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学记》主要讲什么?
礼记,中国,学生《学记》主要讲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重视因材施教。主张从了解学生学习的难易,才质的美恶,作为启发诱导的依据。主张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并且提出一条积极性的教育原则,即要在学生不良的行为没有发生前,引导他们向善的方面发展。
并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要取长补短。《学记》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提出严师和尊师的思想。《学记》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宝贵资料。书中在总结先秦儒家教学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教学原理,教学原则与方法,以及尊师重道的思想,对中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也是世界珍贵的教育遗产之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书中用较多的篇幅,阐述“教”与“学”的辩证关系。认为只有通过“学”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学业方面的差距(“学然后知不足”),只有通过“教”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贫乏(“教然后知困”)。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进,看到贫乏,才能鞭策自己,从而得出“教学相长”的正确结论。《学记》重视启发式教学(“开而弗达则思”),重视教学的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教之谓孙”),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重视因材施教。主张从了解学生学习的难易,才质的美恶,作为启发诱导的依据。
主张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并且提出一条积极性的教育原则,即要在学生不良的行为没有发生前,引导他们向善的方面发展。并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要取长补短。《学记》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提出尊师的思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记》,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通篇围绕教育展开,从教、学两个角度阐述何为成功的育人方式。其中的教育理念,即使放在今天,也不啻为优秀的教育体系。
\u003c教学目的\u003e
[摘要]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注释] 有德有才的社会管理者,如果想教化民众,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从办教育入手!
[点评] 首篇往往是每本书的核心所在,开篇强调教学的目的重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堪称教育的灵魂所在。回过头来,思考我们当今的教育,目的是什么?是应试?是高考?是文凭?是找好工作?这值得我们深思,不同的教学目的,背后就决定了教育方法。
\u003c教学相长\u003e
[摘要]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注释] 人们只有经过学习,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只有通过教学,才会感觉到自己的困惑。知道不足,才能够自我反省,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文化水平;知道困惑,才能够自强不息,不断充实自己,发展自己。所以说,教学与求学,是相互促进的。
[点评] 提到教育,现在的焦点很容易集中到教师身上,是不是特级教师,带出的学生升学率如何,诸如此类问题。一味强调“教”的一方,却往往忽视,教学相长,彼此成就。学的好,是自己的孩子聪明;学不好,是老师不好;如果我们能换个角度,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可能效果不止提升一点点。
\u003c催化剂\u003e
[摘要]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注释] 太学开学时,官吏及师生们都必须身穿礼服,头戴皮帽,置备肴馔,祭拜先圣先师,这是对文化知识的敬重;在祭祀时,齐颂《小雅》,练习三首(指《鹿鸣》、《四牡》、《皇皇者华》),暗示学生进入太学读书,就意味做官的开始,要珍惜自己的身份,塑造良好形象;上课前,击鼓召集学生进入教室,督促学生打开书箱,开始静心恭顺地研读书本;用槚木或荆条做成教鞭,置于课堂之上,用来警示学生树立威仪;没有占卜和祭奠先祖,官员也不能随意进入学校视察,以示社会非常尊重学校,让学生安下心志,从容读书;教师要时常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但不要随意给予指导,要多留时间和机会让他们自己探寻问题答案;对于年龄小的学生,只需要求认真听讲,不必深入探讨。这是按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进行教学。这七点,教学的宗旨呀……学校不提倡艺术技能的学习和演练,学生就不会对学习感兴趣。所以,有学识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深居求学,潜心钻研学问,注重用课外学习来滋养学问,在游历中丰富自己的学问。
[点评] 前者七条教学宗旨,提倡尊师重教,后者强调寓教于乐。现在教学为什么难?一者,学生打骂不得,老师得不到尊重,试问学生没有恭敬心,如何沉下心来学习;二者,应试考试太多,使学习沦为考试工具,更谈不上娱乐学习,古有‘吟诗作对’,今唯‘做题考试’,成果不言而喻。
\u003c教所由兴\u003e
[摘要] 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注释] 不正确的事情,在还没出现的时候就要通过教育教学加以禁止,这叫“预防”;当学生适宜接受的时候进行教学与训练,这叫“适时”;不超越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识能力,传授知识,这叫“循序”;组织学生交流切磋,吸取彼此优点,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这叫“观摩”。
[点评] 预防、适时、循序、观摩,一者考验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水平,二者亦是因材施教,后文篇幅所介绍的善譬喻、比物丑类等等皆属于这个范畴。反观现代教育,大多实施标准化教育,乃至老师有心想为之,应试环境也不允许。
\u003c考校所成\u003e
[摘要]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上一篇:有时候想找人说话,却突然发现没有这么一个人,一路走过来的朋友去哪里了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