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开花的蚕豆树可以喂马吗?为什么?
蚕豆,病虫害,叶片开花的蚕豆树可以喂马吗?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杂草防治。以芽前除草为最佳,在蚕豆播种后3天以内选择合适除草剂进行“芽前除草”,切忌在播种前使用灭生性除草剂。除草剂要严格按说明使用。蚕豆出苗后尽量避免化学除草,一般在蚕豆现蕾期至开花期之间进行人工除草,松土培土。[6]
适期收获。干籽粒生产则在蚕豆植株叶片发黄干枯,植株茎秆颜色黄绿失水时用割晒机将其割倒晾晒于田间,待整个植株干枯时用脱粒机进行脱粒清选并进行密封熏蒸,以防豆象为害。[6]
春播
整地施肥:春播以起垄覆膜为主推技术。为提高抗旱蓄水保墒效果,最好采用秋季覆膜或顶凌覆膜,旱情较轻年份也可在春季播前抢墒覆膜。对秋覆膜和顶凌覆膜的田块,应及时打开渗水孔,沿垄沟每隔约50厘米用细竹竿等在地膜上打开直径小于0.5厘米的小孔,以利雨水及时下渗。起垄规格为40厘米宽小垄和70厘米宽大垄依次相间起垄,垄高10-15厘米,然后用120厘米宽的地膜覆盖垄面,两幅地膜相接在大垄之上,相接处压土合缝,并在覆好地膜的垄上和垄沟沿横向每隔约3米压土形成土带,以压实地膜,形成垄上垄沟全覆膜。[6]
蚕豆种植
整地、施肥和地下虫害控制同时进行。对土壤肥力较低的地块,亩施复合肥(10:10:10)15公斤,然后再进行覆膜,对地下害虫发生频繁地块则选用辛硫磷颗粒剂与复合肥混合撒施后再覆膜。[6]
适期播种:及时早播,一般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保证苗齐、苗匀、苗壮。[6]
合理密植:肥力中等以上的地块,亩保苗1.5万株左右为宜。按照宽窄行垄沟穴播种植,平均行距55厘米,人工点播一般穴距20厘米,沿大小垄间的沟内开穴点种,每穴下2-3粒,穴内留苗2-3株,可按照每穴2株、3株、2株、3株……依次相间的方式留苗。[6]
田间管理:
苗期管理。采用覆膜种植的蚕豆点播后随即用灰土或细砂土盖住播种穴,以利压实地膜、预防板结,如遇板结则要及时破除、及时放苗。此外,苗期要特别注意防治根瘤象等虫害,保证蚕豆出苗率是关键,同时苗期对弱苗结合中耕除草亩追施尿素2.0-2.5公斤,施肥时避免让尿素直接与蚕豆根部接触,保持3厘米为宜。[6]
花期管理。花期加强防控赤斑病、豆象、蚜虫等病虫害,并分1-2次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蚕豆花荚期视土壤墒情安排灌水,以避免花荚期出现大量落花落荚情况,同时以保证蚕豆灌浆充分,获得尽可能高的百粒重。[6]
适期收获。田间80%植株下部3-4层荚变黑、上部荚呈黄绿色时进行收获。[6]
病虫害防治
蚕豆赤斑病、褐斑病、锈病、枯萎病等是蚕豆种植过程中常见的几种病虫害,这些病虫害会对蚕豆的产量和品质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在蚕豆种植的过程中,种植人员应当要对这些病虫害的发病特点及其防治措施进行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减少病虫害给蚕豆种植所产生的损失,增加种植人员的经济收入。
赤斑病
发病特征:
赤斑病是蚕豆种植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病虫害,其属于真菌性病害,主要会对蚕豆的叶片产生危害,发病严重时,蚕豆的茎、幼荚和花等部位也会出现病斑。一旦蚕豆患上该病害,轻则会使得蚕豆的产量减少30%以上,重则会导致蚕豆叶枯杆死,颗粒无收。在发病初期,蚕豆叶片上会出现赤色的小点,随着病情的严重,小点会逐渐的扩大成椭圆形或者圆形的赤色病斑,并且在病斑的边缘褐色会隆起,叶柄和茎上也会出现赤色的条斑,内部也有裂缝。在发病晚期,蚕豆植株各个部位都会变成黑色,遍生灰色霉,将蚕豆的茎秆剥开会看见内壁附有黑色的菌核,并且这些菌核会在蚕豆病残体上越冬。[8]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即种植抗病品种,并进行合理轮作。这就要求种植户采取高畦深沟栽培,这样便于雨后能及时将雨水排出,从而降低田间的湿度。并且在种植的过程中,应当要适当的密植,同时注意通风透光。[8]
物理防治:即对种子和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在播种之前需要使用1%的石灰水加新高脂模800倍液将种子浸泡24小时。同时还需要使用50%的敌磺钠湿粉500倍液加新高脂膜800倍液喷施在土壤上。另外,还需要加强肥水管理,使用配方施肥技术,蚕豆比较忌偏施氮肥,同时还需要适当的增施草木灰或者其他磷钾肥,这样可以增强蚕豆的抗病能力。在蚕豆生长期应当要喷施花王3号,这样可以防止主梢生长的过于旺盛,促进花芽分化。在蚕豆开花之前应当要喷施菜果壮蒂灵,这样可以达到强花强蒂的效果,并且还能够有效的增强蚕豆的授粉质量,促进果实的发育,提升蚕豆的产量和品质。[8]
药剂防治:第一次防治一般在蚕豆的盛花期,然后搁5-7天之后进行第二次防治。使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或25%百克乳油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来进行防治。在每桶喷雾器当中加入10g左右的药剂,对全株进行均匀的喷雾。[8]
褐斑病
发病特征:
是蚕豆种植过程中发病最为普遍的一种病虫害之一,其也属于真菌病害。这种病虫害主要会对蚕豆的茎秆、叶片、种子和豆荚等部位进行危害。一旦蚕豆患上该病害,其叶片上会出现赤色的斑点,而病斑的中央则会呈现出淡灰色,边缘则会呈现出赤色或者褐色。并且在叶片的表面还会出现同心轮纹,病斑的中央则会脱落,出现穿孔的症状。但是在干旱条件下,病斑的中央则会呈现出白色。这种病菌会以菌丝体的形式随着蚕豆的病残体一起在土中越冬,或者以分生孢子的形式粘附在种子上越冬。而分生孢子属于初侵或者再侵接种体,可以通过雨水溅射来传播侵染治病。20-26℃最适合这种病菌生长,因此,在温暖多雨、潮湿的天气,或者植地低畦潮湿的土壤当中会非常容易发病。[8]
蚕豆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即选用无病豆荚留种。在播种之前需要对种子进行消毒,然后使用56℃的温水将种子浸泡5分钟。另外,还需要对栽培技术进行改进,采取高畦深沟栽培,同时还需要注意清沟排渍。此外,还需要适当的增施龄钾肥,喷施叶面营养剂等。[8]
药剂防治:在发病的初期可以每桶手动喷雾器加15-20g的10%世高水分散粒剂或者5g的80%大生可湿粉,对全株进行均匀的喷雾。然后隔5-7天之后再进行第二次防治。[8]
锈病
发病特征:
锈病也是蚕豆种植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病虫害之一。这种病虫害主要会对蚕豆的叶茎产生危害。一旦蚕豆患者该病害,在发病初期,其叶片上会出现淡黄色的小点,然后会逐渐的编程锈褐色,随着斑点的不断扩大叶片也会隆起,叶片破裂之后则会出现锈粉状的夏孢子,并且会重复侵染。在发病后期,蚕豆的叶片上则会出现较大的暗黑色的冬孢子堆,当叶片破裂之后,还会散发出黑色的粉末。蚕豆茎上的症状则和叶片相似,但是发病严重时则会使得蚕豆的植株早枯。锈病与其他病虫害不同,其发病的越早,对于蚕豆产量的影响就会越大。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选择适合的时间进行播种,合理的进行密植,能够对蚕豆锈病进行有效的防治。
药剂防治:在发病的初期,可以使0.5%的波尔多液,每公顷1100-1500kg的药液用量均匀的进行喷施,采取这样的方式连续喷施2-3次,每次喷施隔7-10天,可以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8]
上一篇:情侣吵架女生一定就没道理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