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思(《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与“天生德于予”章解析)
孔子,必有我师,的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思(《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与“天生德于予”章解析)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7.22.[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①。择其善者而从之②,其不善者而改之。”
[原文通释]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在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选择那些好的方面来学习它,那些不好的方面就改正它。”
[注释]
①必有我师焉: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在其中。焉,兼词,在那里,在其中。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选择那些好的方面来学习它。而,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这里相当于“来”,下文的“而”相当于“就”。之,它,复指“善者”和“好的方面”,下文的“之”复指“不善者”和“不好的方面”。
[解读与点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韩愈在《师说》中有“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的话:二十七岁的孔子听说郯国的国君郯子在觐见鲁昭公时阐明了古人“以鸟命官”的话后,亲自到郯国“学于郯子”;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诠释“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用《里仁》第14章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最恰当,正反两个方面都可以成为“老师”。《四书集注》说:尹氏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则善恶皆我之师,进善其有穷乎!”
本章产生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和“择善而从”。
7.23.[原文]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①其如予何②!”
[原文通释]
孔子说:“上天给了我品德,桓魋他能把我怎么样!”
[注释]
①桓魋:当时宋国的司马,主管军事,是宋桓公的后代。公元前492年,孔子周游列国,从卫国去陈国时,桓魋听到消息率兵来阻拦。当时孔子正与弟子们在大树下演习周礼的仪式,桓魋拔掉大树,而且要杀孔子。在弟子保护下,孔子离开了宋国,在途中,孔子说了这番话。魋,音Tuí。
②其如予何:他能把我怎么样。其,代词,复指桓魋。如……何,把……怎么样。
[解读与点评]
孔子周游列国时受到反对者的重重阻挠,吃了不少苦,这一次差点把命搭上。好在桓魋还有些顾虑,没有杀他。桓魋为什么有顾虑,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自己是有仁德的人,“天生德于予”。当时有人信服孔子,孔子受到许多国君的礼遇,宋国是个比鲁国还小的诸侯国,所以桓魋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wéi)轻易杀他,无可奈何之下,吓唬吓唬孔子。细论起来桓魋和孔子还是一个老祖宗呢。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