,也不管你是富有还是贫穷,等等。在网络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均可为自己发声。”这种变化已经表明:诗歌已经不再是高不可攀的文学状态,而是以一个平民化的姿态而存在。
②诗歌发表和传播的便捷性。随着网络科学技术的发展,诗歌的载体也在发生着快速的转变,每一次诗歌载体的变革,都会转变诗歌的传播方式。诗歌经历了从口口相传到纸张书籍为载体,但是这两种传播方式都受限于生产和消费,因此就导致了诗歌创作者想要表达的与读者所接受到的信息不对称。而今天网络使文化传播变得空间快捷和及时,使得读者和诗歌创作可以实现更加及时的互动和联系。诗歌创作者可以非常便利地将自己只有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的感触及时地记录下来,并且随时随地即可进行发表,不再受限于编辑与媒体印刷。
③网络诗歌内容的个性化。网络诗歌在空间容量和在文本内容上,都是没有拘束,没有限制的。因此,诗歌创作者在创作诗歌的过程当中,可以天马行空地任意想象,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诗歌的创作自由化。但毫无拘束的自由也给诗歌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人们过度地追求视觉和听觉刺激,而无暇顾及词字的优美。这些诗歌以低俗、随意的日常化语言博取人们的眼球,完全脱离了诗歌的骨血——优美而高雅,反而将思想感情凌驾于社会生活和社会现实之上。
二、当代诗歌样式之语言特征
通过上面的梳理,我们大概对当代诗歌发展脉络有一个简单的了解。虽然当代诗歌在发展过程中,也曾遭遇波折。即便是现在的也面临着变革,但是幸运的是诗歌一直不断地适应新的环境,不断地在向前发展。无论内容还是外在表现形式都与古代诗歌有了很大不同。虽然当代诗歌在一些方面对古体诗有借鉴之处,但作为独立的诗歌流派和完整的艺术形式,还是具有典型的特征:
一、与旧体诗相比,当代诗歌在诗题的命名上更注重语言的诗化
旧体诗的诗题大多简单明了,直陈主题,如《出塞》、《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早发白帝城》等几乎可以直接从诗题知晓其诗作大致内容。而当代诗歌在诗题方面则大多显得含蓄,语言更具诗性。
上一篇:宝鸡私车能往返西安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