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海上明月共潮生(中秋月中秋潮古诗六首赏读:海上生明月,海上明月共潮生)
潮水,潮汐,月亮海上明月共潮生(中秋月中秋潮古诗六首赏读:海上生明月,海上明月共潮生)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往岁东游鬓未凋,渡江曾驻木兰桡。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桂倚玉儿吟处雪,蓬遗苏丞舞时腰。
仍闻江上春来柳,依旧参差拂寺桥。“唐 · 李廓《忆钱塘 》
到了唐朝,钱塘潮取代了广陵潮,成为唐朝最重要的潮汐。
帝国富庶稳定,吸引无数人来浙江,观看海上生明月,明月共潮生的中秋美景。
钱塘潮,以农历八月十四到八月十八阶段,最为壮丽。
因为这几日,月球太阳和地球几乎处在垂直一条线上,引发的潮汐,最为壮观。
看过钱塘潮的人,在记忆和体感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曾经记得年轻诗过江,正好将船停在江边,见识到了久负盛名的钱塘潮。
那天上是一千里月光皎洁的明月高高在上。
那月亮下面,是半夜里如同千军万马杂沓奔涌的巨大潮水。
那岸边的桂花树,都被雪浪摇曳,而人们观看潮水,避让潮水,这过程中,被潮水浪头,打湿了灵动的腰身。
这是人类和自然奇景的互动和狂欢,至今钱塘潮仍旧吸引着无数的人,去感受那种旷野,巨大,澎湃。
”八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
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北宋 · 苏轼 催试官考较戏作 节录
34岁的苏轼调任杭州通判,在这里呆了三年,他连续两年八月十五,都去钱塘看潮。
且看潮的时段,不只是八月十五,因为通常八月十五之后的八月十八才是钱塘潮高峰的时段。
实际上古人早已经知道中秋月和潮汐的关系,只是不能准确计算潮汐到来的高潮时段,所以往往延时等候。
比如这首诗,就写了在钱塘八月十五看月亮,八月十八看钱塘潮。
而此时北宋水军选择八月十八海上练兵,还有无数渔民渔船结队插着旗帜,在海面江面弄潮。
那巨大的潮水袭来,无数健儿驾着船,迎潮而上,红黑旗帜在浪涛中沉浮,在黑沙白浪,潮水轰天中,是健儿们舍身忘死的快意征服浪潮。
这是自然和人类征服自然的两种壮丽,和谐在一起,雄浑,高亢,让人快意也让人对这些人生出敬仰。
所以苏轼感慨说,你看到我写的实录,请你郑重感受一下,将灯光点亮,从我的诗信里,去感受那自然那人心的壮丽吧。
不在海边的人,也不用失落,千江有水千江月,那有河流湖泊的地方,一样可以领略中秋圆月带来的潮汐声和潮汐之美。
那是水对月亮的赞歌,那是秋的豪情,那是自然对人类最美的馈赠,直达心灵。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诗词#
中秋嫦娥美诗五首,碧海青天夜夜心,谈谈嫦娥奔月的故事
古诗六首,谈谈中秋,中秋夜,中秋月和中秋节的历史演变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石榴花语(石榴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