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崔姓男孩名字洋气顺口(精神药品“黑市”:虚构商品名兜售,或成犯罪帮凶)
精神药品,三唑仑,记者崔姓男孩名字洋气顺口(精神药品“黑市”:虚构商品名兜售,或成犯罪帮凶)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还有药品贩卖者从河北邯郸发来一个快递,其中包着一瓶没有外包装的白色药瓶,瓶口塑封信息显示为“彼迪药业”,称为香港产三唑仑。
“淡黄色,忌烟酒,吃完可能会头晕无力。”该卖家称,其所售三唑仑为香港彼迪药业所产,每瓶100粒,效果好且副作用小。记者如果第一次吃三唑仑,药劲会比较大,适应几天就好。以后要的多,他可以便宜到400元/瓶。
购买完成后,该卖家随即撤回相关聊天内容,并叮嘱记者删除聊天微信与支付记录,称他的闲鱼账号已被封禁。
三唑仑药无色无味,可以伴随酒精类共同服用,也可溶于水及各种饮料中。又因为三唑仑的半衰期较短,药效比普通安定强45-100倍,可以迅速使人昏迷晕倒——如只服用0.75mg的剂量,能让人在10分钟内快速昏迷,持续时间可达4至6小时,故被称为“迷药之王”。
一名销售三唑仑的药贩朋友圈,兜售来自香港的“三”,750元一瓶。
在社交平台QQ上,检索“听话、失忆、催眠、蒙汗、催欲、仑子”等关键词,弹出上百个社群,群成员多者达400余人。添加一个QQ群后,群管理员发给记者一个文档,其中包含多款“迷药、听话水、催情水”,价格从200到500余元不等。根据说明,这些产品均可以加在酒里或饮料中,使用者会快速失去知觉。
在QQ上,出现上百个涉嫌销售三唑仑及三唑仑和其他精神活性物质兑成的“听话水、乖乖水、失忆水”社群。
添加一个QQ群后,群管理员发给记者一个文档,其中包含多款“迷药、听话水”,价格从200元到500余元不等。根据说明,这些产品均可以加在酒水或饮料中,使用者快速失去知觉。
前述疑似崔姓卖家则称,普通失眠的客户他们推荐三唑仑片剂,想用作“其他用途”的客户会推荐专门调配的“听话水、乖乖水”。目前,向他们买这类药水的客户很多,至于客户买来做什么,他们不会过问。
崔姓卖家还称,该类药水掺有三唑仑及其他镇静催眠效果的精神活性物质,三瓶起卖,售价680元。每瓶水可以用两次,直接喝或兑在水里。
该崔姓卖家称其有一位“上家”,都叫他“博士”,专门负责将从海外寄回或医院弄出的精神药品加工成“听话水、乖乖水”,再让5位业务员推销,每单拿提成。
9月上旬,澎湃新闻记者就前述所调查线索以及已购买到的所有精神药品,全部交给了警方做进一步处理。
违法犯罪活动的“帮凶”
非法流入市场的三唑仑往往成为一些违法犯罪活动的“帮凶”。
广东汕尾市中级人民法院2019年4月裁判的一起刑事案例披露,以过生日宴请名义,被告人周某把下了三唑仑的珍珠奶茶分别拿给施某燕在内的三名女子喝。不久,两名女子后头昏脑涨,施某燕则昏迷不醒。后施某燕在内两名女子遭到周某的同伙奸淫,另一女子因反抗得以逃脱。
今年8月,四川绵阳警方破获的该省首例走私贩卖精神麻醉药品案中,犯罪嫌疑人将三唑仑、咪达唑仑、七氟烷等精神麻醉类药品走私回国,然后包装成“失忆水”等毒品,售卖给国内买家。受害者服用后会昏迷、失去意识,进而被嫌疑人侵害。
“三唑仑的非法滥用,尤其会对青少年造成恶劣影响。”某禁毒大队副大队长向澎湃新闻表示,这类药物在网上获取方便、携带隐蔽,不像冰毒、摇头丸主要在酒吧、KTV、夜总会等特定场合流通。而青少年缺乏判断能力,法制和道德观念尚在形成阶段,加上性冲动自控能力较弱,很容易被身边人影响去使用这类迷药。
“从以往经验来看,青少年很容易形成小社群,比如迷药圈、冰毒圈、摇头丸圈,通过一个带一个的方式,像滚雪球一样壮大队伍。”该位副大队长说道。
他指出,一般的毒品,使用者主要用来自己服用,满足毒瘾,这种通过警示教育,可以直观看到使用毒品对自己造成的伤害,能够起到很好的威慑作用。而三唑仑完全不一样,是对别人使用,对使用者本人没有什么生理伤害,所以更容易被广泛使用。
“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犯罪的工具。”上述副大队长认为,需要对男孩加强性教育,不能放任其“动物本能”的自由发展,忽略人格的培养,进而形成“鬣狗式”的残忍性格。
上海元达律师事务所律师沈卓青也向记者分析,行为人自制迷奸水剂、油剂在网上出售的行为,具备构成“贩卖毒品罪”。此外,不论是为了促销这类“药物”还是什么其他目的,告知、指导其他人使用相关“药物”迷奸女性,则可能会构成“传授犯罪方法罪”,甚至可能构成“强奸罪”的共犯,将面临三年以上有期徒刑。
购买者多自称失眠,其中混有“瘾君子”
记者调查发现,在百度贴吧、知乎、豆瓣、微博等平台,通过非法渠道购买精神类药品的购买者,除了前述可能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购买者,一部分或因失眠、抑郁症,又不愿时常奔走医院;另一部分则是“瘾君子”将这些精神药品用作毒品服用。
“谁有右佐匹克隆,上班限制,平时去不了医院,太难受了,骗子死开,只接受到付。”张江(化名)在“失眠吧”内跟帖求药。据其介绍,他毕业不到一年,目前在一家制造业企业上班。这两三年他出现周期性失眠。“一失眠就害怕睡觉”,最严重时,他连着三天都没怎么睡,每隔一段时间都需要服药缓解。最近上班时间调整为白晚班交替,暂时还无法适应,所以他希望买点精神药品,帮助调整“生物钟”。
但由于工作强度高,他没有时间去医院开药,只能通过网络私下购买。他主要服用右佐匹克隆片和佐匹克隆片两种二类精神药品。“都是睡前最多服用一粒,前者相对药效快一点。”他介绍。
不过,张江此前的购药经历并不顺利。他告诉澎湃新闻,之前遇到过微信转账后不发货的情况,被骗了几十块钱,也有收货时发现包装有问题。所以他现在购药非常小心,只接受货到付款。
“主要是方便,不用经常跑医院。”从事销售工作的佟军(化名)常年在外出差,服用安眠类药物数十年,是一个“老药罐”。以往,他定期去街道社区医院配药,药物选择也比较固定——14粒舒乐安定片(艾司唑仑片),15片氯硝西泮。偶然的机会,佟军在网上看到有人兜售精神药品,便下单购买。
他表示,虽然网上购买的药品,价格翻了几倍甚至十几倍,但省去了去医院的时间,他觉得划算。
“方便”,不用经常跑医院是很多人网上求药的理由。多位精神科专家向澎湃新闻表示,根据处方管理条例和患者的适应征评估结果,第二类精神药品一般单次开7天剂量,一些长期服药的慢性失眠患者会适当放宽一些,但也不能超过1个月的剂量。想要长期服药,的确需要多跑医院。
除了“方便”购药,一些情绪低落的群体也试图从网上购药“麻痹自己”。在记者的采访中,不乏有一些年轻人因失恋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情绪低落而从网上非法渠道购买管制药品。但他们低估了精神药品对身体造成的副作用。一位来自江苏省某三甲医院心理精神科的不具名医生向记者讲述了她第一次服用思诺思后出现的致幻情况,以警示读者。
上一篇:王者荣耀女英雄脱掉衣服(cat脱衣服诺言捏耳朵 释放压力?花海瘫坐凳子却摔了下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