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清朝四大奇案(清朝四大奇案之淮安奇案)
长随,山阳县,朝廷清朝四大奇案(清朝四大奇案之淮安奇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嘉庆13年,数日连降暴雨,黄河决口,江苏淮安地区洪水泛滥,致无数平民百姓流离失所,沦为灾民。
山阳县灾情尤其严重,大量田地被洪水淹没,农作物被冲毁,房屋倒塌,老百姓苦不堪言,生活陷入困境。
嘉庆帝闻讯,立即下旨赈济灾民。
不久,朝廷筹银20万两,并委任十一位钦差大臣为查赈官,赶赴灾区视察,督办赈灾粮款的发放和分配。
一个月以后,一名叫李毓昌的查赈官却不幸身亡。
经山阳县知县王伸汉、淮安知府王毂到案发现场勘察,认定为上吊自杀!可能是“因私发赈灾票,担心朝廷问责而畏罪自缢。”之后,速将此事呈报省府。
省府并未派人查看,草草结案,命令知县王伸汉,速速通知李毓昌家属前去收尸。
这就奇怪了?!李毓昌并非山阳县本地人氏,为何要假公济私,私发赈济票?难道案件另有隐情?
一李家人得知噩耗,伤心欲绝,虽觉得事情蹊跷,但事已至此,也只能让李毓昌的叔叔李泰清赶往山阳县。
对于侄儿的突然离世,李泰清十分疑惑:因为半年前李毓昌才考中进士,如今又被朝廷委任钦差大臣,好不容易才有出头之日,根本就没理由自杀。
于是,李泰清到了山阳县衙之后,要求看看李毓昌的遗容。
谁料,县衙却直接回复称,因天气炎热,李毓昌的尸体恶臭难闻,官府已代为收殓,棺材早已备好并钉死,无法查看。
李泰清无奈,只好要求见见李毓昌身边的三个长随。所谓“长随”,相当于现在的助理、秘书之类的职务。
当时而言,就是朝廷官员外出公务时候的职业仆人,由朝廷派遣,主要负责保护官员的人身安危,照顾一切生活起居的事务。
知县王伸汉却说,三个长随已被安排跟随其他官员做事去了,具体下落不明,现在找不着了。
李泰清一介草民,即使心存疑虑,面对王伸汉的多次推诿,也是敢怒不敢言,何况民不与官斗,此时也无任何证据,奈何他不得,只能忍气吞声。
不过,王伸汉虽然对李泰清的全部要求都回绝了,但对他的态度还算不错,不仅免费安排住宿,顿顿有酒有肉,还派人过来照料起居,一直好生招待。
临走时,王伸汉还自掏腰包,送给李泰清150两银子,说是县衙对李毓昌大人照顾不周,特意补助一些抚恤费用。
李泰清伤心侄儿突然离世,没有多想就把银子收下了。随后雇佣几个人,以及一辆马车,带着李毓昌的棺材回老家去了。
二李家人见到棺椁运回,所有人哭成一团,并即刻按照老家传统习俗,为李毓昌操办了“入土为安”的丧事。
李毓昌的夫人尤为悲痛欲绝,哭得精神恍惚,几日来米粒未进,一直躺在房间里休息。
这天,她看见房间角落里丈夫的遗留包裹,因睹物思人,就上前打开查看,意外发现丈夫的一件衣物竟然有血迹,不由大吃一惊!
丈夫是上吊自杀,怎么会有血迹呢?
李夫人心里拿不定主意,马上将这个情况告诉了叔叔李泰清。
这哪里是自杀?!分明就是谋杀!李泰清见到侄儿带有血迹的衣物,气不打一处来,想起在山阳县遇到的种种奇怪遭遇,顿时什么都明白了。
李泰清当机立断,一定要开棺验尸!不能让如此优秀的侄儿死得不明不白!
当然,这样的行为颇犯忌讳,亦有悖伦理,遭到了李家族亲的强烈反对。
李泰清哪里顾得这么多,二话不说,叫了几个人,挖土刨坟,抬出棺木,撬开一看,立即气得七窍生烟!
只见李毓昌除了胸前骨完好如初,其余部位都成黑色,颈部还有勒痕,分明是先被人下毒,然后勒死的!根本不是上吊自杀!
堂堂一个钦差大臣,却被县、府、省三者联合起来,强硬说成是自杀身亡!天理何在?!
李泰清怒不可遏,直接跳过地方官府,一纸诉状告到了北京的都察院。
都察院一看,竟然是钦差大臣命案,亦不敢怠慢,直接将状纸递到了嘉庆帝的手里。
嘉庆帝暴跳如雷,天下还有这等丑事?我派下去的查赈官都有人敢下狠手,真是无法无天!必须查!马上查!一定要查到底!
事实上,嘉庆帝也深知整个社会吏治腐败,积重难返,但凡朝廷下发银两,经过各级地方官员们层层盘剥,真正到灾民手中肯定所剩无几。
因而,为了尽可能赈济灾区百姓,才特意派查赈官前去监管。不料,这帮贪得无厌的官员们竟敢谋害钦差大臣,让嘉庆怎能不生气?
三嘉庆审阅状纸,当即断定李毓昌之死,与那个山阳知县王伸汉肯定脱不了干系,并且总结了四大疑点。
一、李毓昌自杀动机存疑。他是朝廷任命的查赈官,钱并不经过他的手里,怎么私放?或者说,他拿什么去私放呢?
二、复审不严。县、府、省三级地方官员均有作案嫌疑。
三、王伸汉为什么那么大方?他一个小小知县,一年俸禄不过才1000~2000两银子,为何要自掏150两银子给李泰清呢?
四、三名长随的安置问题。李毓昌前脚刚死,王伸汉后脚就把三人全部安置出去,这并非你王伸汉的仆人,即使要安置的话,也应由朝廷负责调遣。
嘉庆经如此一番分析,心里有底了,颁布谕旨责令两江总督铁保、江苏巡抚汪日章负责重新审理此案。
三日后,肇庆帝突然觉得非常不妥,万一他们互相包庇,必定会敷衍了事,依然会查不出什么结果。
于是,嘉庆又下了一道谕旨,要求将山阳知县王伸汉与三个长随抓捕后,必须押解到京城来,交由刑部和军机处负责审讯。
果然不出所料,第二道谕旨才刚发出去不久,嘉庆帝就收到了铁保和汪日章复查的结果。
两人均上奏折声称,李毓昌大人确系属于自杀!
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嘉庆对于此案会如此上心,不仅亲自过问,还铁了心要把此案追查到底,确实再也瞒不过去了。
最终,王伸汉和三名长随均被押解进京,经刑部大臣的审问,案情很快就水落石出了。
四王伸汉,时年53岁,却仍是小小山阳县知县,眼看在官场混迹多年,又没什么功劳,想再往上爬,已经没什么希望,于是心生邪念,总想在退下来之前多捞点钱。
自从洪灾来袭,王伸汉就觉得发财的机会终于来了,于是,他不惜虚报受灾的严重程度,以及受灾人口数量,最后共骗取了朝廷9万两银子赈济款。
当然,小心驶得万年船,为了以防万一,王伸汉并没有全部据为己有,而是拿出其中的47,000两用于救济灾民。那剩下的43,000两则装入自己腰包,并拿出其中的1万两来打点各个方面,尤其是查赈官。
此次,山阳县共有十一位查赈官。王伸汉经过一番反复试探,最后有9名查赈官欣然接受了贿赂。
王伸汉对此非常满意,并向他们许诺,只要有合适的机会,会继续想办法去弄朝廷的钱款,到时与诸位二一添作五,有肉大家一起吃。
李毓昌则是拒绝与王伸汉同流合污的其中之一。
当时,李毓昌比较年轻,头一回当钦差大臣,初出茅庐,心高气傲,一方面并不知道这些官场“潜规则”,更不懂委婉地拒绝,最后才引来了杀身之祸。
另一方面,他自己觉得往后前途无量,不想在仕途上留下污点,日后受人把柄,根本不屑王伸汉的贿赂,觉得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