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多普达686(手机品牌合集之多普达:技术至上的牺牲)
多普达,手机,互联网多普达686(手机品牌合集之多普达:技术至上的牺牲)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最近很多小伙伴想了解多普达686的一些资讯,今天小编整理了与多普达686相关的信息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手机品牌合集之多普达:技术至上的牺牲 2、国产手机发展史:多普达手机品牌合集之多普达:技术至上的牺牲
2002年电影《英雄》上映,在那个总票房10亿元的时代,这部电影斩获了2.5亿的票房。而随着这部电影一起爆火的还有当时的手机品牌多普达。
当时,杨兴平在中国移动副总鲁向东的介绍下,想到了利用电影宣传手机,而口号就是:用英雄手机看《英雄》。
那一年,售价7880元的多普达686销量超过2万台,营收达到1亿多元,成为高端商务机的代名词。
多普达的创始人是杨兴平。在创办多普达之前,杨兴平和乔布斯还有一段故事。
杨兴平曾经任职于美国的一家加PIXO的公司,当时他是公司的副总。1996年到1999年,他带领团队研发出了一套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和无线互联网服务平台。
但是在投入市场后,却反响平平。
紧接着2000年互联网危机,PIXO出现经营问题,不得不将技术卖给了当时的苹果公司。
相信用过ipod的朋友都知道,ipod的轮换选歌、日历表、联系人功能十分好用, 而这都是杨兴平带人研发出来的技术,也就是2000年由PIXO卖给苹果公司的。
伟大的乔布斯在这项技术的基础上加以修改,完善产品的外观,就这样一款伟大的产品——ipod诞生了!
当杨兴平看到ipod的成功时,心里五味杂陈。明明核心技术是我们的,可成功却属于别人。
2001年,回国后的杨兴平仍然坚持当初的想法,他要开发出最好的手机系统。
2月底,他来到广东移动的办公大楼,用ipaQ掌上电脑演示自己的想法,一个小时后,广东移动提出签订合作协议。
系统研发出来了,接下来的难题就是终端,在什么设备上搭载这样的系统呢?
杨兴平想到了自己做手机!在美国时,杨兴平就认识了王雪红,王雪红不是别人正是HTC的创始人,彼时的王雪红旗下的宏达国际一直在为iPAQ掌上电脑做OEM。
而王雪红觉得,掌上电脑没有通讯功能,如果能结合杨兴平的系统,就能做出通讯设备,吃下市场。
这个时候正是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盛行的时代,多普达是怎么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的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经过两人的多次见面,最终达成了合作意向。
2002年,王雪红以个人名义投资,并且联合中国电子集团共同投资,成立了多普达通讯有限公司。
cpu方面,杨兴平选择了Inter和德州仪器,显示屏选择了索尼,电池选择了三星,设计加工方面还是依靠台湾宏达。
没过多久多普达686上市了,一个月就卖出了1500多台。
而这款手机就是开头讲到的定价7880元的英雄手机,营收达到1亿多元。
2003年底,多普达持续发力,推出了多普达515,还请来了陈道明作为代言人。
2004年9月,多普达515的升级版565发布,号称全球体积最小的智能手机。
2004年12月,多普达818发布,杨兴平宣布多普达的销量突破13万台,盈利1000多万。
按理说,多普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可后面却突然消失在市场上,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王雪红并不满足于仅仅为多普达做代工,她想的是吞并多普达,正式进军大陆市场。
最后,杨兴平答应离开多普达,换取多普达能够继续在市场上生存。
这样的结果让人不胜唏嘘,也让人们不禁想起了乔布斯。
离开多普达的杨兴平也曾消沉过一段时间,但是杨兴平迅速走了出来。他再次创业,创办了“自然道”,这款软件主攻手机理财,在当时来说,理念也是十分先进。
回首多普达这个手机品牌,也曾在中国手机品牌中掀起了一阵潮流,而后来的HTC也有过一段辉煌的 历史 ,但是手机品牌行业的竞争确实十分激烈,稍不注意,就会被时代抛弃。
这是你我都无法决定的!
国产手机发展史:多普达
1973手机馆| 数码文化
手机 历史 未来发展
深度好文 全面详细
经过多方考证和梳理,还是打算把多普达和HTC分开来说,虽然最后走到了一起,但网上有很多说法,眼花缭乱,有说多普达是HTC的前身,有说多普达就是HTC,有说多普达是HTC的子品牌,多普达的 历史 过去很多年了,大众也不太回去追述,其实这些说法都不太准确,具体的故事,大家慢慢看下去吧。
狭义上的多普达公司,创始人是杨兴平,1961年出生于著名长寿之乡湖北钟祥,1982年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1985年获得西安交大工学硕士学位,1987年获得加州大学工学硕士学位,1989年获得加州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杨兴平在加州大学读硕士时,就参与过美国星球大战项目中的课题研究——“如何使电脑智能化地控制一个复杂的系统”。
第一次创业是在1992年,在导师的带领下进入波士顿的一家公司,几位导师要把大学里的研究成果转化成产品,具体任务是把人工智能和自动控制系统应用于核电站技术。
当时技术很成功,但客户只有十多个,因为美国当时只有几十个核电站,虽然技术研究很专业,但市场路子却很窄。
1994年,多媒体在硅谷兴起以后,杨兴平又专门花了两年时间研究多媒体业务,并做出了一套关于多媒体的处理和管理系统,并在美国申请了专利。
此外,杨兴平还做了图像处理技术,团队开发出了400万像素数码相机,是当时世界上最早、最高百万数量级的数码相机,以及世界上第一套用于高分辨率的数字照相机和摄像机的多媒体数据库系统。
但技术太超前,电脑软件不能处理,互联网传递速度很慢,打印机没法打印高精密度影像,相机没有机会打入普通的大众市场,只能转到医院使用。
期间,杨兴还曾参与研究制定了微软、Intel、HP等厂商联合创立的一项能在互联网上有效处理高清晰度图像,主导实施了美国的服装业的电子商务系统,成为较早创建美国电子商务系统的人员之一。
随后杨兴平在硅谷一家名叫PIXO的公司任技术副总,就在苹果初创的办公大楼里,之后又开始尝试移动互联网。
杨兴平的灵感来自于读博士的一位导师,电脑、通信、互联网三大产业发展到今天,融合的趋势已经明朗,杨兴平把手机、电脑、互联网相融合起来,建造一个无线互联网服务平台。
杨兴平的想法获得了日本一家手机连锁店几千万的投资,但杨兴平找到三星和诺基亚,希望能在其产品上使用他的技术,结果却没有成功,那时候人们只认WAP。
杨兴平带领工程师,在1996年到1999年花了三年时间开发了花3年时间研发出第一套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和无线互联网服务平台,手机投入市场后,反响平平。
杨兴平表示自己公司的团队早在2000年前后就提出了在手机中内置软件商店以供用户下载的概念,但那个年代智能手机环境还远远不如今天这样成熟。
上一篇:战国无双2完美存档(《战国无双2》PC版 完美存档 怎么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