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诗仙李白的才情是与生俱来的吗?为什么?
李白,才情,他的诗仙李白的才情是与生俱来的吗?为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李白在很多时候都承认自己出身皇族,但是家谱失传,所以导致他的辈分就比较混乱,这种行为也被很多学者认为是他自己的吹嘘,并没有当真。
唐梓州刺史于邵曾经在李白故里立碑纪念,碑文的内容在明代文献中有记载:
白本宗室子,其先避地客蜀,居蜀之彰明,太白生焉。
除此之外,宋代也有持此论调者,支持者不少。
直到近现代,学术方法的进步,有很多学者提出了一些比较新的观点。
比如,台湾学者罗香林就曾经提出过:
李白是李建成之后。
韩维禄、徐本立、朱秋德等等一批学者都纷纷发表论文,持此论点。
所谓“空穴来风,未必无因”,这种说法虽然还不能得到证实,但同样也不能证伪,只能聊备一说。
但无论怎么说,除了社会地位之外,李白的生活条件同样也是其成名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白的父亲李客是一位富商,并且家境还不是一般的富裕。
李白曾经做过这样一件事:
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
一年散金三十万,这种魄力不是一般的家庭可以承担得起的。李白经常挂在嘴边的“千金散尽还复来”,不只是说说而已,他是真的不拿钱当钱看的。
所以,李白的一生很少落魄的时候,这和杜甫等人差别甚大。
这也就导致了李白在年轻的时候有着大把的时光可以用来学习,所以才有了“年少成名”的经历。
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艺术都是玩出来的。没有一定的财力支撑,在艺术的造诣上很难有大的成就。
看看杜甫吃了多少苦就能知道,在艺术一途中,贫穷真的可以让人步履维艰。
除此之外,看看李白的交游也能知道,他在当时的上层社会里有着非常好的人脉关系。
在他二十七岁那一年里,娶的妻子是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他在政坛上有了影响力,拥有了一定的人脉关系。
而在先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也结识了孟浩然、王昌龄等等社会有识之士,为其之后的政途做了一定的积累。
关于“李白入长安”的说法,有“一入”、“二入”、“三入”说等等,但总体来说,在某一次和贺知章的见面上,留下了“金龟换酒”的佳话。
李白作为一个文坛新人得到了当时的泰斗级人物贺知章的赏识,《蜀道难》一举成名,“谪仙人”的称号也不胫而走。
这是李白在文坛和政坛上的一次宣示,正式进入到了整个文人圈层之中。
所以,只凭才华,李白很难进入到文人的核心圈层之中。他的才情想要取得如今的地位,还必须依靠一些外在的条件,比如迷离的身世,财力的支撑以及名流的推荐。
李白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诗歌有着莫大的优势
李白的出身有争议,但一般公认他是从“蜀地”来到中原的,这一点很重要。
这个地方非常特殊。
陈子昂、李欣、苏轼等等一大批非常著名的诗人都是从这一地方走出,然后突然就被很多人追捧,李白同样如此。
从这些人成名的经历和作品能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他们的风格都或多或少地带有上一个时代的风格,这与蜀地相对闭塞有关,新的文学风潮在这里有一定的滞后性。
李白在年少之时三拟《文选》,所模仿的风格就是魏晋六朝,所以出川之后,一出手便是让人惊艳的古风。
要知道,当时的诗坛经过了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等人的时代,盛行的是以格律著称的新体诗,已经很久没有出现旧体古风的优秀作品了。
这是李白成名的条件之一,即作品的稀缺性。
初唐时期的陈子昂是因为其反对了当时盛行的绮糜文风,而李白的风格正是冲击了当时的格律规范,恣意跳脱的文字与情感,为追求格律的诗坛注入了新的活力,自然要被特殊对待。
当然,这也和李白诗歌的质量极高有关,但这与其形式的特别并不冲突,而这也往往是后来研究者所忽视的要素。
所以说,李白的才情确实有与生俱来的成分,但更应该看到另其成名的其他条件,勤奋、身世、家庭、时代等等因素缺一不可。
当天才都在努力的时候,哪还有不成名的理由呢?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问题中的才情二字实际包括两个方面。
一、才
二,情
有人有才,无情,有人有情,无才,结合一起才是才情。既包含智商也包括情商。
但写诗的情商不同于日常做事为人的情商,更倾向于偏执和狂放,李白就是如此。
因此才情应该说一部分,甚至大部分来自于基因遗传,来自于先天的与生俱来。
但是,后天的修为,环境的熏陶,自身的努力,个人的喜好,平生的经历,都是必要的条件。
不读书,不识字,怎么写诗?所以这些是必要条件,但读书识字的人多了,有几个李白?
天生占大多因素,后天的必要条件也缺一不可。
李白生性豪放,对酒当歌,游历名山大川,李白的足迹可谓遍中国,交友无数,天下谁人不识君。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一代诗仙,千古一人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李白的经历:
1.早年天才
神龙元年(705年), 十一月,武则天去世。李白五岁。发蒙读书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长史,州之次官。
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是年岑参生。[1]
开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
2.辞亲远游
长安元年(701年)~开元六年(718年)
3.失意游走
开元十八年(730年)~开元二十二年(734年)
上一篇:五岁小女孩晚上吃了芒果肚子不舒服,过会儿就能好吗?还是一两天好,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