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科研有很水的idea应该发表出来吗?
也是,公司,科研科研有很水的idea应该发表出来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科研有很水的idea应该发表出来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这个水的idea该不该发要看自身的情况。
情况1. 假如,马上毕业就缺那么一篇OA SCI或者EI之类的,那就发。火烧眉毛了还不发那不是认不清形势么。只要这个水的idea也是idea,而不是靠弄虚作假编造一片文章,我认为就无伤大雅。
情况2. 假如,不是那么着急毕业(可能刚博士第一年),那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你自己都认为idea水,为什么要发呢?总发水文,很可能就形成路径依赖了,后期很可能只能发水文,idea质量也都不行。“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私以为科研很多时候也是这样。刚入门的研究生发一点水的idea也算是一种入门的过程。但是如果发了好几篇,还在那只发水idea,那就没什么意思了。
再说说题主说的OA SCI期刊:以我最近审稿的情况举例。之前帮IEEE Access审过一篇文章,发现太水了。后来再找我审稿,扫了一下abstract也都觉得太没意思,所以都拒绝了。这里不是说IEEE Access不可能有好文章,好文章肯定有,毕竟不少人急着毕业,把好的工作也都投在这个审稿快的OA期刊上。但是总体来看,这个期刊上的文章整体平均水平不如Transactions。所以大体上看,发表在更高水平会议/期刊的文章大概率比低水平的质量要高。
最后谈谈对水idea的看法。
水不水其实是可以从不同的时间尺度上来看。
以我所在的计算机NLP方向为例。其实近些年,整个领域进展迅速,颇有CV当年的架势。顶会ACL上每年文章指数形式增加,这里面accepted的文章也是四里挑一,按说其实没有那么水。但是实际上,NLP领域近几年的成功能从更大的时间被人记住(有资格进教科书)的工作,可能只有seq2seq、attention、Transformer和ELMo/BERT。其他的工作不是没有价值,而是划时代的工作推出之后,这些incremental work就被远远甩在身后并迅速被遗忘。绝大多数人(>99.99%),比如像我,估计一辈子也不会做出这种划时代的工作,但能说这些idea水吗?是不是PhD白读了?我认为不是。放在小的时间尺度上,这些incremental work也有自身的闪光点。并且,从头做一个哪怕水的idea,经历proposal,反复做实验,反复修正idea,撰写论文,修改论文,投稿等过程,也是对自身能力的锻炼。
所以说,放心吧,虽然你认为你的idea很水,但其实很多研究生连水的idea也没有。只要不是一直水,明天的idea能比今天的好,那就行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这个idea之前没有人注意过,那么恭喜你,大道至简,抓紧时间去做研究论证这个好的idea。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然有,必须有
究其必要性,我想大概如一下几点:
1) 无论哪行哪业,平庸者占其90%。我想这个结论无人会反驳,科研领域也不例外。
在这种前提下,你不能要求所有的科研人员以及所有的科研idea都极其富有价值。
毕竟,从0到1的创新真的很难
2)如果以销售为例,有一句话说的很好,没有卖不出去的东西,只有蹩脚的推销员。
就算是你每天拉的米田共,放到农田也是不可多得的自然肥
因此,只要不是完全重复的照抄,所有的科研应道都有价值,知识价值高低的问题
3)如果以企业为例,笔者之前所在的公司,曾经接的项目在实际设计生产中,成本比售价还高
基本等同于卖一台设备,公司不赚钱,还要赔几十块钱
但是公司还是必须要拿下这个项目,原因为何呢?
公司养着几百号,研发,职能人员,员工薪水,公司运行就需要一大笔费用。
公司就算什么都不做,这笔费用也必须要支出。公司也不可能养着一大票人员吃干饭,因此就算项目赔钱,也必须要接,有了项目,公司人员有活可以干,公司财务现金流能保持持续流动。
即使赔钱,这也是公司良性运转之必要。反之,公司如一潭死水,距离倒闭亦不远,这其中还涉及一些人的因素。
一个追求梦想的年轻人,在公司里天天啥事不干,你会原因吗?
反推科研类似,国家养这么多科研人员,费用很大。不可能因为idea水,就直接放弃。
如果这样的话,我估计80%的科研人员上班就成了吃饭,睡觉,打豆豆!
况且,谁说谁的idea无法创造大的价值呢?就连《废品王--手工耿》不也全网爆红了吗?
最后,期望国家科技越来越强盛,我们的科研人员越来越优秀,能创造更多有价值的科研技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大多数论文都很水。即使是像《Nature》和《Science》这样的顶级期刊也不能保证每一篇论文都是经典。此外,考虑到在许多情况下,决定一篇论文是否发表的人数并不是很大。作者+编辑+评论人,圈外很多人也很难评论。
二是科研机构要对科研人员进行评价。其中主要看论文,是行业的硬通货。当然,最好的情况是数量和质量都不错,但现实往往不令人满意。如果一个大动作拖了好几年,错过了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或者资金用完了,也很不划算。优秀的研究者应该有一个相对持续的产出,偶尔一个大动作,每天一个大动作不是天才就是骗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