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正月十五不能住娘家?
娘家,婆家,正月十五为什么正月十五不能住娘家?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新妇回门后,身份已经变了,是人家的人了,因而娘家也时常“防着她”。鄂伦春族出嫁的女儿回到娘家,禁忌刷锅。否则,娘家的财运会被她刷跑的。河南修武县也有类似的禁忌。当地民间忌讳出门的姑娘摸、拿娘家的勺和火柱。说是“摸勺不死公公,死婆婆”,“拿火柱不死公公,死女婿”。还忌讳拿娘家的刀、剪,禁忌逮娘家的狗等等。说是:“恐怕日后割断娘家的关系,咬断路。”总之是生尽百法,防止出嫁的姑娘再动用或者拿走娘家的东西,如果出嫁后再拿娘家的东西,并且因此而发生了口角、争执,那势必会影响男女两家的关系的,但是,严加防范毕竟不是好办法,怎么才能让她自觉地不拿呢?于是就用“死公公”、“死女婿”的咒语来吓唬她,以警戒之。
新妇归宁,忌把在婆家遇到的不顺心事一一说给娘家人听,又忌回到婆家,再把娘家的事不分轻重地都倒给婆家人听。这样“学舌”的结果常常会引起事端,影响男女两家的关系,新妇也会落一个“饶舌婆”的名声。因而俗间有“会当媳妇两头瞒,不会当媳妇两头传”的谚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那平时你住在哪?怎么过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各地习俗不一样,初二或是初三姑娘要和丈夫要回娘家给父母拜年问好,一般要带上双数的礼物,带多少要看婆家的经济情况,但得是双数,礼物一般娘家不能全收下,要等姑娘回婆家时给婆家带回一样。姑娘回娘家,如果家里有侄儿的,要给侄儿压岁钱,但是一般姑娘不能在娘家呆过正月十五,要在掌灯之前离开娘家。大致缘由是这样的:
正月十五,又叫上元节,古代时是个祈祷丰收的节日,这一天一般要吃五谷饭,喝聪耳酒,一般需要全家人围座一起吃团年饭,人越全越好。上元节一般要点灯敬佛,十五点灯十七灭,龙灯、花灯、灯谜等等各种庆祝,大家共同祈祷今年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儿媳妇也算是自己家里的人,所以一般要把媳妇接回来一起过节。
古代人大部分事农,因为出了十五,这个年就算过完了,就得开始劳动生产了,所以有古时有“吃完团年饭,下地把活儿干”的说法。
姑娘一旦出嫁,就算是婆家的人了,很多地方尤其是北方地区,出嫁的姑娘称为“姑奶子”,姑奶子回娘家属于贵客,从到家起,娘家人要像贵客一样热情招待,需要有酒有菜有人陪,要让姑娘充分体验娘家人的思念和关怀。由于古时侯生产力不发达,说白了,过年一般吃的都是上年的生产节余,每家每户都没有多少剩余,婆家为了体会娘家人招待的辛苦,一般在正月十五之前,就把媳妇接回来,以免娘家人每天劳动破费,这也是古人思维的细腻之处。所谓的正月十五不看娘家灯,这其中的灯有另一层意思,就是‘蹬’的意思,婆家人一般在儿子陪媳妇回娘家前要嘱咐媳妇,回了娘家多住些天,但是不要等十五了,看到娘家的灯,其实是隐喻着说,多待两天,但别一直呆到正月十五,娘家人把你往外蹬,面子上就不好看了,哈哈……
当然现在基本上吃喝都不是问题,姑娘愿意在娘家呆多久,娘家人都是欢迎的。所以大家也不要太过迷信。
有的地方有说法是,出嫁的姑娘看了娘家灯,对自己公公不利。其实是这样解释的:自己的女儿从婆家回来看望自己,一般都是呆上个三天两早晨的,就要回婆家,第一是省去父母兄弟们的辛苦招待,二是也要回家帮助招待自己家里的来人去客,如果女儿呆到正月十五还不愿意回婆家去,女方的父母就会认为是否婆家待自己的女儿不好?否则女儿怎么会留恋娘家呢?由于古时侯一般是公公当家,女方的父母就会怪罪男方的当家人,也就是老公公。这也就是对公公不利说法的来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