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农村谚语说“清明要明,谷雨要淋”有科学依据吗?
谷雨,节气,清明为什么农村谚语说“清明要明,谷雨要淋”有科学依据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农村谚语说“清明要明,谷雨要淋”有科学依据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清明要明,因为清明后很多农作物将要开花,所以清明晴可以提高气温,特别对早稻秧苗起到关健的作用。
谷雨要淋这只是一种顺口溜,其实谷雨过后也是晴朗天气好,菜籽都要开花了,如果雨多,对菜籽产量有很大的影响。那时农民很忙碌,农田要耕田放水,准备插秧种田,过去说立夏开秧门,说明立夏开始种早稻。所以这段时间最好还是适当下点雨,而不是要淋。
特别多的雨对农作生长都不好,因为下雨气温低,对秧苗对农作物都有影响,对农业生产带来不利,但是这个季节偏偏雨水较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有科学臆断,就是在中国内地东北地区流传多年的俗语。这句俗语主要是农村的老百姓最关心的,如果清明节是晴天,谷雨这天是雨天,证明这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粮食满仓。农村就是丰收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什么农村谚语“清明要明”,“谷雨要淋”有科学依据吗?
春天是耕种的季节,雨水也比较多,春天六个季节,每一个节气都会有一些俗语是跟雨水有关的,像农村俗语说“清明要明”,“谷雨要雨”这句话的意思是:前几天是春分,而春分也是下雨比较多的一个节气,这个节气下的雨比较多,而下雨太多了也不好,农村俗语也有“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春分前后的雨已经使土地非常的湿润的,清明前后是农民耕种的大好时机,要是还下雨,光照不足,因为光线不足,种下去的农作物种子不能很好的出芽生长,而是延长了或是种子烂掉了,影响很大,后面还要重新补种,而过了清明,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就是“谷雨”了,过了谷雨就是“立夏”,立夏后气温比较高而且趋向稳定,而农民要种什么农作物都赶在春天最后一个节气完成,之前种下的农作物生长了一段时间,是快速生长的时段,也是需要很多水分的时候,所以人们对晚春的雨水也是很渴望的,“春雨贵如油”,说得就是谷雨节气下雨的重要性及“谷雨宜雨”,所以农村俗语说:“清明宜晴”,“谷雨宜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农村的很多俗语,都是农民们在长久的生产生活中积累下来的,所以还是很有道理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什么农谚说"清明要明,谷雨要淋"?有科学依据吗?
清明和谷雨是廿四节气中的两个节气。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十五天一个节气,一个月两个节气,一年就有了廿四节气。
清明节气在每年的四月四日五日之间,这时草木繁茂,天气明朗,桃红柳绿,百鸟唱鸣。如果清明这天,天气晴朗,春光明媚,风和日丽,说明今年是个好年景,如果雨水节这天天下雨,半个月里阴雨绵绵,田间油菜、小麦病虫害会滋生,影响收成。因此,农民都盼望清明节气是晴天。
谷雨节气是四月十九日,正是田间油菜、小麦结荚灌桨时期,农民正忙着春耕生产,播谷种、种棉花、玉米、大豆、这天下雨是个好兆头,半个月不会干旱,有利于油菜结荚、小麦籽粒饱满,没有干旱春耕生产不缺水,是个好年景。清明要明不要雨,谷雨要雨不要晴。两个节气若灵验,今年是个好年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清明要明,谷雨要淋”,单从字面意思看,是说清明的时候天气要晴朗,谷雨时节需要下雨。这里面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古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说明清明时节雨水较多。而在清明时节,人们有上坟祭祖的传统,人们大多期望有个晴朗的天气不言自明。更重要的是,“清明前后,栽瓜种豆”,这时也是谷物和蔬菜的最佳开播时间,是农民一年中最重要的农事活动,谁不盼望有个晴明的好天气呢?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无雨,后来哭雨”,就是说这时候的禾苗十分需要雨水滋养,谷雨节气雨水充足,农作物才能快速生长,对于丰产丰收才有利,而“春雨贵如油”说的就是谷雨节气下雨的重要性。
对于以前靠天吃饭的农民,对一年收成的寄托正是从一个个节气开始,遵循自然规律的同时,古人在长期的农耕过程中,总结了许多的农谚,也形成了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和农耕文化。
现实中,却常常“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雨”,这也说明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 一切规律都有例外。从另一个角度讲,“清明要明,谷雨要淋”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上一篇:马上又到吃香椿的季节了,各位朋友你们家乡都有哪些经典的吃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