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人爱言西楼,西楼在诗词中频率很高这是为什么?
西楼,意象,月亮古人爱言西楼,西楼在诗词中频率很高这是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钓——李煜《相见欢》
太阳是东升西落,其实月亮也是东升西落,但文人笔下却都是西楼,不见东楼。
在诗词中西楼的楼不再是楼,他是心中的哀怨,思愁。
日升于东,落于西。所以东为阳,西为阴,八卦中西是对应兑卦,兑卦对应的是少女,西楼也是闺中少女的思情之所。《西厢记》的西厢也有此意。
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对应五行,也对应五音,西对应的是五音中的商,商音为主调的音乐,多是哀怨凄凉。
西对应五行中的金,兑卦对应的也是金,金对应的是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李清照《一剪梅》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西楼从汉府乐诗词而来,经历南北朝,在唐时己经形成了其特定的含意,宋词中更是形成了独有的西楼文化。
情不深不生娑婆,愁不浓不上西楼。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江淹《别赋》
西楼是相思,是哀愁,也可以是国仇家恨。
西楼他是一种文化,是文人们一代代赋予其意义并传承下来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古代诗词曲中都屡屡出现“西楼”这个意象,尤其以宋词为盛。如:晏几道的《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伤离别几人能堪,唯有借酒道别,又处西楼伤心地,如何让人不醉矣!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月圆人未圆,雁归人未归,一人独守西楼,愁肠百结,清辉满楼,凄清若许,真让人黯然而泪下矣!辛弃疾的《满江红》:“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织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怜有愁无,应华发。”词人为解孤愁,为排郁闷,为浇块垒,只有独上西楼,一个“快”字,急切之情立现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意象,即寓“意”之“象”,借物抒情,它是诗歌创作与鉴赏的基本元素。常见的意象一般具有约定性,固定在一个或几个特定意义上。
西楼,坐东向西的楼阁,一个人居和活动的场所。当将它与某种物象勾连并寓意时,其面目就鲜活起来,或者说就具有了以前不曾有的意涵与形象。“西楼”这个意象,在古诗词中常作相思、愁绪的代名词使用。究其原因,大致有二:
建筑方位使然。古代天文学中,将天上的星相分为五宫,即“东西南北中”。古人在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之后,按照天人合一的法则,将人所要居住的房屋以天象的方位进行对应布局。以南为尊,尊长面南而居。由于日升于东而归于西。故,东为阳,为大,为贵;西属阴,为次,为贱。于是,子、孙居东,遂有了“东宫”太子,“东床”快婿一说。《周易》中,西方为兑卦,为少女。故,女子、侍妾等人物居西屋,便有“西宫”借指妃嫔的称呼。如,元杂剧《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她的住所就是“西厢”房。
西楼与西风、落日、沉月相伴。西楼的地理位置使它处于西风的劲吹之下,伴之以落叶满地,较之于春风送暖,它给人以寒冷、孤寂而萧条;红日西坠,又给人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伤感和无奈;人在西楼易见月明月晦,月圆月缺,勾起更多的是“高处不胜寒”和希望的破灭。
想想看,人在西楼,凭栏眺望:日暮时分,远游之人应归未归——目及日落时的暗淡和萧疏的景象,便会思念远行未归之人;日暮西山,韶光易逝,美人油然而生迟暮的伤感;白驹过隙,功名未成,男子难免一番嗟叹。
当这一切的一切都寓意在西楼时,西楼浸染了诗人的感情,成为意象。诗人们便借“西楼”抒情,如:
南唐后主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亡国之君幽居在一座重门深锁的孤寂深院里,顾影徜徉,唯清凉的月光从梧桐枝叶的缝隙中泼洒下来,好不苍凉!曩昔的君主,当今的阶下囚,万千愁绪,满腔幽愤。亡国之恨何时了?
元代王实甫的《长亭送别》:“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莺莺在张珙走后,自己黄昏时独上西楼,目力所见唯夕阳、古道、衰柳和长堤,满目的凄迷惨淡而又空旷寂寥之景。“西楼”在古诗词中演变成了一种浓郁的相思与愁绪的代名词,如同古诗词中的“柳枝”代表依依惜别之情一样渐渐地固化下来。
“西楼”一词,最早见于南朝宋诗人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始出西南楼,纤纤如玉钩。末映东北墀,娟娟似蛾眉”,稍后有梁朝诗人庾肩吾《奉和春夜应令》“天禽下北阁,织女入西楼”的诗句。宋词里的“西楼”,风头更甚,譬如有晏几道的《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月圆时分人未圆,雁已归时人未归,独自一人空守西楼而百结愁肠。
从上述可知,“西楼”由实指具体场所,到逐渐虚化并演变为表达相思、哀怨的一系列凄美意象。“西楼”这一意象,经过历代诗人创造,已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具体诗歌还应具体分析。
上一篇:疫情暂缓,针对目前出现的越来越多市民不戴口罩出入公共场所现象,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