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北斗卫星(美媒炒作,发现中国失效北斗卫星被拖离轨道,要求让技术更透明)
北斗,轨道,拖船北斗卫星(美媒炒作,发现中国失效北斗卫星被拖离轨道,要求让技术更透明)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据环球网报道,一家美媒26日在网站上发文称,根据商业空间监测公司的数据分析,一颗中国卫星似乎在发挥“太空拖船”的作用,将一颗报废的北斗卫星拖离轨道,并要求提高此项技术的透明度。
按照这家商业空间监测公司的说法,一颗失效的北斗卫星,被SJ-21卫星从拥挤的地球同步轨道上拖走,送到了“墓地轨道”,随后这颗SJ-21卫星又重新返回了近地轨道。
美媒还原“拖船作业”过程,堪比星际大片众所周知,卫星肩负着通信、地质灾害预测、环境保护、授时、定位等多项功能,已成为人类生产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很多卫星在发射升空之后,由于需要进行轨道修正和执行任务,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变轨能力。不过,卫星燃料推进器里的燃料和压缩气体很有限,能完成的变轨距离和次数,也十分有限。
用一颗卫星拖走另外一颗卫星,这种说法相信很多人还是头一次听说,SJ-21卫星真的有这么厉害吗,先看看美媒是怎么说的。
弗莱厄林是这家名为ExoAnalytic Solutions商业空间监测公司的首席架构师,他在一份报告中,对监测到的卫星变化,进行了详细表述。
弗莱厄林表示,通过相关数据监测发现,一颗SJ-21卫星,在1月22日接近了一颗失效的北斗二号卫星,两颗卫星保持着近距离接触。
在随后的监测,这家公司发现,两颗卫星竟然突然“失踪”了。大约过了几个小时后,空间监测公司这才发现,两颗卫星已经远离了地球同步轨道。
按照弗莱厄林的说法,失效的北斗二号卫星,是在SJ-21卫星的拖拽下,离开原本轨道的。根据最新的跟踪数据,弗莱厄林补充表示,SJ-21卫星已和这颗北斗二号卫星分离,SJ-21卫星重新回到了近地轨道,而那颗被“拖走”的北斗卫星,则被留在了“超级墓地飘逸轨道”上。
按理来说,北斗二号卫星是地球同步卫星,应该位于离地球约36000千米的轨道上,弗莱厄林认为,这颗失效的北斗卫星在被SJ-21干扰后,轨道足足上升了300千米。
前面提到的“墓地轨道”,通常认为比地球同步轨道高300千米,失效的北斗卫星正好被“拉到”了这个空间。
一般来说,离地2000千米以内的卫星,都成为近地卫星。但是地球同步卫星离地36000千米,如果这些卫星失效,让其坠毁大气层的成本很高,也不太现实。
于是科学家们想出了一个新办法,将卫星送到离地面更远的位置,那里卫星数量稀少、空间大,以此减少太空垃圾,这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坟墓轨道”。
弗莱厄林认为,这一系列的行动,已足以表明中国卫星具备了在轨服务、组装和制造的能力。而这种技术,美欧也在研究之中。
弗莱厄林所说的“太空拖船”,是真有其事,还是凭空捏造的呢?而且弗莱厄林的陈述中,有一个很多人都难以理解的疑点,北斗系统刚启用没多久,就会卫星失效?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北斗三号组网完成不到2年,为何就有卫星失效?2020年,北斗三号完成组网,开始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定位服务,这也标志着,整个北斗导航系统,成为可与GPS媲美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很多人就奇怪了,这才过去2年,怎么就会出现失效的北斗卫星,难道弗莱厄林在撒谎吗?
需要注意的是,弗莱厄林所说的失效北斗卫星,指的的北斗二号卫星。其实整个北斗系统的建设,历经了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三个阶段。
其中北斗一号,在2000年,便已开始投入使用,而北斗二号,则在2012年底完成布网。整个北斗系统,从立项开始,到北斗三号完成组网,周期达到了20年以上。
如果你仔细分析已经发射的北斗卫星数据,会发现,其实已经失效的北斗卫星,可能还远远不止这一颗。
从2000年到2003年,北斗一号共发射了5颗卫星,从2004年到2012年,北斗二号共发射了14颗卫星,2009年到2018年,北斗三号发射了19颗卫星。
根据以上数据,截止到2018年,已经发射的北斗卫星数据,就达到了38颗。而且,北斗三号预计到2019年底,发射的北斗三号卫星数量大约为30颗左右。
不难发现,整个北斗导航系统,发射的卫星总数量,接近50颗。然而,2019年时,公开的数据显示,在轨的北斗系统卫星总数量为39颗。
可以看出,在轨的北斗系统卫星数量,明显比发射的总量要少。其实,这也是正常现象,北斗系统发射的卫星,也分为很多种,有一些是测试卫星,寿命很短,还有一些发射较早的卫星,也会达到使用寿命,成为失效卫星。
也就是说,弗莱厄林所说的北斗卫星失效卫星,应该确实是真实存在的,那所谓的“拖船卫星”说法,又能站得住脚吗?
卫星报废如何处理,“太空拖船”或是终极解决方案2009年2月10日上午,俄罗斯已经报废的宇宙-2251卫星,与美国的铱星33在空中相撞。两颗卫星瞬间解体,不仅两颗卫星当场被撞碎,还产生了大量的太空垃圾,引起了科学家们的高度重视。
要知道,截止到2003年底,人类已经发射的卫星数量,就超过了5000颗,而还在继续工作的卫星数量,还不及总量的一半。
地球的上空轨道数量是有限的,如果长此以往,随着越来越多的卫星达到寿命,新发射的卫星很可能会面临无轨道可用。
为了解决太空轨道的问题,科学家们绞尽脑汁,想出了两个办法,分别是“天葬”和“火葬”。
简单地说,就是在近地轨道的卫星,当卫星到达寿命后,就让其坠入大气层,在大气层的作用下,让其烧毁,以达到消除的目的。对于那些离地球较远的卫星,当这些卫星失效后,就让其到达更远的轨道,将有用的轨道腾出来。
各国的航天机构也很愿意这样做,一方面计算一条新的卫星轨道,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另一方面,向国际空间组织申请新的卫星轨道,也需要时间,还不如将有限的轨道,进行高效利用。
不过,科学家们很快又发现一个新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卫星在报废后,都具备变轨能力。有些发射时间比较久远的卫星,本身就不具备这项功能,而有些卫星在寿命期限内,就会因为种种原因失去控制,对这部分卫星又该如何处理呢?
如果能利用其他航天器,对已经报废的卫星进行回收,或者让其被动地进行“天葬”、“火葬”,岂不是就能彻底解决卫星带来的太空垃圾问题吗?
包括欧美在内的很多航天机构,都在研究这项技术,如果弗莱厄林描述的对已报废的北斗二号卫星的变轨处理属实,那这将成为人类解决卫星太空垃圾的一个新起点。
借助这项技术,已报废和失效的卫星,就能点对点清除,让地球轨道变得更加干净,不是更好吗?
不过,美媒这次是彻底着急了,甚至要求提高此类技术的透明度,建立行为规范。说白了,就是看到SJ-21卫星的优秀表现后,内心酸了。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从未止步,而航天科技的发展,也需要全球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岂能因为谁在某项技术上领先,就从羡慕转换为嫉妒呢?
上一篇:报关退税(重磅发布!全国首个内陆港口 成功获批启运港退税试点资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