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邮票,民间交换到市场交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邮票,便士,天津邮票,民间交换到市场交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邮票,民间交换到市场交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最早就是邮票交换没有买卖的,到了八十年代初期就开始陆续以卖邮票为生的专业人员出现。准确的说形成邮票市场在八十年代中早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非常巧合的是,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元年的时间前后,邮票,作为民间收藏的一个品类,开始渐变成为市场交易的对象。这一历史性的改变,恰好伴随了国家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过度而应运而生。
七十年代后半页,各地邮局门前,有许多手捧集邮册相互交换邮票余缺的人群,起初,大家基本上是互换使用过的邮票-信销票,捎带交换用过的信封,明信片,再后来,未被使用过的新票,也加入了其中。互换,是将自己多余的票送给需要者挑选,再从对方的邮票册挑出自己的所需,其乐融融而富有情趣的场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群加入。后来,随着许多人胃口越来越大,许多缺票不能如意得到,就像古代货币产生前出现的情景一样,以钱“易货“,以票换钱,开始出现。钱和邮票的过手,比票与票的你来我往,方便了许多。掏钱者和接钱者,都有些羞羞涩涩,但,很快,变得大方起来。钱,成为交易的润滑剂,促成参与的人数迅速增加,交易的数量也随之加大。很快,全国各地邮局门前,人流聚集,就像赶大集一样热闹非凡。有规模的邮票交换地,当属北京的宣武门、天津的四面钟、成都的暑袜街、上海的肇嘉浜路等。由于影响交通,也由于,邮票现金交易,不具有合法化,属于“票贩子”行为,此时,有的地区出现了抓人的现象。
这个时期,社会上开始时兴墨镜,蛤蟆镜,喇叭裤,录音机等时髦物,人们在朦朦胧胧的商品意识下,能够私人间相互邮票买卖,成为当时不多见的利益交易行为。况且,此时,不是集邮爱好者的人员,也开始有了加入。
1982年前后,各地政府、文化以及交通管理部门,开始引导集邮爱好者,陆续走进固定的交易场所,有花园、文化馆、文化宫等。到了这一时期,邮票交易,变得合法化。
(天津日租界 四面钟)
(大龙邮票 天津发祥地)
(大清津保邮局 天津原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第一枚邮票“黑便士”
至此邮票被正式获批登场,首次出现在英国的邮票叫做黑便士。每1便士换一枚黑色的邮票,可谓名副其实。现在,“黑便士“作为全世界最早的邮票,早已成为热门藏品,在拍卖会上常常卖出数万美元一枚。“黑便士“的票面设计来自于”海选“,威廉·怀昂的带有女王头像的设计胜出,设计灵感来源于之前发行的“女王访问伦敦”纪念章。邮票于1840年5月1日正式在英国邮政系统投入使用,接下来的一年,就有七千万封信间寄出,很快这个数字就翻了倍。当年嘲笑希尔的邮局系统总管,反而成了被嘲笑的对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市场是改革开放之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左右逐渐形成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最早的都是以爱好和收藏者相互交换,后来才开始价格上的交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清朝都有邮票市场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