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您怎么评价郭先生的书法?
书法,他的,相声您怎么评价郭先生的书法?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郭德纲,相声表演艺术家。
郭德纲写毛笔字只是一种业余爱好而已。郭德纲自己都没有说过他写的字是书法。
书法和相声艺术也不相通,否则韩红钟南山也都是书法家了。
不过,郭德纲的字比较有趣,非常符合他诙谐的个性,很可爱。字如其人,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郭德纲的字你说有传统书法的影子,用郭德纲老师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胡说八道。
我相信郭德纲老师自己也不会在乎是不是书法,人家根本不需要用书法来证明,只是有些人吃的实在是太饱撑了,硬要把老郭的字往书法靠,无聊至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客观地说,他的钢笔字还是具备一定的艺术性特点的!首先,他的字有造型。也就是说他的意识里有艺术的追求。字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收有放、有开有合。其次,他的字有章法。行列和行距有长有短、有宽有窄、有大有小、有疏有密。第三,他的字有韵味。他知道他不仅仅是写字,而是追求变化追求艺术性,骨子里透着一丝灵动的韵味!所以老郭的钢笔书法还是可以的!但他的毛笔字不行,缺乏变化,搭眼一看还是钢笔字的基础,没有毛笔书法独有的韵味。显然是老郭临古帖少、看今人书法作品少,倘若手头有一些国展获奖书家的作品集经常观摩,依老郭对艺术的灵性应该会有很快的提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开始 提问说到郭先生的书法,我的思路一直停留在郭沫若的书法上。因为书法之所以为法,是讲法度,有底蕴,还要有根源,比如开始学得楷书四大家,还是魏晋南北朝二王书法,还是北碑或者南帖等等。
所以古人论书法,就会说首先是继承传统基础上,\"无一笔无来历\";
再论发展创新。 就是\"不学古人,是为无法 尽学古人,何处着我\"。所以不学古人 就是旁门野道 就是无法。
而现在人,随便出口 ,就是书法大师 ,一普通书写,就叫书法 。所以就属于群龙无首 各书一家了,站在这个标准下,姑且就把你看到的他写的硬笔字怎么样,有啥印象也称为书法吧。
1首先第一印象是属于硬笔字一类,没有经过系统的毛笔书法训练。
2字体属于个性化的,自由发挥书体,如果按照\"字如其人\"标准来判断。郭的字是能代表他的风格 就是字体比较有字趣,有个性。
3创新意识多于传统文化 就是说正因为没有经过相对来说较系统的毛笔书法训练,想咋学咋写,所以你看他的字左凸右出,可以破格书写,咋开心咋来。比如,下面的\"要,\"按照书法的行草书笔法,是没有人这样写的,路数不对,就像打拳,按规矩对练,打着打着 对方就不按套路走了 属于自由拳,也无所谓好不好,但你要提\"书法\"两字,就只能按法度的书法來说了。
再如\"很\"也一样,很有趣,但也很自由 正应景了他下面那说句话\"去他的吧\" 。爱咋地咋滴,爱咋写咋写。
下面一幅是毛笔字,整体看还是以趣得意。比如\"雨\"字 \"草\"字。有点\"宁拙毋巧\"的稚态体结构风格,还是别具一格的。但那个\"宽\"字 似乎多出来一个点,不论错别字的话 就还是以自由书写來论,可能是当属写的顺手,就即兴发挥觉得多蹲一下点也没什么,开心就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书法是门艺术,艺术也分各门各派,要想成为艺术,那要达到极至!每个人的欣赏水平不一样。有的艺术让人欣赏,有的艺术让欣赏人看不懂,所以每个人的欣赏水平不一样,看法也不一样……我个人觉得艺术不能评价,有欣赏水平的停足欣赏、不愿意欣赏的一走了之而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艺术是相通的,郭先生是相声艺术大家对相声的艺术手法拿捏的是炉火纯青,所以对书法的艺术手法也有一定的触类旁通。
相声的行话
垫话
曲艺名词。 相声演员登场表演正式节目前的开场白,有时也是一个小节目,吸引观众注意或点明正式节目的内容。
一个好的书法作品在开篇的地方都在做铺垫,一方面是情绪上还相对平稳,另一方面也是为后面的经常做对比铺垫。如《兰亭序》开篇的“永和九年”四个字和后面的对比(图二),再例如怀素《自述帖》的开篇两行与后面的对比(图三、图四)。
入活
曲艺术语。 指相声演出时,用以将垫话引入正题的一段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声的“入活”就是书法家情绪的酝酿阶段。
包袱
一个笑料在酝酿、组织时称“系包袱”,迸发时称“抖包袱”。习惯上也将笑料称为“包袱”。
相声的“包袱”是笑料的迸发、是相声的核心,是让人拍手称绝的语言艺术,而书法的“包袱”就是书法家情绪的迸发,此时的奋笔疾书是书法家真情的流露,以真情感染观赏者。
三翻四抖
曲艺术语。 相声组织包袱的手段之一。指相声表演时,经过再三铺垫、衬托,对人物故事加以渲染或制造气氛,然后将包袱抖开以产生笑料。相声的“三翻四抖”是在用语言反复调动观众的情绪,时而平和时而大笑,书法则是书法家自身的情绪时而平静时而高昂相应的表现在书法之中,感染观看者的情绪。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