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李白的《侠客行》赵客为何用吴钩?
燕赵,侠客,吴王李白的《侠客行》赵客为何用吴钩?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李白的《侠客行》赵客为何用吴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侠客行
—唐•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这首《侠客行》是李白写的一首“侠客的歌”,因为这里的“行”是歌行体的行,表达了作者对侠客的赞颂和倾慕,也抒发了其对游侠的拯危济难、立业建功生活的向往。
何谓“赵客”
诗中的“赵客”是指燕赵之地的侠客,战国时燕赵两国毗邻,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事频发使得当地人人自危,纷纷舞刀弄剑以求自保;又因为于北胡的民族融合让他们沿袭了游牧民族的抗争意识和桀骜不驯的性格。《隋书•地理志》说燕赵人士“悲歌慷慨”、“俗重气侠”;唐宋八大家之韩愈在《送董邵南序》篇首即曰“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赵客”,代表了燕赵之风,即赴汤蹈火亦舍身取义的侠义精神。代表人物如豫让、燕丹、高渐离;而荆轲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更是把赵客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赵客,豪迈如斯,悲壮如斯,“吴钩霜雪明”,那他们为什么用“吴钩”呢?
我觉得无外乎以下三点:
吴钩的来历充满传奇色彩
吴钩,最初指吴地生产的圆形弯刀。《汉书韩•延寿传》中说“作刀剑钩镡”,说明“钩”是与刀剑并列的兵器;唐•颜师古解释说“钩,亦兵器也,似剑而曲,所以钩者杀人也”;宋•沈括《梦溪笔谈》“唐人诗有言吴钩者。吴钩,刀名也,刃弯,今南蛮用之,谓之葛党刀,弯曲的类刀剑兵器,又叫‘钩’”。由此可见,“钩”就是类似于刀剑的兵器,有别于刀剑之处在于“刃弯”。
相传这种刀刃呈曲线状的曲刀,是春秋时吴王阖闾下令制造的,因为南方多植物树木繁茂,而且多用船只,这种曲刀锋利无比,除了作战,还特别适合砍伐和船上作业。吴王在得到莫邪剑之后,又命工匠打造金钩,“能为善钩者,赏之百金”。有一个人拿了一对金钩来求赏,吴王问他的钩有什么超常之处,那个人就把他的金钩放在吴王众多的金钩里,并喊“吴鸿、扈稽”,只见一对金钩飞出,贴附在求赏人胸前。原来那个人杀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并把血融进金属里才铸成的金钩。于是,吴王赏之百金;从此带着这对金钩不离身。吴钩锋利好用,又加上这么段传奇色彩,愈发穿得神乎其神,求之若鹜。
但是《封神演义》里第三十九回,木吒大战李兴霸,用的兵器是“宝剑两口,名吴钩”,四十六回里普贤真人斩袁天君也是用的“吴钩剑”,说是剑,但剑头弯曲。照这么说,“吴钩”最早出现应该是夏朝,但是神话传说,作不得数。
吴钩,冷兵器的典范,泛指利剑
吴钩,以青铜铸成,是春秋时冷兵器的典范,但达到鼎盛时期却是在唐代。要说到这一点,这还是唐诗的功劳。唐代的文人墨客反复吟咏,赋予吴钩越来越多的光环,相当于给吴钩做了无数个版本的广告,以至于吴钩越来越出名,变得很流行,相当于现在钢笔里的英雄,包包里的lv,手机里的华为,手镯里的卡地亚,成了每一名侠客或者有侠客梦的人的奢侈品,仿佛拥有了吴钩,就拥有了一份侠客的干云豪气和无上荣光。虽然那时候的吴钩,已经不是真的吴钩,只是模仿吴王的那一对宝物而作的名刀,利剑。看看这些名句: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杜甫《后出塞五首》
“麒麟锦带佩吴钩,飒沓青骊跃紫骝”——王维《燕支行》
“鸷鸟立寒木,丈夫配吴钩”——王昌龄《九江口作》
“吴钩明似月,楚剑利如霜”——张柬之《出塞》
这些舞文弄墨的文人们尚且如此向往喜爱吴钩,“欲善其事,先利其器”,那些壮士豪杰如赵客,用吴钩实在是情理之中。
吴钩的精神象征:驰骋疆场、励志报国
文人墨客歌咏吴钩,英雄豪杰佩带吴钩,让吴钩的精神象征意义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升,那就是:驰骋疆场、励志报国。自古以来,仁人志士从来都有家国情怀,悲天悯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国家内忧外患遭遇侵略时,总会有无数爱国者前仆后继,挽国于狂澜,救民于水火。
“腰垂锦带佩吴钩,走马曾防玉塞秋”——李益《边思》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国十三首•其五》
这里的卫戍边塞、收复失地的思想和后来的文天祥《第一百六十九》里的“含笑看吴钩,回首蛟龙池”,还有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有异曲同音之意,都是渴望战场杀敌,驱逐敌寇的志向。这和《倚天屠龙记》里“银钩铁划”张翠山不同,他因为个人恩怨用“银钩”自尽;也和《七种武器》中杨峥的“离别钩”不同,他是为了“和心爱的人不离别”;这里面有大我和小我的区别,又有大家与小家的交集重合。
总结语
综上所述,李白《侠客行》里的赵客用吴钩,是因为它的传奇来历,因为它的锋利无比,更因为附着于其上的精神象征意义:赵客用吴钩,如同好马配好鞍,正是物尽其用,各得其所,绝配!
不知这样的回答,您满意否?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联系删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赵客泛指燕赵侠客,而吴钩在春秋战国时是多用途的兵器,是侠客的标配,就像君子配剑,武士配刀一样,那怕这个人武功平平,但只要自称侠士,就必须打一对吴钩背着,这样才显得自已英武豪侠。《侠客行》据传说李白写的是自已的父亲,据传,李白的父亲是个武士,好抱打不平,有一次打死了一个地痞无赖,为避祸,携全家迁至碎叶城。李白根据自已父亲的故事,写了这首诗,流传千古。另外注意,吴钩在过去都是成对的,双手配合打斗,没有单手持钩的。
上一篇:学校中午给学生加课,占用中午学生午休时间,这真能有效果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