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段姓好听稀少的男孩名(宝地西合营(5))
蔚县,三关,遗址段姓好听稀少的男孩名(宝地西合营(5))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通过三关遗址的发掘,初步确定了张家口的考古文化编年;取得了后岗一期文化早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层位关系;确立了雪山一期文化的相对年代;并对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分期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关遗址群不仅开启了蔚县文明的篇章,三关遗址的发现,也为研究壶流河流域人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同时说明了西合营在商代以前古文化发展中的位置和作用。这里是我国古代北方先民生息的重要地区,也是我国古代北方先民的营地、大聚落之地。
三关村辽代墓地(村西北50米处):
据《蔚县三关辽墓考古发掘》:该墓地共发现墓葬14座、明堂1座、兆沟4条,总发掘面积约870平方米,根据出土墓志记载墓地主体为“重熙五年”修建,是一处保存完整的辽代汉人家族墓地。墓地四周设置的兆沟互相连接,呈直角梯形,南边中部留有出口,东边长71.20米、南边长63.50米、西边长41.20米、北边长72.35米,面积约3540平方米。墓葬位于墓地中部和西北部,中部的M1-M8为辽中期墓葬是墓地的主体遗迹单位,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呈一字型排列,西北部的M9-M14为辽晚至金早期墓葬,个体较小。
发掘出土了大量精美的辽代壁画,壁画的绘画种类可分为花鸟、人物、山水、界画等,内容多取材于墓主人生前的生活,有侍奉、散乐、花鸟以及休闲对坐等场景;绘画风格多为工笔重彩,用色庄重,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绘画技法多运用双勾晕染填色,线条刚健清劲、皴擦点染等技法娴熟,点彩运用地尤为精彩,有五代遗风,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从墓葬的仿木结构和壁画中所绘器物看,为北宋风格。说明在辽统治下,汉人居住的燕云地区一直沿用前朝的生活习俗,也充分证明了辽朝“因俗而治”、“南北分制”的宽松政治制度。
从三关辽墓考古发掘的较为完整的汉人家族墓地的占地面积、规模、数量、形制乃至大量精美的北宋风格辽代壁画,不仅反映了辽朝"因俗而治"、"南北分制"的宽松政治制度,也佐证了辽代西合营一带已是人口众多富庶之地,是中原宋代文化与北方辽金文化之间互相交融的区域。
明、清三关墓群(村西150米处):
封土堆6个,墓土已平。据传,墓室有砖劵墓,墓室附近有渗水井,井口呈圆形,直径约二尺许,深约一丈二尺,塘大。
三关不失为是蔚县古人类时空走廊、蔚县文化发源地、蔚县文明的开拓地。
这里不得不提围绕三关古遗址周围发生的一些现象,即沿三关河一带的其他村庄,在以往农田基本建设或新建房屋开挖地基时,时有发现陶器碎片、带楞角的石器等。由于缺乏古文物的基本概念与知识,全然不当一回事,当做废弃物丢弃,只有个别人出于好奇,捡个一两块保存在家中。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村民们已认识到文物的价值与意义。这些现象足以说明,三关遗址是已发现的遗址,其先民们的生存空间及活动范围,也不仅仅局限在三关,而是分布在一个广大的区域内,这是我们今后必须重视。
(二)百工壁画之村—夏源村夏源位于西合营镇南3千米处,112国道、下广公路交叉口。明初建村,名下元堡。因村边有一条小河从这里发源(夏源河),故易名为下源,后演变为夏源。
夏源村是一大村,它是蔚县连接东西南北交通的十字路口。明嘉靖年间曾经为一军堡,清至民国初期,作为西合营镇南来北往商贸的缓冲地也曾有过辉煌,除现在有堡墙叫作南堡的村庄外,其他几个小堡大多是那时发展起来的。
蔚县人都知道蔚县的十大集市,也知道八大集镇的集日,但很少人知道夏源也有集日,而且是一年一度的一个集日,那就是农历腊月二十七日集。是清朝蔚州专为滞留在夏源的客商、手艺人、骡帮驼队设的集日,可见其当时的繁华程度。
蔚县人都知道代王城响杆(放烟火),那是场面宏大、内容丰富。而夏源正月十五响杆,不论是场面、内容、规模一点都不亚于代王城。它集中了西合营乃至牛大人庄周围各村及买卖字号家的力量,在夏源至西合营宽广的平地上,于正月十三就开始绑杆,凡杆上的所有典故内容以及彩旗、彩带等正月十四已完工。正月十五入夜,在一系列仪式后,最后是点杆。点杆可不是直接点燃炮捻,而是一火流星绑在一引线上,从远处窜出点燃。烟花点燃后,从最下面的一层开始,一层一层的向上燃放(平年十二层,闰月年十三层),先后燃放出不同的典故故事,什么“百鸟朝风”、“飞流直下”、“ 五鬼闹判”、“五谷丰登”、“四门方斗”, 五颜六色的烟花,异彩纷呈,照亮了夜空,非常壮观。
夏源关帝庙,当年的祭祝活动也很讲究,视关老爷为武圣人、财神爷,礼节祭品高规格,五月十三日一祭,春秋仲月各一祭。期后,随着时代的变迁,庙院的破败祭祀早已停止。
夏源关帝庙壁画,是2007-2011年间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于2009年被发现,并被列入2012年文物百大新发现。原为无人问津的破败小庙,一时间名声大噪,参观访问者络绎不绝,摄影、文物研究者纷至沓来,它的历史价值得到了肯定,它的文化艺术价值得到了升华。名不见经传的夏源村成为百工壁画之村。加之夏源水库水岸项目的开发建设,已成为西合营集休闲、娱乐、养生为一体的风景区。
夏源村关帝庙,位于夏源村原南堡堡内。坐北朝南,四合院式,现存建筑有戏楼、前殿、东西厢房、正殿。该庙的珍贵之处在于东、西厢房两山墙壁画“百工图”。每面墙16幅,共计64幅。壁画由墨线分开画幅,各幅内容不同,均有墨字题名,题名三字的有:豆腐房、剃头房、饧糖房、饼面铺、弓箭铺、铸铁铺、切烟铺、毡帽铺、栗粮店、漂布店、生药店、柳器店、瓷器摊、漏粉局、裱糊局、估衣局、成衣局、首饰楼、分金楼、哑医堂、砖瓦窑、黄纸坊、锡工行、泥工行、书籍斋、读书林等等。
四字的有:烟火炮铺、杂货俱全、脂肉俱全、水中生色、描画丹青、游巷贸易、完童耍货、改换缨帽、精选木料、修行渡船、修造轮舆、修造风匣等等。内容囊括了当时社会的各种行业,完整描绘了清代64个行业的产品制作、销售等场景。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清代的市井生活百态,为研究清代社会行业种类、制作技艺、工艺流程、商铺格局、店面装饰等提供了蓝本,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和研究价值。
绘画以榜题为内容,人物形象表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内容囊括了当时社会的各行各业的从业情况,真实地反映了清代市井生活的状态和异彩纷呈的行业文化。它是记录社会民生的百科全书,是考证清代人民生活的重要依据,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研究清代经济社会诸方面的珍贵资料,被誉为清代的《清明上河图》。
据考证,该庙始建于清代初年,根据调查确定财神庙东、西配殿在同治年间经过重修,《百工图》壁画应该是在这次重修时绘制的。该壁画虽然年代不是很久,但是它丰富的生活内容,在画工精细的画笔下,《百工图》真实反映了清代市井生活的状况,表现了64种社会行业的从业情况,是研究清代社会、政治、经济、人文、民俗、宗教等诸多方面的珍贵资料,具有极其宝贵的历史研究价值。
上一篇:手机一天能用多少流量(国内最赚钱的公司原来是三大运营商,每天净赚5.13亿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