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评价电影《囧妈》?
伊万,自己的,母亲如何评价电影《囧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徐峥的《囧妈》,讲的主要是母子之间的关系。在一列去往莫斯科的的火车上,母子俩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捆绑在一起,不得不“一坐到底”。两人从相互抱怨相互伤害,到相互理解,相互温暖的过程。除此之外,同时伴随着与远在美国的前妻,从相怨相念到相容相敬的变化。
在这部电影中,母子,夫妻间的关系,对立起来刀光剑影,理解起来相濡以沫,让人最终笑中含泪,涕中有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知道为什么评分那么低,其实我个人还是觉的拍的挺好的。
这部片里的男主人公,其实就是现实中自己的写照,扪心自问男主对自己妈妈的表现和看法,就是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对自己父母的表现和“看”法。
我们的父母也同男主的母亲一样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去控制着我们,无法理解我们的处事风格和想法,我们和父母之间有时无法沟通甚至没法沟通。
但是我们彼此又是打心底的关心彼此,把彼此放在心底最重要的地方。 这部片它想告诉我们的是,我们的父母可能没有我们想要的那么完美那么好,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呢,所以我们彼此多点体谅和宽容,不要忘记妈妈(爸爸)在你小时候是你最爱的最亲近最不想离开的那个人,哪怕父母的成长、我们自己的成长我们的思想都在慢慢的转变。
但是爱它一直都在只是被俗世蒙上了一层灰,要记得时常清除,让我们对彼此的爱看的更清楚!
我看到有朋友说对于一部贺岁喜剧电影来说这囧妈太过温情喜剧感不够。但我觉得相比于那些你在看的时候笑的断气,出了影院却觉得淡而无味的,回忆起来只能点评“好笑”两个字的那些喜剧电影相比,我喜欢这种温情的让人触动心灵的轻喜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可惜,并不好看,如果上影院,未必卖得到10亿。
说简单点就是,徐峥试图把一个文艺片的讨论深度塞在一个爆米花公路电影的壳里,这么拧巴的结果就是整个片子既不好笑,也不感人。
影片三条叙事都围绕着徐伊万:带妈去莫斯科的“囧事”线,和老婆的情感线,和母亲的情感线。三条线塞在两个小时里面,其实一条都没有表现好。
如果把它看做一个传统“囧”系列的喜剧电影,是需要大量的事件造成的戏剧冲突来支撑的。意外一件件发生,人物们以各种荒诞的方式解决这些意外,从而形成喜剧效果。去看看《疯狂的石头》、《泰囧》或者《心花路放》,整部片子里至少有20-30个事件,从而形成连续的剧情推进。
而在《囧妈》的两个小时里,我能想起来的事件也就这么几个。
徐伊万和妻子的纠葛,决定去美国。
徐伊万因为误会没有去美国,和母亲一起踏上了去莫斯科的火车。
徐伊万指示锅贴搅乱妻子的商业计划并失败。
徐伊万认识了一个俄罗斯女孩,发生了一些情感故事。
徐伊万因为误会在被挂在火车外一晚上(一般人早死了)
徐伊万追下车的母亲遇熊并解决。
徐伊万陪母亲完成心愿。
在头半个小时观感其实还不错,因为头三个事件是连续的,人物的每一个行动找得到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而往后的几个事件却越来越孤立,他们的并且都用了一种类似于“机械降神”的方法来让事件戛然而止。
和娜塔莎的关系逐渐升温,结局竟然是她像个没事儿人一样说下车就下车了;和熊追逐了好几分钟,结局是突然被荒郊野岭出现的猎人射倒;赶了半天火车母子聊了半天的天,赶不上了居然从天外飞来一个热气球……
机械降神不是不能用,但囧妈里的机械降神除了强行把剧情搬回正常轨道,基本上没有起到什么戏剧性的效果,只能让观众感觉突兀,并且觉得前面所铺陈的剧情都在浪费时间。
影片中还有大量的小线索被浪费了:比如开始徐伊万被拍在汤里的手机,我本以为是很重要的线索,结果它的唯一作用就是引入一个手机的植入广告;比如出现了好几次的蒙古夫妇,造成喜剧效果的冲突就是男人以为女人和徐伊万有一腿,这么低级的技法竟然还重复用了一次;比如那个贫嘴的中国列车员本来可以参与到不少事件当中,结果他的作用真的就是贫嘴。
这些没有起到事件作用的段落,也占用了大量的影片时间,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事件少,节奏拖。当然,事件少的另一个原因自然是因为把大量的笔墨都花在了与妻子和母亲的交谈之上。
许多人会说到《囧妈》的创新在于把这些很重要的情感问题拿出来讨论了,关注中年危机,关注母子关系,这都是好选题,但只有立意是远远不够的。
这又是一个拧巴之处,当我们讨论细腻的情感,我们要求的是其与真实生活之间的相关性,而公路电影往往又会因为大量的意外而造成诸多荒诞感以及超现实感,这两者是非常不搭调的。
徐伊万因为什么而回头上车?就因为兜里的一把糖吗?还是因为作为住豪宅的企业家,心疼妈付出去的两万块钱?
徐伊万为什么跟妈和解?是因为妈在冰天雪地里跟他讲往事?以前难道没有讲过吗?
徐伊万为什么突然跟老婆和好啊?之前都恨成那个样子了。
影片中的情感出现了太多这样缺乏铺垫的“突转”,也有着太多为了“表达观点”而进行的直接说教,这些都是难以打动人的。
其实这样的荒诞与温情也并非不能兼容,徐伊万和母亲如果能共同面对更多的意外事件,并且共同解决,让母亲真实地感受到儿子与自己的平等关系,对他的控制和枷锁慢慢消融,最后同样能够达到想表达的情感线。
上一篇:如何评价电影《中国女排》?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