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曾经金古梁温武侠四大家,影响极大,现在为何武侠小说没落了?
武侠小说,武侠,侠客曾经金古梁温武侠四大家,影响极大,现在为何武侠小说没落了?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有人能够写出,如这四大家这么有味道的作品了,全都是一般般吧。所谓好作品,就是百看不厌,什么时候看都能引人入胜,都有一番味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管承认与否,武侠的没落已是不争的事实,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01 成人童话的破灭
武侠是成人世界的童话,传统武侠的主人公都能够练就绝世武功,快意恩仇。可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却总是处处挚肘,甚至卑躬屈膝。在缺少文化生活的八九十年代(内地),武侠小说自然满足了当时人们尤其是男性的精神幻想。这里为什么说武侠就是成人的童话呢,因为金古梁温的小说,除了主人公总能逆袭成功、跨越阶层的情节外,其他的设定都是基本符合现实的成人世界。比如《连城诀》里处处都能碰到坏人,比如《笑傲江湖》中对当时国际政治形态的映射,都能找到现实的影子。可为什么又说现今社会这种成人的童话破灭了呢?原因就是我们现在认清了武侠中这部分的“童话”成分,就是刚才说的主人公总能巧合的得到武学秘籍、高人指点,练就绝世武动,逆袭跨越阶层。可现实中的我们却总是处处碰壁。“幻想”的过度消费总会有破灭的一天。
02 文化生活、价值观的多样化对武侠内涵的冲击
武侠产生影响力是起于六七十年代的香港,在内地真正火气来是八十年代后。当时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一,武侠小说、武侠影视自然填补了这时候的文化空缺。随着时代发展,文化生活、价值观开始多样化。传统武侠宣扬的个人英雄主义自然与我们现在的生活、价值观脱节。比如武侠中所隐藏的“侠以武犯禁”的理念就与我们现在日益完善的法制的社会渐渐变远。
03 当代武侠的新意不足
以传统武侠为代表的金古梁温,或是逝世或是封笔,白发飘飘的练霓裳、一身白衣的楚留香、放荡不羁的令狐冲、为国为民的郭靖。武侠似乎已被写尽,出不了什么新意。近几年像凤歌、时未寒、小椴等人,对武侠也做了很多尝试,虽有些突破,但也很难跳出前人的框架。武侠影视上也做了尝试,渐渐也有了些新意。比如说《剑雨》、《绣春刀》等,这些武侠渐渐把主角锁定到了普通人的身上,武侠开始真正的关注起大时代中的小人物了,这或许是未来武侠的一条出路,但终究是任重道远。
以上我的问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随着金古梁绝迹江湖,武侠的时代似乎也已经告一段落?事实上新派武侠小说成书多集中于60年代到80年代,而影视剧多集中于80~00年代,把经典武侠小说拍完之后,此后无论TVB还是大陆貌似均再无力拍出能奉为经典的武侠剧,只剩下炒现饭和各种爱情元素加入的翻拍,强弩之末了。为什么?按说侠义精神永不过时啊,而武侠小说却好像逐渐式微?原因有三:
1.金元时代和法制社会中,武侠精神衰败。
武侠小说所倡导的那种以天下为己任、机智勇敢地惩恶扬善、扶贫济困的侠客精神,往大里说就是金庸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一长期存在于中华社会中的民间精神,在当下社会却已经不再被人们需要。
一方面,法制的健全,使人们可以用更为文明的方式伸张冤情、寻求公平,不再需要仗剑走天涯的侠客来为自己报仇雪恨。有人认为侠客精神的衰弱是社会的倒退,其实他们忽视了这样的事实:只有在正义缺失时,人们才会去做“侠客梦”,只有在官逼民反的时代,人们才需要有一个官与民之外的存在,来代表正义,主持正义,“侠客”才有其生产的空间,武侠小说也才有坚实的读者群体。当侠客不再被呼唤,武侠小说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特别是当中国社会逐渐步入全面小康社会,一些发达地区的年人均收入达到了5000美元以上,生活的物质层面已经有了极大的改观,需要以刀剑相争的事情已经从社会中基本淡出。这样的环境下,武侠成了一个遥远的、浪漫的存在,而并不是读者日常切肤的呼唤和期待。
另一方面,不需要侠客的人们也无心去成为侠客。繁忙的都市社会,生活节奏很快,两点一线的生活牢笼着大多数人,获得了经济基础的职场人工作之外沉浸于关心粮食和蔬菜的生活乐趣,终于可以在“为国”与“为民”之外,彻底而轻松地“为自己”。既没有侠客,也没有人期待侠客,侠客自然成了公共文化话语中的“零余者”。
其实,这种价值诉求的改变,不独反映于文学中的武侠题材,在影视创作中,也有相似情况。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港台电影中,我们还能从许多电影中感受到义薄云天的侠客梦想,例如徐克导演的黄飞鸿系列里,李连杰或者赵文卓扮演的黄飞鸿,在国之将亡的危急时刻,力挽狂澜的悲壮形象,仍然在脑海中浮现。而当下的电影市场里,侠客的背影已经渐渐模糊,我们也已经许久没有听闻徐克的武侠新作了。2015年的电影市场上,留在记忆中的武侠题材电影不过只有《聂隐娘》一部,还被影评人目为披着武侠外衣的文艺片。
2.前辈作家丰碑在前,新生代作家很难超越。
武侠题材是中国类型小说独有的,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如果真的要起底,恐怕要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一书追溯。墨家崇尚“兼爱”、“非攻”,为孤身而战主持正义的游侠提供了理论依据,直接启发了侠客精神,这也就是为什么鲁迅说:“孔子之徒为儒,墨子之徒为侠”。在中国漫长的文学史上,侠客的形象从未间断,李白的《侠客行》、唐传奇《虬髯客列传》都歌颂侠客,崇尚侠道,为成熟的武侠小说积蓄着创作力量。这种积累,直到明清武侠小说达到一个高峰,如人们熟悉的《七侠五义》就是这类小说的翘楚。
上个世纪初,国家陷入内忧外患,战争和饥荒频仍,民不聊生。艰难困苦中的普通民众寄望于国家打败强敌再度崛起,凋敝的社会能够重新恢复生机,“侠客精神”前所未有地被普遍需要和推崇。武侠小说创作借此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不仅涌现了优秀的作品,还产生了作家流派和代际传承。以创作了《蜀山剑侠传》的还珠楼主(李寿民)为代表,联合“悲剧侠情派”王度庐、“社会反讽派”宫白羽、“帮会技击派”郑证因、“奇情推理派”朱贞木,共称武侠小说“北派五大家”。他们的创作基本上奠定了现当代武侠小说的规模和格局,金庸、古龙和梁羽生为代表的当代名家站在他们的肩膀上继续发力,成就了武侠题材文学创作难以逾越的丰碑。
上一篇:这年头小本创业需要合伙人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