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山水画讲究意境,与诗歌的立体意境是一个意思吗?
意境,山水画,诗歌中国山水画讲究意境,与诗歌的立体意境是一个意思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首先,两种意境都不是单层次的平面的自然再现,而是一个有境界层级的架构,从直观描摹到生命传达,直至最高级的灵魂的启示,是有三个层级。蔡小石的《拜石山房词》中:江顺贻评之曰,“始境,情胜也。又境,气胜也。终境,格胜也。”“情”是内心对于客观对象的直接反映;“气”是有温度的生命体验;“格”是灵魂的高度。例如突出绘画技巧的写实性作品以及诗歌的写实性表达属于第一个层级;浪漫的、古典主义的、火热的、奔放的为生命言说的绘画和诗歌作品属于第二个层级;表现主义、象征主义、野兽派、后印象派、波普等是第三个层级。
其次,山水画境界的层级表现是随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发展不断深化的,明代画家李日华在《紫桃轩杂缀》里讲到:凡画有三次。一曰身之所容……,二曰目之所瞩……,三曰意之所游,意思是说画画去时,先画身边近景,再画眺瞩之景,三画(无尽远景)象征境界或心中之景境。李白有句诗说: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恽南田以此句诗品读黄子久之笔,是所谓孤蓬自振,惊沙坐飞,画也而几乎禅矣!禅境是动中极静,静中极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动静不二,直探生命的本源——宗白华。
瑞士思想家阿米尔曾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中国画家石涛也曾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还有英国诗人勃莱克有首诗说的非常好:“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君掌盛无边,刹那含永劫”。山水画的意境创作表现是从“无限”体悟“有限”﹐把千山万水内化于一隅之间﹔而欣赏则是从“有限”玩味“无限”﹐于咫尺之间外化到腾踔万象。
山水画与诗歌的意境,二者都需要形像和想像才能感悟到意境的美。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是指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意境就是画家用所表现形象来表达胸中之意,对山水的情感,画家把这种情感发于笔端,让后人欣赏他的作品丰富的内涵。
王国维认为诗词创作中的以意胜的“有我之境”和以境胜的“无我之境”是两种不同的审美规范,在历代山水画精品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古人所说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庄子曰:“虚室生白”,“唯道集虚”,心中无任何念,就会悟出“道”来,生出智慧;只有大道才能汇集于凝寂虚无的心境。中国的诗词里都推崇这空中点染,抟虚成实的表现方式,使诗境里面有立体空间,有顷波荡漾,和中国画具有相同的意境结构。
最后说说山水画和诗歌的意境区别,主要是欣赏者体味两者的震撼力不同。绘画有其视觉性表达的特性,一幅尺寸巨大的画作和一句、一段、一篇、一本诗文放在一起,更震撼观者的是较大尺幅画作,绘画较诗文更直观、明确。
感受体量不同,例如,2015年 在咸宁市十六潭公园的东南角,诗歌《故乡》石刻揭幕。《故乡》作者:施云~故乡真小,小得只盛得下,两个字。这首只有13个字的短诗,获得了“咸宁第二届世界华文诗歌大奖赛”一等奖,奖金10万元,可谓“一字千金”,这正是作者迁想妙的的非凡结果,这沉甸甸的十三个字,直白清澈,境界高远,读来一股乡愁油然而生。再如画家北宋画家张择端的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此图记录了北宋末,徽宗时期,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城内建筑和民生的繁华景象,让我们直观感受到了1700多年前汴梁的热闹景象,全图尺寸为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有山有水有人物,是记叙文般的写实性表现,很明显后者体量更大,更具温度和厚度,当然境界更高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