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宝宝睡醒了,看不到大人就不哭,看到就哭了?
孩子,宝宝,安全感为什么宝宝睡醒了,看不到大人就不哭,看到就哭了?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宝宝睡醒了,看不到大人就不哭,看到就哭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什么宝宝睡醒了,看不到大人就不哭,看到就哭了?
很多孩子都有这个情况,每天早上我5点多要起来做饭,二宝如果忽然醒来,自己在床上,他就会站起来,一边哭一边喊妈妈。如果我在他身边,他醒来的时候,就会说“妈妈,念书吧!”提出自己的要求。
孩子为什么会哭呢?房间里很安静,也没有遇到什么特殊情况!其实孩子也不是无缘无故的哭,我们应该理解他的感受。
为什么宝宝睡醒了,看不到大人就不哭,看到就哭了?
1、认知发展不成熟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把孩子的认知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0-2岁是感觉运动阶段、2-7岁是前运算阶段、7-11岁是具体运算阶段、11岁以上是形式运算阶段。
孩子处于感觉运动阶段的时候,还没有形成客体永久性概念。认为看到、听到、玩到的时候,事物才是存在的。如果和这些事物失去接触,就认为事物不存在了,不在眼中就不在心中。
孩子醒来的时候,大人没在身边,他就以为大人不见了,他失去了大人,留下孤零零的自己了。虽然他也能听到外面有大人的声音,但是不确定大人是不是还会保护他,所以他担心得哭起来。
只有当孩子形成了客体永久性的概念,才能认识到大人只是换了一个地方而已,没有发生任何改变,这个年龄大约是2岁。
2、缺乏安全感
孩子在年龄小的时候,自己不能入睡,都是大人抱着睡、奶睡、读书睡、搂着睡等等,不管哪种哄睡的形式,都是由大人陪伴,孩子在这种安全感下渐渐进入梦乡。
孩子醒来的时候,如果有大人在身旁,和他睡前的情景是完全一样的,依然能感受到这种安全感。如果大人不在身边,和睡前的情景反差太大,这会让他感到害怕。
尤其是在早上,窗帘没有拉开,整个房间都是黑的,小孩子本来就害怕黑暗,再加上没有人陪伴他,他的恐惧感本能加深,于是就紧张地哭起来了。
3、是孩子的一种表达方式
孩子小时候表达能力不强,最原始的表达方式就是哭,当他哭的时候,大人会特别重视,立马赶过来安慰他。时间长了,他哭的行为被强化,形成了这样的条件反射,一旦遇到困难就用哭来表达自己。反思一下,我们是不是都有这样的特点,孩子很开心的时候不太在乎他,孩子一哭就表现出紧张,如果是这样,孩子肯定喜欢哭。
如何改善孩子哭的情形呢?
孩子一哭,大人们的计划就会被全部打乱,心情也受到很大影响,都想急于改善这种情形,也是有办法的,这需要时间。
1、耐心等待
孩子的认知能力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提高的,一步步推进,无法跨越,所以一定耐心等待。不是你的孩子有什么问题,不要嫌弃孩子,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
2、跟孩子玩捉迷藏的游戏
常常跟孩子玩捉迷藏的游戏,大人藏起来让他找,他藏起来让大人找。在这个过程中,他会认识到大人突然不见了,只是暂时的,没有丢失,还会重新出现在眼前。慢慢的,他会习惯这种短暂的分离。当他再一次看不到大人的时候,他就会以为大人在跟他捉迷藏呢,很快就会回来,那种惧怕感会减轻很多。
3、给孩子一个预期
如果计划孩子醒来之前要离开他一会儿,他醒来会看不到大人,就在晚上睡觉前就告诉他“你醒来的时候,妈妈在厨房里做饭,你要是想妈妈,就喊一声妈妈,妈妈就来了!”孩子提前有个心理预期,再醒来的时候就不会那么难过,可能也会害怕,但是恐惧不会特别强烈,哭声也会变小甚至不会哭。
总的来说,孩子醒来看不到大人就哭,看到大人就不哭,是很正常的。是心理发展还不成熟的表现,只要我们经常跟他做一些游戏,让他逐步认识到大人不会无缘无故消失,他的心理逐步发展起来,就开会逐步改善这种状况。
二胎宝妈,高级育婴师,个性化训练指导师,多平台原创作者。爱孩子、爱生活,愿与万千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关注我,获取更多育儿知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般情况下我们会见到的是,宝宝睡醒了之后,见到大人就不哭,没见到大人就哭,而提问者的孩子却是完全反过来:醒来之后见到大人哭,见不到反而不哭了。
思考之后,从心理学上来进行分析,有两个可能性可供参考:
1. 好的现象:孩子安全感充足,进行撒娇的一种行为
对于日常生活中,其生存需求(吃喝拉撒睡)被充分满足,并且在醒着的时候,父母给与了孩子足够的拥抱、抚触,并传递给孩子幸福、快乐等正面情绪的情况下,婴幼儿就会收获足够的安全感(特指1岁前,1岁后的孩子其安全感构成更为复杂些)。
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是能够独处一小段时间而不哭闹的,因为他感知到自己所处的环境是无威胁的,而孩子是自然醒来,睡眠质量得以保障让他感觉到舒适感,换言之并不是因为饿了、尿湿了或者不舒服了。
而此时父母的出现,让他把安全感来源从自身的舒适性转移回了对父母的依赖上,这样一来,当孩子见到父母的时候,就可能会进行哭泣或者是露出笑容,其意义基本是一致的:妈妈你怎么消失了呀,快来抱抱我。
心理学上称这类孩子是安全依恋气质型孩子,他们对新环境、新事物表现出容易适应的情况,当妈妈离开的时候他会稍有情绪,但很快就平复下来;而当妈妈回来之后,他会重新依赖上妈妈,让妈妈抱抱、亲亲。
只是年幼的孩子语言系统没建立,所以他能发出信号的方式就只有哭泣或者是笑,而对于一些还没掌握好“笑”这一情绪表达方式的时候,他们就只能选择最基础的情绪表达和讯号释放形式--哭。
判断的依据是孩子的哭声所包含的情绪,是撒娇式还是带有愤怒情绪。(母亲能很好的感知这一点)
2. 不好的现象:逃避型气质孩子
这类孩子是安全感不足的孩子,又被称为逃避型气质孩子。
同样建立在孩子吃饱喝足睡够、并且没有不舒服的情况下,孩子见到大人出现反而会哭。
这类孩子对新环境难以适应,当妈妈离开时他表现得很少哭泣,当妈妈回来的时候,他呈现出抗拒的情况,表现为不太高兴并设法避开母亲。这些孩子在需要时不会寻求帮助,常有愤怒情绪,对陌生人不在意。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