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英尺厘米(尺有多长,寸有多短?这个问题有点难)
营造尺,英制,尺寸英尺厘米(尺有多长,寸有多短?这个问题有点难)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宋代材分制
这张图是材分制的图解,也是古建入门的第一个门槛,也是个大门槛。对古建产生兴趣的人中,估计有一大半都被这张图挡在门外。你在图中可以看到许多具体的尺寸,什么几尺几寸几分之类,貌似很明确很具体的样子。但是,当你翻篇再往后看,一连串的几分几分直接把你弄懵!
而清代的斗口制就简单多了,所有组件都按照斗口宽度的倍数来表达。
《工程做法则例》卷二十八述, “凡算斗科上升、斗、栱、翘等件,长短、高厚尺寸,俱以平身科迎面安翘昂斗口宽尺寸为法核算。”
这是大斗,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度量单位——斗口:
这是以斗口为单位的计算方法:
对于业余古建爱好者来说,斗口制是一种十分方便的入门工具。
假如我们将斗口设定为1公分,那么上面的单翘单昂五踩平身科总尺寸差不多就应该是高11.2公分,宽18公分左右。这样看来,斗拱是不是一下子简单了许多。
最后聊一个八卦,有人说清代之所以将材分制改为斗口制,是因为经过上千年的消耗,到清代后匠人们实在找不到足够大的木料了。也不知道这个说法是真是假 。
五、营造用尺之所以将营造用尺单列出来聊,一是因为营造尺的使用领域太封闭,很少有人了解;二是因为营造尺实在太特殊,特殊到至今也没一个准确的长度标准。
营造尺,有时又会称为鲁班尺,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鲁班尺都是营造尺,原因下文中会解释。
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石红超,在其2005年发表的硕士论文《苏南浙南传统建筑小木作匠艺研究》中,通过对二十多位当地老匠人的调研,认真地研究了苏南地区小木作匠人们的工具及工艺,其中对营造尺有过详细的记录。
苏南的传统建筑营造尺是鲁班尺,在苏南又称为大木尺,也就是曲尺。苏南鲁班尺的尺度标准据苏州的张银根师傅介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营造法原》中1尺=27.5公分,另一种是1尺约等于27.9公分;而李金明师傅说他使用的鲁班尺为1尺=28.2公分。可见在苏南并不存在绝对统一的鲁班尺标准,不过大致在28公分左右,只要一个营造团队的内部都以当首师傅的尺为标准即可,我访谈的师傅基本上都在28公分。
而浙南的鲁班尺同苏南一样也不是很统一,如:泰顺张来票师傅的鲁班尺1米=3尺6寸,芙蓉村的陈继填师傅的鲁班尺1米=3尺七寸,瑞安缪喜弟师傅的鲁班尺1米=3尺七寸,总体来说浙南的鲁班尺大概1米=3尺7寸到3尺6寸,即1尺=27-28公分。
由此可见,在传统营造领域,尺和寸的标准绝对是一笔糊涂账。这种情况直到70年代,才逐渐被公制米尺所取代。
那么问题来了,做活儿要是没有一个准确尺寸,那如何实现多人协作呢?
在每一个古建营造现场,都会有一个首领,被尊称为匠首,也有叫掌线师傅或掌墨师傅,通常由手艺高超、德高望重的老匠人担当。在开工之前,匠首会凭借自己的经验制作一样关键工具——杖杆。自此后,不管多大的工地,所有的尺寸标准,都由这只杖杆确定,而杖杆的标准就是匠首使用的营造尺。
浙南大木作所用的杖杆
咦,不是说不同工匠所使用的营造尺长度都不一样吗?
是不一样,但是别忘了,一个工地可是只有一个匠首的,他手里的尺一样就行了。由他确定一个斗口宽度,剩下的就按照这个宽度的倍数干就完了。于是,同一个建筑的部件可以互换,但不同地点的建筑就不一定了。
正是这个原因,有人说,虽然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得极为成熟,凡事皆有成例可循,但是正是这种完备,反而阻碍了创新和进步,使得中国古建几千年来从没有产生过本质上的变化。
至于有没有道理,大家自己品吧。
六、现代鲁班卷尺网上出售鲁班尺的商家很多,这是我在网上随便找到的一张图。按照卖家的解释,这里面分为四种尺。但是,如果你认真读过上面的文章的话就会发现,这里面至少有一个严重错误。
首先,图片中标注的台湾尺也就是日本尺是不对的。日本尺的10寸,换算成公制应该是30.3公分,但是这里只有25公分多一点,所以上面的寸应该是英寸。
而在这张图中,1寸的位置对应着3公分多一点,所以这才是日本寸。当然,如果对应的是3.3公分,那就是中国寸了。
其次,第二行中的文字是鲁班尺还是门公尺,这就不好说了。门公尺,又叫门光尺,是专门用来计算门窗吉数。网上也有把门公尺称文公尺的,说文公是与鲁班齐名的能工巧匠,还编了一套二匠相争的故事,这就是以讹传讹了。
而第三行的丁兰尺,分为大行道和小行道。大行道用于寺庙建筑,而小行道则属于“你懂的”之类的用途。
门公尺和丁兰尺都不是一种基于数学的、可量化的计数测量工具,而是一种基于原始哲学的神秘学规范,它们的使用逻辑是:我不需要知道到底有多宽多长,只要到了这个刻度范围我的心里就舒服了。
这就是典型的感性思维了,而世界的本源是数学,以数学为基础的理性思维才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有力武器。从这方面来讲,传统中国无法产生现代科学也就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了。
对于鲁班尺、门公尺和丁兰尺我了解不多,不过这几种玩意现在很少有人用了,也没必要研究太透。
好了,今天的话题就聊到这里。我是爱侃木头的老严,我,一起了解木头背后的故事。
谢谢阅读。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音的组词(小学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8单元单元教学目标及各课文语文要素)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