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二月二有哪些风俗活动(立冬不仅仅吃饺子,还有很多习俗大家知道吗?)
立冬,节气,冬季二月二有哪些风俗活动(立冬不仅仅吃饺子,还有很多习俗大家知道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什么是立冬
立冬为每年公历11月7日或8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1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 “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
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意味着冬季的正式开始吗?其实,在立冬时节,我国并不是所有地方都要规避寒冷,在北方大雪纷飞的时候,有很多地方却依然温暖如春。
这是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纵跨数十个纬度,因而存在南北温差。立冬之后南北温差更加拉大。
11月,我国的青藏高原大部、内蒙古和黑龙江的北部地区,平均温度已达-10℃左右。最北部的漠河和海南省的海口,两者的温差可达30℃-50℃之多。
真正意义上的冬季,并非都以 “立冬”为准,而是以连续几天气温低于10℃为冬季。北方的许多地方已是风干物燥、万物凋零、寒气逼人;而华南部分地区仍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温暖宜人。
立冬三候一候,水始冰。
是指此节气气温开始下降至零下,水已经能结成冰。
二候,地始冻。
立冬时节土地渐渐凝结寒气,也开始冻结。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习俗补冬
谚语云:“立冬补冬,补嘴空。”立冬意味着进入寒冷的季节,人们倾向进食可以驱寒的食物。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人们认为此时进行食补,可补充元气抵御冬天的严寒。
饮食上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不仅能使身体更强壮,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
南方立冬大都以肉类为补,如羊肉、牛肉、海鲜等等。
贺冬
古时候,立冬算是一个更换冬装的“寒衣节”,大家穿上新衣服,相互“贺冬”,互道珍重。
根据明、清时期岁时习俗的记载,一进农历十月,京城里家家户户必“添火”。“京师居人例于十月初一日添设煤火,二月初一撤火。”与现在北京的供暖期时长相近,但开始“添火”的时间总体上比现在要早,与清代气候相对寒冷有关。添火日就是所谓的“寒衣节”。
迎冬与祭祀
古代皇帝的迎冬之礼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这在《吕氏春秋》中就有记载。
明清,皇帝要率领文武百官去地坛祭祀,行“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农民们则习惯在这一天到土地庙、龙王庙祭祀,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吃饺子
立冬在北方则有吃水饺的风俗。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饺子还包含有时间转折、更替的意思,而立冬正是秋冬季节的交替时候。
饺子源于“交子之时”,立冬则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
立冬诗词《立冬》
唐·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立冬即事二首》
宋·仇远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
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网络营销策略有哪些(震撼客户的网络营销策略,营销时代永不止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