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基本不懂格律,有没有快速上手的办法呢?
格律,平仄,律诗基本不懂格律,有没有快速上手的办法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快刀斩乱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睡上一觉,发个美梦,在梦中实现。
二,古诗词已处于边沿尴尬状态,不学也无妨,花时间多且成功率低,不如转学其它,适合自已的艺术。
三,端正态度,下苦功夫,誓把它学到手。只要动动手指,网上很多专业人士可帮你解决各种疑难问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只能是多观察、勤写诗词、向高人学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格律是中国古代诗歌特有的创作准则。其作用是以抑扬顿挫的音节变化来增加乐感强度,突出诗词的音韵之美。
但是,通常我们不宜将格律单纯的理解为平仄音变化,还有对偶(也称对仗)、黏对等。
对偶,简单的解释是: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王力先生《龙虫并雕斋文集·语言与文字》:“对仗,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虚词对虚词。”对仗形式:言对、事对、正对、反对、流水对、扇对等,整体分工对、宽对两类。律诗一般要求中二联对仗,首尾不做具体要求。它的作用在于相互映衬状态,使作品的语言、句式更加具有韵味,增强词语的表现力。我们看一下《笠翁对韵》: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从中我们看出,对偶在加强作品表现能力方面的重要性,一定要重视。
黏对,作用于联与联之间,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黏',即相同,是作品的组篇规则。简单说就是:凡律诗前一联的“尾句”的倒数第二字与下一联“首句”的前数第二个字平仄必须相同,称作“黏”,违者称作“失黏”。
格律诗中的“联”。五律、七律诗 共有八句,两句为一联。第一、二句谓首联,第三、四句谓颔联,第五、六句谓颈联,第七、八句谓尾联。绝句诗共四句,分上下联。
”起承转合”是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起”是开端,作品内容的表述起点;“承”是内容发展的延续;“转”是内容的转折;“合”是对作品内容的议论或总结,也就是结尾。它们的作用分别对应于格律诗中的四联:起,对应的是首联;承,对应的是颔联;转,对应的是颈联;合,对应的是尾联。在四言绝句中,起承转合分别对应其中的一、二、三、四句。
格律诗,通常使用《平水韵》,而词牌填写则更多使用《词林正韵》。由于这两部韵书中,很多字是古时的发音,对创作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有很多初学者使用更容易一些的《中华新韵》。
格律还有很多要求,包括避免“四声八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
个人建议,首先要清楚格律中一些名词的含义,以及这些名词在作品中承担着哪些作用。了解这些之后,就是锤文炼字,要充分了解文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寓意与作用,遣词造句很重要,是表达能力与作品风格的重要体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你不满二十岁,可以学一学,这不像交女朋友,有可能迅速上手。学格律先要弄懂,后要背诵,没有三年,依然蠢动。过了廾十,你就多读读古诗吧,读熟了,有时自己写一首,也可能暗合格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就算天赋异禀,也要不断学习,否则,“泯然众人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基本介绍
【读音】:gélǜ
【释义】:1、诗、赋、词、曲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外国诗歌也有自己的格律;格,通俗来讲就是格式、格局,主形;律,即音律,主韵。
2、规矩,准则。
详细解释
诗之格律
上一篇:被电动机驱动的车,能叫汽车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