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历史上有哪些皇帝不生性多疑?
魏征,皇帝,多疑历史上有哪些皇帝不生性多疑?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唐太宗李世民吧。做事果断,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缔造了贞观盛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历史上不多疑的皇帝首先应该是唐太宗李世民吧!从他对开国功将的态度和没有滥杀无辜就可以看出来。明朝洪武帝朱元璋几乎把开国元勋杀光了,汉帝刘邦同样虐杀开国功臣。
还有就是他和原来是敌人,后来投降他的魏征的故事,广为流传!
别看魏征状貌不逾中人,却有胆有略,善回人主之意。魏征是一片赤胆忠心,况且总是言之在理,因而,大都是太宗皇帝\"霁威\"改容,瞿然向魏征赔不是:\"吾已悔之。\" 一次,魏征从外面回来,看到太宗皇帝车驾齐备,像是要出门,见到魏征,突然又下命令将车马驱回。魏征不解,问道: \"听人说陛下要驾幸南山,外面都己严装待命,却突然不去了,这是为什么?\" 太宗皇帝笑着说: \"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 还有一次,太宗皇帝得到一只特别好的鹞鹰,非常喜欢,在朝廷上把它架在胳膊上,逗着它玩儿。正玩得高兴的时候,远远望见魏征走来,急忙把鹞鹰揣在怀里藏了起来。魏征奏起事来,没完没了,说个不停,太宗皇帝也不敢动。等魏征告辞后,急从怀中掏出鹞鹰,结果早给憋死了。 魏征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对于李世民来说,魏征就是他的一面\"镜子\",可以看清楚自己。他们的关系,是君臣,也是朋友。当然也有不和谐的时候,但是,魏征总能轻而易举的把不和谐变为和谐。就连太宗自己都说:魏征,朕所畏惧者也。 魏征生前与李世民是一段君臣佳话,可是在魏征死后,一切都发生让人瞠目结舌的变化。魏征在死之前曾经向唐太宗秘密推荐当时的中书侍郎杜正伦和吏部尚书侯君集,说他们有当宰相才能。可是在魏征死后,杜正伦因为负罪被罢免,侯君集因参与谋反而被斩首。李世民开始就怀疑魏征这位他认为很老实的人在朝廷有因私营党的嫌疑。后来,唐太宗又得知消息:魏征曾把自己给皇帝提建议的书稿给当时记录历史的官员褚遂良观看。唐太宗怀疑魏征故意博取清正的名声,心里很不高兴。下旨解除衡山公主和魏征长子魏叔玉婚约。到后来他越想越恼火,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 魏征是唐朝著名的谏诤之臣。一次,唐太宗怒气冲冲地回到后宫对皇后长孙氏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掉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忙问杀谁?太宗说,魏征常常在朝堂上当众刁难他,使他下不了台。皇后听了,连忙向太宗道喜说,魏征之所以敢当面直言,是因为陛下乃贤明之君啊!明君有贤臣,欢喜还来不及,怎能妄开杀戒呢?太宗恍然大悟,此后更是\"励精政道\",虚心纳谏,对魏征倍加敬重。魏征也进谏如故,\"思竭其用、知无不言\",从不畏龙颜之怒。由是,君臣合璧,相得益彰,终于开创了大唐\"贞观之治\"的辉煌盛世。 魏征死后,太宗如丧考妣,恸哭长叹,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他还令公卿大臣们把魏征遗表中的一段话写在朝笏上,作为座右铭,以魏征为榜样,做到\"知而即谏\"。君临天下的皇帝,对一个老臣竟倚重、倾心如此,这在历史上的确并不多见。 魏征早年投靠唐高祖李渊创建的唐王朝,为太子李建成做事。由于魏征才华出众,因此很受太子的器重。 后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杀死哥哥李建成。年轻而敏锐的李世民知道魏征是个人才,便亲自召见他。李世民一见魏征,就非常生气地责问他:\"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的感情?t\"在场的大臣们都感到魏征将有杀身之祸。可是,魏征却从容自若,以非常自信的口气回答说:\"如果皇太子早听我的话,肯定不会落到今天这样的下场。\"李世民听后,被魏征这种不畏强权及正直的精神所感动,打心眼里钦佩他的人格。因此,不但没有处罚他,反而重用了他。 不久,李世民委任魏征为谏议大夫(专门向皇帝提意见的官职),以后又提拔他当宰相。建国之初,唐太宗励精图治,经常召见魏征,与他讨论治国施政的得失。魏征胸怀大志,胆识超群,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大胆进谏。在他任职的几十年间,为了使大唐民富国强,先后向唐太宗进谏了二百多次。每一回,唐太宗都慎重地思考他所提的意见,尽量采纳。 魏征一生进谏无数,深得李世民信任,死后墓碑是李世民亲自书写。后来有人进谗言说魏征曾收受贿赂,那时李世民已经垂垂老矣,具备了辉煌老人的一切特点自负、偏信、易怒、莽撞,所以就把魏征墓前的碑让人砸毁,不过后来证明是李世民错了,墓碑在李治时给重修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第一名:
朱元璋,对于他可能大家都不陌生。我们看他的画像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奇丑无比的皇帝,一些人都叫他朱猿猴。对于朱元璋的画像有一些历史学家猜测因为他这人比较恶毒所以画师故意把他画的比较丑不过对于这种猜测并没有得到业界的支持。
朱元璋以前就是一个和尚撞了大运当了皇上,他的江山可是从人家元朝那里夺过来的。他看到元朝那些不争气的皇帝心里犯嘀咕了,自己归天以后自己的儿孙是不是也会像元朝这几个皇帝一样呢?
于是他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便开始清除他认为有威胁的人。火烧庆功楼就几乎把所有的功臣给弄死了。然后老朱又借助胡惟庸一案又干掉了一大帮人,最后临死了又把蓝玉那一帮佣兵自重的人给干掉了。
上一篇:第一次生娃跟第二次生娃有啥不同?真是像俗语说的“老大照书养,老二照猪养”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