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成语“德艺双馨”,为什么要把“德”放在“艺”的前面呢?
德艺双馨,的人,都是成语“德艺双馨”,为什么要把“德”放在“艺”的前面呢?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成语“德艺双馨”,为什么要把“德”放在“艺”的前面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恩师的邀请!
俗语说得好,德才兼备,以德取才,无论作什么,首先学会作人。所谓。德就是良,洁,美,善,爱,作为艺人也是如此,人无德不丈夫!所以德在先,而艺在后。若不是德在先,也不是为人民所演,为社会认可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德”的本意是指道德、品行和品质。德艺双馨,是指一个人的品德和技艺或才艺都具有良好的声誉,美名流传。那么,成语为什么把“德”放在“艺”的前面呢?
一、德是立身之本。 常言说: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古人也说:人之立身,所贵者唯在德行。也就是说,为人处世,最重视的就是道德和品行。道德和品行是一个人立身于世的根本。一个人有好的品德,人们才会愿意和他结交往来,才会尊敬他。如果是缺德的,人们便会远离他,甚至唾弃他。所以,要先成人后成才。要先学为人处世,修养身心,如做到诚实、守信、正直、坦荡,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在人生的道路上,要通过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以良好的道德素质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使自己有崇高的品德,心存善良,关爱他人,以德立身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受到人们的尊重,甚至得到褒奖。如经典电视剧“西游记”猪八戒的扮演者马德华、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唐僧的扮演者迟重瑞、著名导演张纪中荣获“全国德艺双馨终身成就奖”,他们共同歌颂“德为先、艺为本”,树榜样,扬正气,激励广大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德是事业成功的基石。 先做人,后做事。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不好,即使你有技艺有才能,也没有什么大用处,正所谓德不优者,不能怀远。品德不好的人,心胸狭隘,看问题自然不会看得长远, 目光短浅,必定不会有远大理想。有精湛的技艺,当然可以使人出人头地,但要想成大事,创大业,好品德才是最可靠的本钱,待人善良,乐善好施,使人感受到真情的温暖,得到别人的尊重;反之,如若丧失人格和操守,自然会中途搁浅,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有句话说“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辅”,在飞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竞争激烈,有好品德的基础上,又有才能学识的支撑才能立足长远。 如人民的好军医华益慰,以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品德告诉我们:才是德的依靠,德是才的升华。
三、德是人格魅力。 法国哲学家说,这个世界上唯有两种东西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一是我们的崇高的道德法则。确实,好的道德品质,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无论是德艺双馨,还是德财兼备,都是把德放在首位,因为德是人的人格魅力,“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在活着”指的就是永存的人格魅力。如“国魂”孙中山,“民族魂”鲁迅,“兵魂”雷锋,“高原魂”孔繁森,他们虽死犹生,魅力永存。
所以我们要把做大事,立大德作为奋斗的终极目标,而要达到这个目标,要从小事做起,从小处积德,没有做好小事的点滴积累,大事就会成为空谈。不辞小流成大河,不辞小善成大德,只有日积月累,才能成就伟大的自我。
德是艺的根,艺是德的花。无才无德是庸人,有德无才是好人,有才无德是小人 ,德才兼备是贤人。人生在世,以德为先,以德为重,达到德艺双馨才是高境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于这个问题,作为一名诗词创作者,我有比较深的体会。我的老师就时常教导我说“诗品如人品”,诗品的高下取决于人品的高低。我深以为然。
试想古往今来的伟大诗人乃至书画乐等领域的艺术家们,哪一个不是忠肝义胆,德艺双馨之人?至于秦桧、蔡京之流纵然在书法上有一定的造诣,终究掩盖不了其专横弄权、误国殃民的滔天罪恶,终究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遗臭万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一个人没有好的品德和素质,就不会从骨子里透出那种正能量,不会令人亲近、令人叹服。就算艺术再高超,也不会长久,更不会成为人们心中的偶像。
做事先做人,人做好了,事才能做好。“德”是文艺工作者的精神境界、职业操守,是文艺工作者安身立命之根;“艺”是文艺工作者的艺术才华、艺术水准,是艺术家成就事业之本。
作为文艺工作者,有艺无德不立,有德无艺不行。努力成为人民群众真正喜欢的“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带动社会文明的发展,是民族之幸。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做人先立德,《道德经》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由此得来的“德”有多么重要。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表达了很明确的观点:列出了四种人身上的德才体现:“才德全尽”、“才德兼亡”、“德胜才”和“才胜德”,并且分别给与这四种人一个定义:“圣人”、“愚人”、“君子”和“小人”,在此基础上,提出用人时,“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从西周武王开始,我们一直都看重人之德行。人们都是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也就是说与有才无德的人相比,人们会更加愿意选择有德无才之人。所以我们的观点是德比才更重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