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反驳“孺子可教”观点?
黄石,孺子可教,他的如何反驳“孺子可教”观点?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反驳“孺子可教”观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笑一笑,不做任何回答。如果晚辈这样说,就可以说:不要没有大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什么要反驳孺子可教观点?孺子可教是针对某个具体少年有培养前途而言的成语,并非笼统说所有孺子,语义明显,没有一点错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孺子可教这个成语出自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里面的一个经典故事,《圯桥三进履》,张良经过黄石公的多次刁难考验,得到黄石公的认可,认为他孺子可教,传授他太公兵法。在这里孺子可教的意思是,指年轻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传授给他。可教的前提是这个人值得教育,在这里,黄石公没有对张良进行智商慧根方面的考察,单单从他的品德是否善良,是否守信,从他的虚心重教等几个道德层面进行考察,认为张良可以教育,承受他的衣钵,还是很有启迪意义的。如果是一个品德败坏的人如果传授他兵法真传,估计他的破坏性就会比较大。
但是一个品德败坏的孺子就不需要教育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孔子还坚持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认为任何人都可以教育,坏人反而更需要教育,需要引导他向善,只不过教育的方法和内容不一样而已,西游记里面有一集也提到了《圯桥三进履》的典故,孙悟空打死了六个坏人受到师傅的批评说教,一气之下跑到了东海龙宫,见到了《圯桥三进履》这幅画,受到龙王的点拨,悟空又回到了师傅身边,在这里悟空不想张良一样,打死了人 ,不能让师傅说一下,按理说他品德方面不过关,不是孺子可教的范围,可是悟空还是一步步向善,最终修成正果。
“孺子可教”这个成语的具体意思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使用,今天它也用在很多口头语中,扩大了它的使用范围。孺子可教在文本中,我们更看重的是它的故事的寓意,是教年轻人要心怀善良,要尊师重道,不怕磨难,积极进取,方能成大器。
况且《红楼梦》一书中描写的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一块顽石都能得道教育点化,何况一个孺子。
当然如果说到具体的教育方法上,还有反对意见的,不能一视同仁,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说明在教育无类思想的指导下,每个人都可以教育,但是这个人不发愤学习,不到想说又说不出的的关键处,又不能举一反三时,孔子是不教他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的劣性是是人性的一个缺点,除了自我教育外,家庭教育,也需要社会的渲染。孺子可较,较而不学,学而不思,不如不教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孺子是小孩子;教是教诲。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用来称许可以教诲栽培的年轻人。但是有些孩子不一样,通过教育的话,可能能改变孩子的一些观点。但需要孩子有自己的一个自我意识和主观能动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司马迁在《史记·留侯世家》里面有这样的一个经典故事《圯桥三进履》,张良经过黄石公的多次刁难之后,得到黄石公的认可,认为他孺子可教,传授他太公兵法。这里黄石公为什么认为张良“孺子可教”呢?主要是张良经住了黄石公的刁难,老人家认为这小伙子品性良好,尊重我老人家,所以这个小伙子“可教”!
题主问的是如何反驳“孺子可教”的观点,我觉得应该肯定重品性的同时,来分析品性是教育的唯一条件吗?
那么,品性是否应该成为黄石公教育张良的唯一条件吗?肯定不是的!
古人重品性,觉得一个人的品性会影响以后的成就。我来说我的分析。
黄石公传授给张良的是大名鼎鼎的《太公兵法》,是要把张良当做一个将领培养的,所以黄石公觉得张良重要的是应该沉得住气,这个张良小子能被我三番五次的耍弄而做到彬彬有礼,是个可教之才!因为这种沉稳的品性是有利于战争的判断的。一场战争成千上万的生命,怎么能不慎重呢?
其实黄石公老人家可能不知道,当时还有一个受“胯下之辱”的韩信,按照他的标准来看,也是“孺子可教”的!
但是一个将军,可不能仅仅是品性良好就够了的,带军对靠的也不能仅仅是道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