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哪些电视剧一定要趁年轻看?
电视剧,这部,青春有哪些电视剧一定要趁年轻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一群人跑出来感慨:他们只是个孩子,你要给他们机会。
很奇怪,大人的世界里,面对着未成年人犯罪,总是会有一万个理由给犯罪者开脱。
他们总是圣母心爆发,拼尽全力的去拯救边缘学生,却劝被伤害的人原谅、忘记、走出来。
谁又真正的去想,那些被伤害的人,再接受世界的二次伤害,该有多失望,该有多绝望?
这是一场悲剧。
而在这场悲剧背后,每一个人物的性格,好像都能从背后的家庭上找到答案。
更可怕的是,这些家庭,就是现今世界,最真实的写照。
陈念的家庭很烂。
爸爸从没出现,妈妈为了养家倒卖三无面膜,骗钱被追债,远远的躲走了,只留下女儿一人在家,承受着这一切。
1560908230400327.png
陈念不仅要遭受同学的欺凌,还要被动承受妈妈带来的附加伤害。
她一直在对女儿说:“妈妈全指望你了,你好好学习,等你考上大学了,我们就解脱了,好日子就来了。“
而陈念的理想,就是考上一座好大学,离开这座城市,带着妈妈开始新的生活。
她很体谅妈妈,她知道妈妈养她不易。
所以,妈妈附带给她的伤害,她从来没开口一句抱怨。
同学给她的伤害,她哭着打电话给妈妈,却抑制住哭声,说了一句我很好。
直到最后,她被欺凌,卷入杀人案,母亲得知消息才回来。母亲的神情从惊讶转到心疼,抱着她痛哭。
那一刻,她是愧疚的吧?如果多关心孩子一点,多了解她一点,多陪她一点,那是否很多悲剧都不会发生?
小北的家庭更加的烂。
父亲跑了,母亲因为带着他无法嫁人,也丢下他跑了。13岁,他就一个人生活。
他也想读书,也想好好生活,可他首先的是要先活着。
没钱上学当然就是辍学,年纪小没文化,又能有什么好工作?他成了一个混混,被打的多了,让他的人生信条变成了:“别人欺负我我就一定要打回去”
他是一个坏孩子。
可在聊起母亲时他背过身,眼角留下了一滴泪。
在陈念读书时,他的眼神中难掩对读书的渴望。
在得知陈念大学毕业后或许月入过万,满是自卑。
在看到陈念被伤害后,这个被生活所欺压的男孩,几乎丧失理智。
“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
在我看来陈念和小北之间不是爱情,而是两个遭受过现实伤害的人的互相救赎。
他没人保护,受尽了生活的苦,所以在遇到了“干净”“美好”的陈念时,他不愿世间肮脏玷污她,选择替她扛下了一切。
小北替陈念顶罪,所有人都觉得他傻。
可他不是傻,而是因为他没有家。
因为没有家,没有人爱他,所以当出现了一个关心他疼不疼的人时,他付出了万倍的回报,即使付出生命,也要护她。
聊完了男女主,再来看看那三个欺凌者。
魏莱,看起来是一个就连眼神都“纯净”的乖乖女。成绩好,家世好,家里摆满了奖杯。可也是这样一个“纯净”的人,是逼死同学的欺凌者。
但在这背后,追根溯源,她也是一位“被欺凌者”。
因为复读,她的父亲一年都没和她说话了。就连死了之后,父亲在殡仪馆认尸之时也看不出任何的悲伤。
而她的母亲对她的期望很高,也被她的乖巧骗了,她指责学校和警察,指责胡小蝶家庭教育不过关,心理素质太差。她爱自己的女儿,所以觉得自己的女儿永远不会犯错。
在家中,她就是被“冷暴力”的哪一个,是一个“失败者”。所以在学校里,她试图通过欺凌别人来找回“自信”。
她永远都是一副高傲的模样,扮演者那个“胜利者”,可她也怕。
而再看看另外两个女孩。
一个女孩的父亲,永远都在暴力教育。
而另一个,父母对于孩子做出这种事满是惊讶,出事了只会跪在老师面前求原谅。
而那个女孩,她其实不想欺负别人,她只是为了不被欺负,所以只能加入欺凌者的阵营。
她们就像是无数从被欺凌走到欺凌的人的真实写照。
戏里戏外,看看那些走出欺凌者的家庭,往往很容易出现三种非常极端的现场,那就是:忽略、溺爱和暴力。
有太多的家长会以为养孩子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孩子一生下来就放到冰箱,过了18年一打开冰箱门,惊喜地发现,哇,一个优秀的孩子长大了!
在这过程中,他们并不关心关在冰箱里的孩子冷不冷、孤不孤独,也压根不知道是不是孩子是不是碰上了一个烂蔬菜,正在被影响的慢慢腐烂。
他们总觉得,只要一直赚钱给孩子充电费,让这个冰箱一直稳定运行,孩子们就能在那里一直保持着新鲜干净。
所以,在多年后打开冰箱时,看到腐烂的孩子时,他们往往都是无措的、愤怒的。
因为他觉得孩子背叛了他们:“我明明那么努力的呵护你,你怎么能变得这么的烂?!”
但其实,蔬菜腐烂不是一天就造成的,孩子变坏也会出现过无数次的“小问题”。
不是他们坏的太快,而是你缺席了他们变坏的过程,没有及时的矫正。
那个一个个欺凌、杀人者背后,就是一场场失败的家庭教育。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里的所有人物,发生的所有事,就是一个“闭环”
家长们失败的家庭教育,将孩子推成了欺凌者和被欺凌者。
学校、老师的忽视,同学们的“躲避”,让欺凌者肆无忌惮。
社会、法律的空缺,让欺凌者产生侥幸心理,而被欺凌的人,满满的绝望。
这些最终造成了电影里那三个结局:
如魏莱般,从被欺凌到欺凌者再到被杀;
如胡小蝶般,从忍耐到绝望自杀;
如陈念般,从忍耐到反抗,最终变成杀人。
都是血的代价,没有一个是赢家。
在这背后不免让人反思:
难道面对着校园欺凌,只有被欺凌者绝望反击杀人坐牢,才是最好的结局吗?
被欺凌者究竟如何才能在不伤害自己的情况下讨回公道?
如何预防、减少校园霸凌,是不仅仅是学校及老师该面对的问题,而应该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一件事。
因为这虽然出自校园,却是家庭、学校、社会、法律中出现的问题,共同造成的结果。
青少年恶性事件频频发生,也该到了重视的时间了吧?
校园不应该是法外之地,年少从来不是霸凌免责的借口,未成年也不再是犯罪的保护伞。
学校、老师、家长、法律,监管、教育、惩罚,一样都不少。
或许只有这样,校园,才能叫校园,学生,才能叫学生。
那个本该最干净的地方,才都能够更“干净”一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