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睒睒怎么读(潮汕方言外来词琐谈)
潮汕,字典,栀子睒睒怎么读(潮汕方言外来词琐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5、“瞻”、“詹”、“占”在潮汕方言中读[ziam1<之淹1>尖](《新潮汕字典》):“睒”读[siam2<思淹2>闪](同上):“苫”读[siam1<思淹1>森](同上);“旃”读[ziang1煎](同上)。同《新编潮州音字典》中“薝”的潮汕话读音[siam5]不相同。
因为通行的《新潮汕字典》、《潮州音字典》、《普通话•潮汕方言常用字典》以及《国语潮音大字典》均未收“薝”字,我们只能从1937年2月汕头育新书社印行的陈凌千编《潮汕字典》寻求答案:“【薝】占字(平)音尖,亦音瞻,薝蔔,花名”。这与《新编潮州音字典》中“簷”的注音“chán”也绝不相同。
6、事实上,在潮汕,“薝蔔”与“栀子”是两种不同的植物。
①《粤东植物目录》(陈蔚辉编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载:……栀子属Gardenia Ellis
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薝蔔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var.fortuniana
狭叶栀子Gardenia stenophylla Merr
②《潮汕植物志要》(吴修仁编著韩师专学报编辑部1983年1月)更是详细地介绍了《粤东植物目录》所载潮汕地区栀子属的三种植物:
831.栀子(图674)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茜草科]
别名:黄栀子(《植物名实图考》),山枝子、黄枝子(潮汕),水黄枝(普宁、潮阳),水晶花、山婵卜(潮安)。
灌木。生于山坡、灌丛中。果实可作黄色染料。根、叶、果药用,治黄疸型肝炎、蚕豆黄、感冒发热、茵痢、肾炎水肿、鼻衄、口舌生疮、乳腺炎、疮疡肿毒、扭伤。
[附注]同属植物狭叶栀子(G.stenophy lla Merr.),各地也有分布(图675)。
文献:图鉴四册238图5890,汇编上册740,大辞典下册1984,药用图鉴220,潮汕64,陆丰241,南澳336,广志508,海南志三卷325,海南284,中草192,广兽540,惠阳一集88,梅县400。
832.薝蔔(图676)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var. fortuniana Lindl.[茜草科]
别名:蝉卜、(潮汕),白蝉,白蟾。
常绿灌木。夏季开花,花白色,花大且重瓣,朵朵单生叶腋,芳香扑鼻。本种为潮汕庭园主要观赏花卉之一。性喜温暖湿润,在肥沃的酸性土中生长良好。
《志要》对“栀子”和“薝蔔”的描述,还有一点不能忽略的:“栀予”是“灌木。生于山坡、灌丛中”。而“薝蔔”却是“潮汕庭园主要观赏花卉之一”。潮汕人所说的“蝉卜”,绝非《汉语外来词词典》介绍的“树形高大”的“薝蔔”。
至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旧以薝蔔为栀子,非。”斗胆同林伦伦先生商榷。
“斟”是外来词吗?
潮汕人在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普及面较广的一个口语方言是“[zim1<枕1>],相当于普通话的“亲”、“吻”:
勿[zim1]奴囝个面。
伊抱阿细弟青[zim1]白[zim1]。
阿老兄万分激动,对个奖杯[zim1]了又[zim1]。
陈泽泓先生在介绍潮汕方言的演变时,将方言口语表“吻”义的词记录为“斟”,而且归进潮汕方言外来词:“其自马来语,有称警察为‘吗淡’(mata)、铁线为‘亚铅’(ayan)、手杖为‘洞角’(tingkeet)、骑楼下街廊为‘五骹砌’(kaki-lima)、饼子为‘罗的’(roti)、吻为‘斟’、边缘为‘墘’。”(《潮汕文化概说》,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版)
《新潮汕字典》(张晓山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版)收录了潮汕方言“外来词”【斟】:zim1<之音>枕1。①……②潮<外>马来西亚chinm的译音,原义为用鼻子亲热。潮州话表示作嘴唇接触表示亲热,相当于普通话的“亲”、“吻”。
《新潮汕字典》、《潮汕文化概说》在表述马来语表“吻”义的音节时,均使用同音假借字“斟”。而《闽南方言大词典》(周长楫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版)收录的这个方言“外来词”,又有不同的表述:【唚】[tsim1]亲嘴;接吻。来自马来语tioem的音译。
潮汕方言音节[zim1],用国际音标注音为[tsim1],与闽南方言【唚】的注音一致。同一个“外来词”,相同的发音,用以标记的汉语书写符号不同,这并不奇怪。同一汉语外来词有多种书写形式,哪一个是正体,由各词典的编篡者依据一定的原则确定。本文讨论的问题是:用汉字“斟”或“唚”标记的潮汕方言表“吻”义的音节[tsim1]是方言特有的外来词吗?试比较:
一、除《新潮汕字典》,笔者所能查阅到的潮汕方言《字典》、《词典》均未见用“斟”标记“外来词”的词条或字头:
林伦伦主编《新编潮州字典》
李新魁主编《普通话•潮汕方言常用字典》
吴华重主编《潮州音字典》
张惠泽主编《国语潮音大字典》
陈凌千主编《潮汕字典》
二、杨扬发编《潮汕十八音字典》(汕头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用与《闽南方言大词典》相同的汉字书写符号“唚”记录了表“亲”、“吻”义的方言词,却未明确其为外来词:“【唚】真音1zim1。<方>接吻,亲嘴:潮汕方言叫‘相唚’,唚嘴。”
三、除了《闽南方言大词典》、《潮汕十八音词典》,其他收录【唚】字的现代汉语《字典》、《词典》,大多将【唚】作为【吣】的异体字注音、释义,且都没有“亲”、“吻”这一义项:
(一)【吣(唚)】qìn[cim3深]猫狗呕吐。
采用此释义的有:《新编潮州音字典》、《普通话•潮汕方言常用字典》、《潮州音字典》、《新华字典》。
(二)【吣(吢、唚)】qìn①猫、狗呕吐,②<口>谩骂:满嘴胡~。
采用此释义的有:《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实用字典》、《新潮汕字典》。
(三)【唚】(qìn沁)猫狗呕吐。借用以骂人,比胡说更重。
《辞海》、《实用汉语字典》采用此释义。
四、《汉语大字典》第267页上,却清楚地记载了古汉语已使用的“唚”的另一个义项:
【唚】(一)qīn亲吻。清袁于令《西楼记•集艳》:“抱住他唚几个嘴。”今潮州方言还称亲吻叫“唚”。(二)……
《汉语大词典》第三卷第369页也有同样的释义:
【唚】2[qīn]亲吻,清袁于令《西楼记•集艳》:“抱住他唚几个嘴。”
无论是注音、释义,《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的【唚】显然有别于其他《字典》、《词典》。
从各种工具书传递出来的不对称的信息,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
一、认为潮汕方言表“亲”、“吻”义的单词[tsim1]是外来词,且用同音假借字“斟”作为记录语音的汉字书写形式的,只有《新潮汕字典》和陈泽泓先生在《潮汕文化概说》中的举证,然而陈先生在著述中却末提供作为“外来词”的“斟”的外语词原形。
二、认为方言表“亲”、“吻”义的单词[tsim1]是外来词,且注明其词源的只有《新潮汕字典》和《闽南方言大词典》(潮汕方言闽南方言的一个分支,大部分词语无论语音、词义均相同或相近,《闽南方言大词典》对潮汕方言的探究有较大的参考价值)。然而《新潮汕字典》、《闽南方言大词典》所提供的[tsim1]的外语原形不一致:《新潮汕字典》称是“马来西亚语chinm的译音”,而《闽南方言大词典》则称其“来自马来语tioem的音译”。在马来语,“chinm”与“tioem”是否同音同义异形,笔者不敢妄言。
上一篇:删除360(360N5到货,开箱鉴赏,附赠内置软件删除技巧,超简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