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峤怎么读(《世说新语》:王戎、和峤、裴楷)
太保,的人,段子峤怎么读(《世说新语》:王戎、和峤、裴楷)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今天从第10个(组)人物开始写。
10王戎、和峤
王戎与和峤两个人在处理老人丧事时,都被大家评为“孝顺”级别。但两人也有不同之处,王戎因为过度悲伤而瘦得皮包骨,有人来吊孝时,他十分困难地从床上支撑着起来接待。而和峤哭得死去活来,丧礼的所有礼仪都做非常完备。武帝对臣子刘仲雄说,听说和峤非常哀伤,超过通常的礼数,我很担忧他呢。刘仲雄回答道,和峤虽然礼数很到家,但他气色并没有受损;王戎虽然礼数不够周到,但却被哀伤摧毁了身体,瘦骨嶙峋。所以我认为和峤是生孝,王戎是死孝。陛下不应该担心和峤,而应该担心王戎。
这个故事里,谁需要关照,谁的身体不必担心,很清楚了。问题在于“生孝”“死孝”这两个词,不免让人自然要去想一个问题:有什么言外之意吗?言外之意又是什么?作者写这两个人的区别,有道德方面的褒贬吗?要不要去查一下历史相关信息?想完以后我没有去查资料,就算有大量历史资料证明有寓意、有褒贬,那又怎么样?还是让它作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好了。继续往前读,也许将来能读到相关的故事给我们作参考呢。我还是选择“生读”,不要“死读”吧。
与王戎这个名字相关的,还有两个段子。(写到这里,才忽然明白,原来《世说新语》这本书就是一个段子集。)为了方便叙述,我把这两个段子的原文放在大括号里面,
{王戎云:“太保居在正始中,不在能言之流。及与之言,理中清远,将无以德掩其言!”}
我觉得“太保”应该是一个职务名,“居”应该是一个人名,那他是谁呢?是赵居?还是钱居?我试图百度一下,但是找不到答案。那我就还是管他叫“太保居”好了,表示一个当太保的、名字叫做“居”的人。根据“将无以德掩其言!”这句话,感觉太保居貌似犯了一点错误,是“德”方面的错误。我理解这个段子的大意就是:王戎与别人谈论太保居,说太保居曾经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又谈到他最近做一件错事。其中有人因为太保居做的这件错事而否定他的一切。于是王戎就说:在正始年间,太保居与这期间的其它官员比,不算口才特别好的人,但是,如果你和他交谈,会发现他说话条理清晰,见解深刻,不能因为他做了这一件错事就认为他说的所有话都是不对的。
我想大家都会同意王戎的见解,我们去找一下,应该能找出很多像太保居那样的人:做过错事,但是也说过很多或者哪怕一句有道理的话。
***我查了一下现成的翻译,可能我理解错了哦。要是有读者来讨论一下就好了。***
{王戎父浑有令名,官至凉州刺史。浑薨,所历九郡义故,怀其德惠,相率致赙数百万,戎悉不受。}
这个段子还是表扬王戎的,虽然开头写的是王戎的老爸王浑如何如何受那些相处过的人们的爱戴。
薨(hōng),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赙(fù),以财物帮助别人。
原以为关于王戎的已经写完了,可是再读王安丰那一段实在不懂,就去网上查,这才知道,这个王安丰也就是王戎,浚冲是他的字,王戎是安丰县侯(可能是县长的意思吧,我不想去查太多的历史资料,而是喜欢边读边“愉快地玩耍”),所以,王戎=王浚沖=王安丰。而且在查王安丰的过程中,看到许多对他的评价,其中就有认为他狡诈的。然后联想前面的“死孝”,是不是真的有点褒贬呢?
原文:{王安丰遭艰,至性过人。裴令往吊之,曰:“若使一恸果能伤人,浚冲必不免灭性之讥。”}查了网上的解释才知道,这个“讥”字在这里不是讽刺抨击的意思,而应该是“担心地摇摇头”的意思。所以,这个段子的意思是,王浚冲在服丧期间,悲伤的程度超过任何别的人。裴令去吊孝出来后,对人说,如果悲伤能使人的身体受伤,那么王浚冲一定会让人担心他已经伤重到性命难保了。
11裴楷
裴楷每年去问梁王、赵王要钱,用来救济穷人。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说,讨钱来做好人,这算什么?裴楷说:去挖那些有多的,来补充给不够用的,这是天之道。
我觉得这件事情的难处在于要得到,拿到钱后再分给穷人当然容易了。再一想,可能不满意他讨钱的就是那两个王,他来要钱时,不给,而是责问他:凭什么拿我们的钱让你去好人?然后裴楷说这是天道。那两王想想,说得也有道理,反正大把钱,那就给他一点吧。
这个段子大概有这几个亮点:第一敢去问王要钱,说明他有两下子,要不然王们也许根本不理他。第二关心穷人,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第三自己不落好处的事情也能主动去做。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乔家的儿女剧情介绍(关于父母爱情、大哥的四段感情,《乔家的儿女》原著有更多交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