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谁的诗(喜欢“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很容易,说出它,我用了半年)
明月,天涯,海上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谁的诗(喜欢“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很容易,说出它,我用了半年)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五个月前我写过一次《望月怀远》,但总感觉没写完整,那次我写的是全诗的感受,但全诗最著名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却没细写,所以,这首诗总在我心里放不下。
前几天给八年级的孩子讲《望月怀远》,我再一次深深地凝视它,终于重写了我的《望月怀远》。
这首诗的第一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可谓无人不知,它是中秋标配诗句,只要中国人过中秋,这两句诗定会刷屏。它的光芒太耀眼,直接把后面几句映照得黯淡了,让这首每句都颇精彩的诗有了有句无篇的感觉。
对“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百度上比较通行的赏析是:
“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看这种诗词解析,会让我想起一段话:
“中国的文艺评论有两个不算太好的传统:一是以玄解玄,一是以不解为解。前者爱说一些玄之又玄,大而无当的话,解释之语简直比被解释的对象更需要解释,后者过分强调审美的主观性,说一首诗为什么好,因为‘我觉得好’,为什么觉得好,因为心领神会,不可言说。”
上面的解析里,每句话都说得没错,“高华浑融”等等的形容词也没错,但这两句诗为何高华浑融,为何动人,却语焉不详,就象挠痒痒,这两句诗最打动人的那些地方,最让人心头痒痒的原因,始终挠不到。
也许对诗歌的感受实在很个人,对打动我的诗,我总想追根究底,整明白到底哪里打动了我,为什么会打动了我,这样的文字组合为什么会产生动人的力量?但这些感受是属于个人的,我心头的痒痒只能自己挠。
诗名《望月怀远》,“望月”有两个解释,其一,望月是名词,意思是圆月、满月。其二,望月是动宾词组,是抬头遥望月亮。《望月怀远》里,把两个解释结合起来就好,在月圆之夜,抬头望月,对月怀念远方和远人。“远”字也可以有两解,远方和远人,不妨都取。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十个字字面意思很简单: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你我相隔天涯共赏同一轮月亮。不过,这十个字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不是因为它写出了“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你我相隔天涯共赏同一轮月亮”这个意思,而是因为这十个字的组合中带来的审美感受,这种审美感受,是诗歌打动人心的秘密。
《望月怀远》是张九龄被罢相贬为荆州长史时写的,以此来看,张九龄写这首诗时,眼前能看到的水面不是海,而是长江。唐宋时,长江中下游的江面比现在宽阔很多,面对长江时,诗人经常江、海共用,象《次北固山下》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春江花月夜》里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写这些诗时,诗人眼前的水面也都是长江。不过在对“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句诗的审美里,这个常识不太重要,你就在眼前浮现出茫茫大海明月升起的画面好了。
宽阔的江水中,生出了一轮明月,照亮了大江南北,天涯海角,此刻,远方和远人虽然与我天各一方,但我们共浴在此时的月光之下,这明亮的月光,把我们连接在一起。
在第一句“海上生明月”中,诗眼是“生”字。
“生”:生出,新生,从无到有,它有生命感,仿佛月亮是有生命的,刚刚被大海生出,这枚新生的月亮及月亮带来的一切心灵感受都是新的。如果把“生”换成同音字“升”,“海上升明月”,眼前的景色和“海上生明月”并无区别,但“升”只是一个从下往上的动作,是属物的,而“生”字是属灵的,万物有灵,这新生的月亮也充满灵性,并在后面的诗句中,不断和诗人互动。
海上生出了明月,但生出的仅仅是明月吗?
如果把月换成日:“海上生红日,天涯共此时。”从景物描写来说,完全可以,这两句的意思也一样很通畅,连平仄也一样,但是,把月亮换成太阳之后,诗的意境就变了。
这种变化是太阳和月亮本身的特质带来的,白天属于尘世,夜晚属于心灵,当太阳落下,明月现空,尘嚣渐静,心灵渐宁,放下了尘世的面具和人设,人最终要在明月下独自面对自己。夜静,月明,独自面对自己的心灵时,诗人心中,有一种情愫,如海上生明月一般汹涌而出。这生出的,不只是明月,还有月亮带来的心灵感受,是月亮沉淀在历史深处的文化密码,它是深情,是沉静,是面对自己心灵的真诚,是本真的自己。
“海上生红日”生出的却是希望,是活力,是动感,是新的一天,相比月亮少了深情和性灵,和后面一句“天涯共此时”的深情和沧桑更显得意境不协调。所以把月亮换成太阳,虽然画面也宏大汹涌,但是心灵的冲击就突然没有了。
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如果说“海上生明月”是眼前所见,“天涯共此时”则是想象,想象远方和远人与自己共浴在这片月光之下。“天涯共此时”里,诗眼是“天涯”这两个字。
诗名《望月怀远》,表示张九龄在怀念远方和远人,共此时的自然也是远方和远人,但他不说“与君共此时”、“故乡共此时”或“长安共此时”,也不说和“天涯”意思更接近的“天下共此时”、“千里共此时”,他用的字是“天涯”。“天涯”的字面意思是在天的边缘处,比喻距离很远。但“天涯”在历史中沉淀下来的审美感受绝不仅于此。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已过重阳种菊花,留连秋色带霜华。
休言明日朔风起,肠断天涯人怀家。
这两首诗词里的“天涯”有“天涯”最典型的文化含义和审美感受,它孤独、沧桑、遥远、荒凉、忧愁乃至悲伤。“天涯共此时”里,可以是诗人思念的人或地在天涯,也可以是诗人觉得自己在天涯,这里有属于个人情思的孤独、沧桑和忧愁。但“天涯共此时”却同时还有一种高远和大气:流光所在,尽是天涯,天下苍生,皆与我共,这层境界超越了个人情思,有了家国天下的广阔。“天涯”两字,把个人和天下,沧桑和高远一起传达了出来。
上一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谁的诗句(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12)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