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跟月亮有关的神话(此刻夜读)
月亮,玄宗,故事跟月亮有关的神话(此刻夜读)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文学报 · 此刻夜读
睡前夜读,一篇美文,带你进入阅读的记忆世界。
说起神仙,人们常会有复杂的感受,尤其受过现代教育、自认理性的知识精英,也许一面会被神仙学说和神仙故事充沛的想象力、丰富的角色设置和多变的情节结构所吸引,一面又觉得神仙故事不过是古人大开脑洞的胡说八道,只可充当茶余饭后的闲谈,登不得大雅之堂。
此刻夜读
在近期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诸仙纪: 中国仙话八议》前言中,青年学者严优直言,我们大可不必如此纠结。在她看来,仙话展现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模式,可视为我国独有的或曰具有“标识性”的文学品种。鲁迅曾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而道教体现在文学层面主要就是仙话。而按照学界比较公认的定义,所谓“仙话”是“以记叙神仙活动为主要内容,以追求长生不死和人的自由为中心主题,情节结构曲折离奇,反映人类渴求生命永恒和幸福美满生活愿望的一种叙事文学作品” 。也可以将其简单界定为:仙话是基于人们相当长时期内相当程度共识的、关于仙的故事的总和。仙话里藏有一些足以将我们与他者文明区分开的共识或观念,包括但不限于:中国人对神灵与人类关系的思考,对生死及生命形态的思考,对规则与自由的思考,对男女关系及各自地位的思考,等等。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便捷的信息交流和越来越频繁的文化融会令不同族群原本清晰的一些特征变得模糊起来,这容易使人们产生一种“文化乡愁”,担心自己族群的独特性难以回溯和保持。仙话及其提供的奇观则因独树一帜而能够帮助中国人有效缓解这种乡愁。正如有学者在论述神话和奇幻文学时所言:“……超自然要素被受众理解为文化传统,便能消解工业化和全球化所带来的焦虑和愁绪,让大众文化感觉历史的根系仍未断绝。”
也因此,严优感叹,仙话,是可以讲得很精彩的“中国故事”。
严优《诸仙纪: 中国仙话八议》
幻术:你对月亮都做了些什么
仙话对于月亮的喜爱远胜太阳,月亮的阴晴圆缺比日食和太阳黑子更适合阐释宇宙的各种玄理。在仙话中有许多关于月亮的奇幻情节,大家开开心心地折腾月亮,完全没有心理障碍。
唐玄宗时代,鄂州有个叫罗公远的人,一副孩童模样,法术却很高妙。唐玄宗好仙术,刺史上表举荐了罗公远,将他送到宫里。
当时张果老、叶法善正与玄宗下棋,见了罗公远大笑道:“村童能懂些什么!”于是各自握住十数枚棋子,问道:“我手里有什么?”罗公远说:“空手”。两人张开手,果然空空如也,原来棋子竟跑到了罗公远手里。两人心下大骇。玄宗便让罗公远与他们平起平坐。
月华图(局部) 清 金农 故宫博物院
当时剑南有种果子叫日熟子,张、叶二人每天都用法术取来进贡,过午必至。有一天,果子到夜里还没送来。张、叶、罗三人围炉而坐,张、叶相顾问道:“是不是罗君使了手段?”罗公远笑笑,将炉火里插着的一根筷子拔掉。不一会儿,日熟子就送来了。叶法善诘问使者是怎么回事,使者说:“我快到京城时,遇到大火连天,无路可过。刚才火歇了,我才过来的。”从此以后,大家都服气了,对罗公远很是敬佩。
开元年间的中秋之夜,众人陪玄宗在宫中赏月。罗公远见玄宗仰望月亮,露出很神往的样子,便问道:“陛下莫非是想到月宫里看看吗?”
唐玄宗点头。罗公远将一根拐杖望空中一扔,化成了一座银桥,直通月亮的方向。罗公远请玄宗一同登桥。两人往前走了数十里,眼前出现了一座精光夺目、寒气袭人的大城阙。罗公远说:“这就是月宫。”
两人走进去。只见数百位身着宽袖衣裳、手持白练的仙女正在庭中翩翩起舞。玄宗对于音律十分在行,也见识过无数动听高妙的名曲,可是这些仙女舞蹈所依凭的曲子,却是他闻所未闻的。玄宗忙问罗公远她们跳的是什么曲子,罗公远说:“是《霓裳羽衣曲》。”玄宗用心倾听,悄悄记下了曲调的旋律、节拍、乐器等一应细节。观赏够了,罗公远又带着他往回走。玄宗走在桥上一回头,刚刚走过的桥面已经随步而灭。
回到宫中,唐玄宗立刻召来伶官,将自己心里记下的曲调尽数回忆出来,《霓裳羽衣曲》于是为人间所知。
唐玄宗自己崇道,但他的宠妃武惠妃信佛。罗公远、叶法善与武惠妃信任的金刚三藏斗法,能压后者一筹,唐玄宗十分高兴。
后来唐玄宗向罗公远学隐身术,学得不好,总有行迹藏不尽,一怒之下就把罗公远的脑袋砍了。几年后,唐玄宗的使臣在四川又见到了罗公远。罗公远表示自己是得道之人,岂能被世俗兵刃加害。他写了封书信叫使臣带回,随信还附上药材“当归”。信的落款是“维厶”,就是“羅公遠”三个字被去了头。
几年之后,安史之乱爆发,玄宗幸蜀又还京,正合了“当归”的预言。(作者注:改写自《太平广记》)
叶道师领唐玄宗夜游广寒宫
人们喜欢对月亮大做文章,因为在肉眼所得见的“大”天体里,月亮比太阳更“安全”。对于太阳,人们做过的最极致的事是将其九个冗余副本射落或压埋,最大程度降低自己被烤死的风险。而月亮,可亲、可爱,可捞、可邀,可奔、可游,里面还住着个孤单寂寞的大美女,怎怪人们千方百计编造月亮的故事,并且想与它发生更加紧密的联系呢?
在讨论正文故事前,我们先来看个关于月亮本质的小片段吧。
唐代大和年间,郑仁本的表弟与一位王秀才游嵩山,拉着藤蔓穿越山涧,来到极幽深的地方,迷路了。天色将晚,他俩正在发愁,忽然听到草丛中传来鼾声。急忙拨开荆棘找过去,发现一个身穿洁白布衣的男子,正枕着一个包袱睡觉。
两人忙叫醒白衣人,向他请教出山的路。那人看他们一眼,又接着睡去。他们再三呼唤,那人才坐起身,说道:“你们到这儿来吧。”两人走到他身边,问他从哪里来。那人笑道:“你们知道月亮是由七种宝物合成的一个大丸子吗?上面的阴影,就是太阳照耀它的凸起处而形成的。为了维持月亮的光洁,常年有八万两千户人家在维修它,我就是其中之一。”说完,他打开包裹,里面有斧子、凿子等工具,还有两包玉屑饭。白衣人将玉屑饭递给他俩:“你们分吃了吧,虽然不能让你们长生不死,但一生都不会得病了。”
白衣人让他俩站起身,指着一条小路说:“沿着它走下去,自然能走到大路。”说完,白衣人就不见了。(作者注:改写自《酉阳杂俎》)
黄永玉《春江花月夜》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个故事,将科学与幻想无缝糅合在了一起。月亮上的阴影是太阳照在月球凸起处所形成,这与今天的认识基本一致。不同的是故事认为月球的凸起处是动态的,因为不停有人在俢整。不仅如此,八万两千户人家一起维修—经过不知多少年也没俢完—还会永远修下去,又暗示月球的地表面貌本身是在变化中的(类似间歇性火山运动的动态塑造),这个认识也很惊人。
上一篇:苹果手机怎么分身微信(为什么手机自带的微信分身被腾讯微信限制登录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