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诸子百家中除了“孔子““老子“,还有谁对现在影响最深?
儒家,法家,荀子在诸子百家中除了“孔子““老子“,还有谁对现在影响最深?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荀子的学术,上承儒家孔子,下接法家李斯、韩非。荀子的学术处在儒与法的交汇点上。熟悉中国文化的人都知道,中国几千年的政治是外儒内法。这样,处在儒与法交汇之处的荀子,你能就他不重要吗?正是因为这样的位置,他既不算法家,在儒家中也不是主流(主流是孟子)。所以,他常常被忽视。
既然法家影响很大,为什么不选一个法家人物比如韩非子、或者商鞅。而选荀子呢?原因是,法家有三个代表人物,分别是商鞅、申不害、和韩非子。三个人学术成果合在一起,才形成法家体系。简单的说,法家的系统是三个字,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韩非的“势”。
法家既然这么厉害,为什么后世儒家胜出呢?原因很简单,法家学说有个很大的缺陷,它可以成为短期谋国之术,但不能成为保身之法。法家的代表人物,比如商鞅、韩非、李斯等,最终都不得善终。再好的学术,如果让人不得善终,恐怕就很难被人接受了。所以,法家讲的是“术”,而儒家讲的是“道”。
荀子与孟子的不同,孟子看到人性之善,所以他讲究德,而荀子看到人性之恶,所以他主张用法。
后世的儒家学派,比如到宋代,程朱一派,是对孟子一派的继承。但除了主流之外,还有心学、气学都学派,其中就有些思想,可以上溯到荀子。
上世纪六十年代,曾有评法批儒的活动。当时认为,法家是革命派,儒家是保守派。如果我们真正看看儒家的观点,和法家的观点。就会发现,儒家并不排斥以法治国,他主张的是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而法家所主张的是严刑峻法。所以,当时的活动,和历史上的儒家法家关系不大。只是现实政治而已。但有一点没错,法家是改革者,儒家在政治上比较保守。比如历史上的王安石,张居正等人本质上是儒家中的改革者,而不是历史上像商鞅一样的法家。
总之,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汉代之后,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社会失去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条件。后世的“子”也很多。但是大多已经算不得百家之“子”,而是儒家的不同派别了。当然其它各家的也有,比如道家的“文子”等。能够新开一派的,恐怕就很少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謝邀。
孔子和老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他们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影响中国发展的是法家。法家依法治国是商鞅提出的治国之策。商鞅成功变法,使秦国国力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富国强兵给秦国统一全国打下基础。从王公到百姓皆遵法,这是进步。但是商鞅制定的法,也超越了法道范畴,超越了错误界定,最后失败。
但是法家依法治国的思想留下可以参考的历史依据。
法家基本不讲道德和人性,只讲法律第一,难免留下治国不利的把柄和激怒了秦孝文公。
法家当时处在的社会是十分复杂的,思想混乱,各自为政,诸侯国之间矛盾深厚,周天子已经无能为力的统治,出现了国家裂隙。法家根本不可能完成法律治国。虽然秦孝文公之后,也用法家治国,但是商鞅已死。秦孝文公对杀商鞅有点后悔,但毕竟商鞅不在,法家的事情推广就不彻底。一直到了秦始皇法家的理论依然在起绝对性作用。这就是秦始皇能够统一中国的思想基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华文明实际上应该是针对贵族的道家理论和针对平民平民的儒家思想为历史主导。
道家理论主要发源于炎黄联盟,其理论应该主要是针对“人”这种贵族,思想集大成者是华夏人文始祖黄帝,其著有《道经》一书,在秦始皇“焚书坑儒”过程中失传,儒家思想发源于蚩尤九黎,其理论主要针对“民”这种奴隶,思想集大成者是周公旦这个道家贵族,他创建了上古儒教。
诸子百家基本就为了阐述中华人文三祖的思想而展开,影响最为深远的应该是道德(儒)家的老子,他著有《道德经》一书,《道经》主要阐述“人类族群行进过程中为首之人”或者说“人首蛇身,行动迅速”现实社会当权的道家(“法后王”的领导之家)的基本理论,以及历史上著名的曾经当权的道家(“法先王”的祖宗之家)的根源主张,这部分经书实际上可以称之为《领导经》或者《贵族经》。
《道德经》的下半部是《德经》,这半部的内容主要是论述儒家思想的启蒙,要论述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掌握古代的“德”是怎么回事,“德”在古代是一种系统选拔“民”(蚩尤九黎部落战败者及其后裔构成的奴隶)成为“人”(自由民)的登山活动,登山达到一定高度的“民”,就可以摆脱奴隶身份,免除琢瞎一支眼的刑罚而成为“人”,从而可以将名字载入荣誉板上,这种新人,就是一种“根据需要而选拔产生的人”,也就是“儒”,所以《德经》也可以称之为《平民经》或者《儒经》。
道家和儒家的关系,《道德经》有明确阐述,叫做“(儒家)为学日益,(道家)为道日损,(道家)损之又损,而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通俗一点来说,儒家这个学生学习的治国理论越来越多,道家这个老师可以传授的治国知识越来越少,最后道家教无可教,就达到了“无为”的境界,这个时候儒家学生就已经可以“无所不为”了。
老子《道经》的传承提倡“阴谋”,讲究“万物负阴而抱阳”,为杨子杨朱继承,由于其讲究“事了拂身去,深藏功与名”,其理论反而不为外人所掌握,他以讲究“一毛不拔”而著称于世,但其本意应该是“(对国家)一毛不拔”,是“天下为公”的意思。
老子《德经》的传承提倡“阳谋”,讲究“上德不德”(最高尚的“德”不是形式上的“德”),为孔子孔丘所继承。
杨子以降,继承老子道家衣钵的,时人认为是庄子庄周代表的“君无为,而臣有为”的“道派”,韩非子韩非所代表的“君无为,法无不为”的“法派”,申子申不害所代表的“装神弄鬼”的“术派”,司马迁作为道家思想的史官采纳了这一分类,将老子、庄子、韩非子、申子合并列传。
上一篇:鼠年要命,大家经历了不平凡的一年,是否有了新的人生感悟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