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睒睒怎么读(潮汕方言外来词琐谈)
潮汕,字典,栀子睒睒怎么读(潮汕方言外来词琐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薝卜”是“栀子”吗?
1997年出版的《新编潮州音字典》(林伦伦主编)以多字单素词收入“薝卜”一词:
【薝卜】chánbo[siam5bog8檐仆]栀子花。梵语campaka的译音词。唐•卢纶《送静居法师》诗:“~~名花飘不断,醍醐法味洒何浓。”
林伦伦先生将以上结论收进其主编的《潮汕民俗大典》。并在其撰写的该书第九章《潮汕方言与畲语》中指:
栀子花,潮汕话叫“薝卜”siam5bog8,古汉语译为“瞻博”、“占博伽”等,词源是梵语campaka。这也是从西域传进中国的。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木篇》云:“陶贞白言栀子翦花六出……相传即西域薝卜花也。”栀子花名已汉化,但“薝卜”却让人一听便知其为音译名词。
该书又在498页对应如下脚注:
①菠菜、木棉、薝卜三个词的词源均来自刘飞琰《汉语外来词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版)。
笔者阅查了《汉语外术词词典》中的“薝蔔”条:
【薝蔔】zhānbò—→瞻蔔伽(本页)
【瞻蔔伽】zhānbòjiā一种开黄色香花的树,树形高大,学名Michelia campaka。又作‘瞻蔔加、瞻蔔、瞻波、瞻波迦、瞻婆、瞻博、瞻博迦、瞻博加、瞻博伽、詹波、蒼蔔、占婆、占博迦、苫婆、赕婆、旃波迦、旃簸迦’源梵campaka。
《汉语外来词词典》并无提及“薝蔔就是栀子”。那么,我们便有必要弄清楚几个问题:
1、从梵语campaka译音过来的植物是否“栀子”?
2、“薝蔔”和“栀子”是否同一植物?
3、潮汕方言中的“薝蔔”是否外来词?
下面,笔者从能翻阅到的部分工具书的释义中分类探讨:
一、未收“薝”、“薝蔔”的《字典》、《词典》:
1、《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1981年12月版。
2、《现代汉语大词典》王重亿主编海南出版社1992年12月版。
3、《现代汉语实用字典》潘晓龙主编南方出版社2000年9月版。
4、《新潮汕字典》张晓山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版。
5、《国语潮音大字典》张惠泽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版。
6、《普通话•潮汕方言常用字典》李新魁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79年1月版。
7、《潮州音字典》(普通话对照)吴华重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12月版。
8、《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1992年重排本)
二、收有“薝”、“薝蔔”,但未注明其为“栀子”的《字典》、《词典》:
1、《汉语大字典》(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湖北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年12月版):
【薝】zhān《集韵》之廉切,平盐章
字头之下未收录“薝蔔”词。
2、《实用汉字字典》(上海辞书出版礼1985年8月版):
【薝卜】(zhān沾)[薝卜]花名。《本草纲目•木部三》“卮子”:“木丹,越桃,鲜支,花名薝卜。”
3、《辞海》(夏征农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缩印本•1989年9月版):
【薝】(zhān沾)见“薝卜”
【薝卜】花名。
4、《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6月版:
【薝蔔】梵语Campaka音译。又译作瞻蔔伽、旃波迦、瞻波等。义译为郁金花。唐卢纶《送静居法师》诗:“薝蔔名花飘不断,醍醐法味洒何浓。”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卮子》[集解]引苏颂曰:“今南方及西蜀州郡皆有之。木高七八尺,叶似李而厚硬。又似樗蒲子,二三月生白花,花皆六出,甚芬香,俗说即西域薝蔔也。夏秋结实如诃子状,生青熟黄,中仁深红,南人竞种以售利。”清赵翼《哈密瓜》诗:“君不见薝蔔分根自大实,茉莉购种从波斯。”
5、《汉语外来词词典》(见上)
而《辞源》在详细解释“薝蔔”一词之后,直接否定了其为“栀子”的说法:
【薝蔔】花名。梵语。又译作旃簸迦、瞻博迦。义译为郁金花。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十八广动植木:“陶贞白(弘景)言,栀子翦花六出,刻房七道,其花香甚,相传即西域薝蔔花也。”宋陶谷清异录居室:“杜岐公(衍)别墅建薝蔔馆,室形亦六出,器用之属俱象之。”旧以薝蔔为栀子,非。
三、以上提及的《字典》、《词典》均收录了汉语双音节词“栀子”或“栀”字头:
【栀子】zhizi
1、也叫黄栀子、水横枝。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夏季开白花,很香,供观赏。果实可供药用,也可做黄色染料。
——《现代汉语实用字典》
2、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子对生,长椭圆形,有光泽,花大,白色,有强烈的香气,果实倒卵形。花供观赏,果实可做黄色染料。有的地区叫水横枝。
——《现代汉语词典》
3、[cape jasmine]一种灌木或小乔木。(GowdeniaJasminoides)因其芳香的白花而被长期栽培。
——《现代汉语大词典》
4、栀子树,常绿灌木,夏季开花,白色,很香。果实叫栀子。叶、花、果、根都可以入药。
——《新潮汕字典》
5、zhi[哥衣1——枝]
木名。栀子。茜草科,常绿灌木。初夏开白花,稍带黄晕,有香气。果长椭圆形,赤黄色,可入药,又可作黄色染料。《说文新附•木部》:“栀,木,实可染。”《广韵•支韵》:“栀,栀子,木实可染黄。”
——《国语潮音大字典》
6、《说文新附》:“栀,木,实可染。从木,卮声。”木名,栀子,茜草科,常绿灌木。初夏开白花,稍带黄晕,有香气。果长椭圆形,赤黄色,可入药,又可作黄色染料。木黄褐色,质密而坚实,可供雕刻等用。
——《汉语大字典》
7、木名。常绿灌木,仲春开白花,花甚芳香。夏秋结实如诃子,生青熟黄,可入药,并可作黄色染料。见本草纲目三六木三卮子。
——《辞源》
通过上述比照,我们似乎可以认为,从梵语campaka译音过来的植物并非“栀子”;“薝蔔”和“栀子”并非同一植物;潮汕方言中的“薝蔔”并非外来词。理由是:
1、《汉语外来词词典》对“薝卜”的释义未提有别名“栀子”,而诸多汉语《字典》、《词典》解释“栀子”时,又不提其音译自“梵语campaka”。
2、在《汉语外来词词典》中,“薝卜”是“一种开黄花的树,树形高大”的植物,而在诸多汉语《字典》、《词典》中的“栀子”却是“灌木”,充其量为“小乔木”。大家知道,所谓“灌木”,是“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如荆、玫瑰、茉莉等”(见《现代汉语词典》)。“树形高大”的“薝卜”同“矮小而丛生”的“栀子”不能相提并论。
3、《汉语外来词词典》指:“薝卜”的学名是“Michelia campaka”,而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中,“栀子”的学名是“cape jasmine”。
4、《汉语外来词词典》中,“薝”的汉语注音是“zhān”,且其不同的17个书写形式,相同字头的“瞻”、“詹”、“簷”、“占”、“旃”,普通话都读“zhān”。而“睒”,普通话读“shǎn”;“苫”,普通话读“shān”。这些读音同《新编潮州音字典》中给“薝”的普通话注音“chán”有相当的差距。
上一篇:删除360(360N5到货,开箱鉴赏,附赠内置软件删除技巧,超简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