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过年吃年糕是为了纪念哪位人物(直到长大后我才知道,并不是所有地方过年时,都吃饺子)
饺子,吃饺子,年糕过年吃年糕是为了纪念哪位人物(直到长大后我才知道,并不是所有地方过年时,都吃饺子)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我的老家,过年吃饺子、初一吃饺子、冬至吃饺子……反正一年下来,要吃N顿饺子。
尤其是小时候,没什么好吃的,就惦记那香喷喷的饺子,蘸点蒜酱吃饺子,绝对是最美好的回忆,大人们也经常说:“饺子就酒,越喝越有!”
记得小时候家里特别穷,一年到头也吃不上一顿饺子,有一次等到过年了,好不容易可以吃饺子了,结果那年家里收成一般,没那么多富余。
只能包一点饺子,先给太奶奶吃,我们当晚辈的一人分两个饺子应个景,不过还记得太奶奶吃了一会儿后,突然把我喊到她的屋里,小声告诉我,她吃不了那么多,剩下的都给我吃。
依稀记得那昏暗的煤油灯,照出了太奶奶慈祥的脸庞,她示意我小点声,不要让别人听见,当时我太小并不懂事,也没想太多,接过饺子就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记得那顿饺子是真香啊!让我开始忘情地吧唧嘴,也正是因为我如痴如醉地投入,才不小心被爸爸妈妈发现了,最后他们的男女混合双打,也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现在生活好了,饺子已经随时都可以吃到,但似乎永远也吃不出小时候那种香味了,记得小时候我一顿可以吃三五十个肉蛋饺子,现在吃二十个就觉得撑得慌。
但由于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以及家里的风俗,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吃一顿饺子,我原以为全国的人民跟我们一样,都要经常吃饺子,特别是大年三十的年夜饭一定会吃饺子。
可当我上大学后,才知道过年时,很多同学家乡那里并不吃饺子,我粗略做了一个统计,一般来讲北方的人们过年都吃饺子,可南方却大多吃年糕、汤圆。
饺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00多年前,相传是由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发明的,当时张仲景把面皮包上驱寒的药材,用来治病,防止病人耳朵上生冻疮。
相传张仲景当时任长沙太守,当地发生瘟疫,在冬至那天,他发现很多老百姓饥寒交迫,耳朵都冻烂了,于是他找了一处空地,支起大棚,架起大锅,为老百姓熬制名叫“驱寒娇耳汤”的药。
做法就是把羊肉和一些驱寒中药一起放到锅里煮,煮好后捞出来剁碎,然后用面皮包成形似耳朵状的“娇耳”,放到锅里煮熟后,分给那些穷苦的老百姓。
当时,每一个老百姓都可以分到两个“娇耳”,一碗热汤,老百姓吃了这些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双耳变暖,而张仲景一直施舍到大年初一,所有老百姓都治好了耳朵上的冻疮。
后来,虽然人们不需要治疗耳朵上的冻疮了,但为了纪念张仲景的施舍,决定在每年的冬至、过年、初一等节日吃“娇耳”。其实当时的“娇耳”更像今天的混沌。
所以说饺子,其实是由馄饨发展过来的,三国时期叫“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叫“馄饨”,唐代叫“偃月形馄饨”,宋代叫“角子”,元代和明代叫“扁食”;清代就和今天的称呼一样叫“饺子”了。
而过年吃饺子也是清朝时正式确立的,当时吃饺子要在大年三十晚上,因为半夜子时就意味着正月初一的开始,取义为“更岁交子”。同时也有吃“饺子”当“娇子”的好兆头。
但就像我们开头说的那样,北方过年吃饺子,南方过年吃年糕、汤圆,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主要原因就是地域不同,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导致的。
在古代,北方地区主要种植小麦,而南方地区主要种植水稻,在这里说明一下,著名的黑龙江五常大米等水稻只是个例,整体来讲古代水稻的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南方。
所以北方用面皮包馅做成了饺子,而南方用米皮包馅做成了汤圆,年糕虽然与二者有点区别,但也不大。
饺子像元宝,寓意新的一年招财进宝、吉祥如意;年糕有红、白、黄三色,象征金银,寓意年年高;汤圆寓意团团圆圆,新的一年健康又好运。
所以说,整体来讲过年吃饺子、吃年糕、吃汤圆习俗的不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种植的农作物不同,但过年无论吃什么都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其实,除了饺子、年糕、汤圆之外,在过年的时候,各地还有很多特别的美食,比如广西的粽子、上海的八宝饭、安徽的鸡爪豆、福州的肉燕……
这些看似简单的食物,却在过年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它们让我们不同时代的人,有着共同的回忆,将我们一个个家庭凝聚在一起……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那里过年吃饺子吗?如果不吃饺子的话,你们吃什么?欢迎留言交流!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评论、转发、关注,祝大家牛年大吉,所望皆如愿,所行皆坦途!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无人能对,可200年后,却被酒鬼对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