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时字繁文简。今日字简文繁。你如何看?
文字,白话文,繁体字古时字繁文简。今日字简文繁。你如何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文字最初是从绘画中来,逐步简化,所以古代文字繁杂。因受到纸张、笔墨、印刷技术的限制,古代文章较短,一句顶现代好几句。现代人为了稿费,把文章写得又长又臭,电视剧拍得啰里啰嗦,一个字,钱!一切为了钱!要知道,古代没有什么按字数付酬的说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文字是时代的记录载体,也时代变化的见证者。可以说,随着是的进步和改革,文字由繁到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文字的繁简应用和变化,也是随着人们受教育和理解的程度不同而演变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字繁义繁,今日字简义简,此乃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之结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同时代的要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繁体字笔画多,再加上用毛笔写,书写时长有点慢,今日字简化,易记,书写速度快。现代的节奏快,越简单越好。古人要准备笔墨纸砚,还要磨墨。但古汉字代表中國文化,几千年的传承和沉甸,也要发扬。繁体字节构笔画也是一种美。甲骨文,隶书,魏碑,行书狂草,宋体,正楷。,诗词,书画最能代表中國文化。为什么会有欧体颜体。繁体字代表中國文化,会有那么多的书法家。繁体字文美,之韵是简化字不可描述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字繁是因为象形文字以图画为主,多个意象表达一个字,一个字也就有很多意象,所以会显得繁杂,而且是在竹简上书写,印刷也受限制,所以文章要精炼;现在字简起初是为了扫文盲,让人们容易学习汉字,再就是汉字可以通过组合词来表达更多意象,而且可表达的情感、内容越来越多,书写、印刷、传播都飞快,所以文章可以繁复一点,可能更饱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古代文字并不是被所有人掌握的,古代社会阶级分明,男尊女卑,文人墨客士大夫阶层才有机会识文断字,更不要说底层人民根本上不能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其实字繁文短,本质上并不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现,虽然文字早就记载于竹简、纸张、龟甲等载体,但是这些文字文章没有比较高的知识和文化,是难以理解的,特别是古代文人又喜欢穿插典故,一个字可能就是一段长长的历史!文化传承必须由师傅传授!
而到了现代,文字化繁为简,民国日后就有很多大师积极的推广简体字和白话文,到了今天所有的文章都遵循一定的语法和逻辑,由于白话文通俗易懂,文盲显示在中华大地,只要识字,就能理解文章中所表达的内容!
所以推广简体字和白话文是社会巨大进步,民国大师高瞻远瞩,现在想想民国虽然社会不稳定,中华将亡,但是那时候真的是一个百花争艳的时代,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良好的铺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這位朋友之所以会提出這个问题是因为缺乏歷史知识的原因。你今天看到的所有孩子到了学龄都会去上学唸書,但歷史上不是这样的,直至解放前穷人家孩子为了生活大都没有读书的机会,即使有机会识几个字能写家书就会辍学,13、4岁就要开始谋生,所以民间文盲居多,建國后政府为改变這局面除了实行義務教育制还展开了大规模的社会扫(文)盲运动,为了便于他们掌握文字知识,简体字也应运而生。文言体对没有文化根底的人不容易理解,于是推行白话文,白话文实质是大众语言文字化,解决了理解的障碍。推行白话文自5.4运动时就有呼声,報界率先响应,因为這符合他们的利益,可以获得更多的读者,全面完成普及是建國后的事了。文言文的產生其实也有为節省资源的原因,当时没有纸張,是用刻刀刻在竹简上的,字简意明是唯一要求,后來成为文体,被继承而流传了下來。当时文字数量没有今天丰富,通義现象成为常态。所以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再回首时会產生這样的感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