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好的诗词必须“两句三年得”吗?有灵感乍现随心偶成的美诗词分享吗?
诗词,两句,灵感好的诗词必须“两句三年得”吗?有灵感乍现随心偶成的美诗词分享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中有一人是美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一定都像老贾那样,他笨,冲他对\"推\"丶\"敲“二字那么费脑筋可见。但古今人的诗好与次,还得看他在读者群中立得是暂是久,这由不得主观情愿。对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两年三句得,无疑说明了作者的的精心雕琢,力求达到最好的效果,佳句难得,需用尽心力。
好的诗词可流传后世千百年,又怎会不耐两年的琢磨,贾岛的这种苦吟精神实际上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当然也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方干的“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 捻断数茎须”皆从贾岛诗中演化而来。
但好的诗词就必须两句三年得吗?当然不是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苏轼。苏轼就是典型的天赋型选手,很多即兴所作都是灵感咋现,落笔却游刃有余,他对文字的把控力简直一流,每每都让人扶手拍案称绝。
例如这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在路上遇到了大雨,同行的人都只觉得狼狈,唯有苏轼在风雨中生出诗意,做出这首词。篇幅虽短,但旷达超脱之情立于纸上。不畏惧不颓废,泰然处之,吟咏自若。
亦或如《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即使因罪而贬,心中愁绪无尽,但当苏轼看到壮丽的赤壁(鼻)矶,一时感慨量多,写下此词。庄中含谐,直中有曲,让人不仅为苏轼的气魄与艺术力量而叹服。
又或是《前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恣意狂浪,天纵之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一定吧,毕竟那贾岛是诗奴啊,
很少会有人学贾岛的苦吟,因为真的太难为自己了。
像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就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名句啊,很明显不是炼出来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比较夸张的说,当然诗词的创作需要积累,当你的文学积累多了,自然就能出口成章,妙语连妹。
初唐王勃一首即兴之作《滕王阁序》公认为千古一绝。刘禹锡的即兴发挥《西塞山怀古》也很经典。所以好的诗词不一定是“两句三年得”,而是厚积薄发。
我也分享一首自己短时间内创作的七绝《海仔湖游记》,这首诗曾在2019年中国散文网中外诗歌大赛被评“一等奖”,希望与大家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