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人爱言西楼,西楼在诗词中频率很高这是为什么?
西楼,意象,月亮古人爱言西楼,西楼在诗词中频率很高这是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西为金,惜墨如金不多余。又西为阳尽阴至,生而易休,故西楼西方为归宿,古人爱西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西楼”在古代文人眼里,是
托物言情最好的平台。
借西楼,可以倾诉你的孤
独与寂寞,愁肠与别绪。
如“无言独上西楼’,“寂寞梧桐
深院锁清秋”等佳句便是。
西楼还可以寄托一种惆怅,
或几许离愁的情怀……
如“人倚西楼”,“任他明月下
西楼”。
西楼也总与“黄昏”,“斜阳”,
“冷月”等词紧紧相扣。
如“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
对斜钩”等等。
说不尽的西楼,道不完的西
西楼。西楼,今日你还好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南梁诗中出现“西楼”,到唐诗宋词中“西楼”文学意象的逐渐形成以至成熟,“西楼”已然成为了寄托古代诗人词人感伤类情感的特定意象。
“西楼”意象的形成与发展根植于西楼对应的登高望远,悲秋离愁和它背后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曾巩 西楼》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西”在五行中为金,“金,西方,万物既成,杀气之始也。”“西”主肃杀,让人闻之胆颤而心忧;“西”于季节为秋,“秋,怒气也,故杀”,常给人萧条衰败的感觉;“西”于音调主商,“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秋天衰杀之气与商声重浊凄怆之音相吻合,产生哀伤凄凉之意;“西”便有了惨淡凄戚的意味。“西”所包含着的这些文化意蕴,使“西楼”本来黏附着的凄伤哀惋之情更加浓烈。
《相见欢 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剐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闲游 李商隐》——危亭题竹粉,曲沼嗅荷花。数日同携酒,平明不在家。 寻幽殊未极,得句总堪夸。强下西楼去,西楼倚暮霞。
古人认为西属阴,为次,照应的人物是女性,西边的屋子就成了女子的居所,称之为西楼。而女性通常又是多愁善感的,闺情相思,缠绵哀婉,或凄或怨或忧的诗词佳句自然应运而生且流传千古。像西楼这样的西窗和西厢也就成了古代文人流传下来的表达相思哀怨的凄美意象。李商隐所感伤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都与闺情相关。
《蝶恋花》晏几道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有文献记载的在诗中首先使用这一意象的是南朝梁代诗人庾肩吾和何逊。庾肩吾在《奉和春夜应令诗》“天禽下北阁,织女入西楼。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水光悬荡壁,山翠下添流。讵假西园燕,无劳飞盖游”,借“西楼”所见之景突出春夜时令特点;何逊在《日夕望江赠鱼司马诗》“洛汭何悠悠,起望登西楼”中借“登西楼”望见“的的帆向浦,团团月映洲”的景象,表达他“昼悲在异县,夜梦还洛汭”的感伤。此后“西楼”这一意象便成了诗家的专属。
根据全唐诗库统计,“西楼”意象在完整的诗作中出现了82次,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把“西楼” 意象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到宋代,“西楼”所承载的感情色彩明显增加,其文学抒情意味也大大增强,具有了浓重的叹离伤别情调。据统计,在收集宋词最完整的诗集《全宋词》中,“西楼”共出现了154次,其中以晏几道为最。但最为有名的西楼意象还是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西楼大多是古代女子住的地方,本身有相思,爱情,孤独这种意境在里面包含着
2.西楼有一个很好的地理优势,月亮升起来,月光第一时间照入,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西楼和月亮所表达的意境直接联系起来
3.西楼在几首出名的诗词用过之后,直接代表着愁苦的意境,所谓愁不满不上西楼,问君能有几多愁,都有这种含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尊男卑女思想造成的,家里的房子东为正,好房给儿子住。西为偏,给女儿住。以此为推,有钱人家的西厢,说白了在整个这个大家庭里,西厢房的人,地位就算不是最差,但也绝对不可能会是最高地位那个。
上一篇:疫情暂缓,针对目前出现的越来越多市民不戴口罩出入公共场所现象,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