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鳏夫是什么意思(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中人物传记中的高频词总结)
官职,孔雀东南飞,宋史鳏夫是什么意思(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中人物传记中的高频词总结)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②<名>地名,在今河南淮阳县西北。
【荦荦】⒈分明;显著。⒉卓越;高超。⒊特出。卓异。
【荦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
26、理lǐ
①<动>雕琢、加工玉石。《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②<动>治理;管理。《诗经·大雅·江汉》:“于理于理,至于南海。”
③<动>料理;整理;整顿。《答司马谏议书》:“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④<形>清明;安定;治理得好。《张衡传》:“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⑤<名>道理;规律;原则;法则。《孔雀东南飞》:“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六国论》:“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伶官传序》:“自然之理也。”
⑥<名>义理。《伤仲永》:“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⑦<名>纹理;纹路;条理。《庖丁解牛》:“依乎天理。”
⑧<名>法官;刑狱官署。《报任安书》:“遂下于理。”
【理气】中国哲学上的对基本概念。理指宇宙本体或准则、条理;气指现象或极细微的物质。
27、懋mào
①<副>勉力;努力。《尚书·胤征》:“其尔众士懋戒哉。”
②<形>大;盛大。《晋书·王导传》:“厚爵以答懋勋。”
【又】<形>美好。《后汉书·章帝纪》:“呜呼懋哉。”
28、凂měi
①<动>污染。《孟子·公孙丑上》:“尔焉能浼我哉。”
②<动>托请;央求(后起意义)。陶宗仪《辍耕录》:“整复浼入言之。”
【浼浼】水大的样子。
29、迄qì
①<动>至;到。《察变》:“特自皇古迄今,为变盖渐。”
②<副>始终;终究。《促织》:“探穴发石,靡计不施,迄无济。”
30、阙què
①<名>古代宫殿门外两侧左右相对高耸的建筑物。《古诗十九首》:“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②<名>借指宫殿或京城。《北史来护儿传》:“诣阙上书致请者。”
quē
①<名>通“缺”,缺口;豁口。《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名>通“缺”,缺点;过失。《出师表》:“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③<动>通“缺”。削弱;亏损。《烛之武退秦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jué
<动>通“掘”,挖掘。《郑伯克段于鄢》:“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阙下】宫阙之下。
【阙疑】对疑难未解者不妄加评论。
31、愆qiān
①<名>过失;过错。《明史马文升传》:“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
②<动>违背;违反。颜延之《陶徵士诔》:“有合谥典,无愆前志。”
③<形>过分;过度。《左传·昭公四年》:“冬无愆阳。”
【愆伏】(气候)失调;失常。
【愆尤】罪过;过失。
32、寝qǐn
①<动>躺;躺卧。《邹忌讽齐王纳谏》:“暮寝而思之。”
②<动>睡觉。《大铁椎传》:“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
③<动>停息;止息。王褒《四子讲德论》:“秦人寝兵。”
④<形>(相貌)丑陋。《大铁椎传》:“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
【寝兵】停息干戈。
【寝疾】卧病。
【寝迹】隐迹。言隐居。
33、赇qiú
①<名>贿赂;用来收买、买通他人的财物。《书博鸡者事》:“即诬守纳己赇。”
34、俟sì
<动>等待。《登楼赋》:“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送东阳马生序》:“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35、审shěn
①<形>详细;周密。《促织》:“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
②<动>仔细观察;考察。《察今》:“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
③<动>清楚了解。《归去来兮辞》:“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④<动>审问;审判。《狱中杂记》:“馀经秋审,皆减等发配。”
⑤<副>确实;的确。《梅花岭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⑥<形>谨慎;慎重。《韩非子·存韩》:“兵者凶器也,不可不用也。
36、数shù
①<名>数目;数量。《赤壁之战》:“众数虽多,甚未足量。”
②<数>几;几个。《寡人之于国也》:“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③<名>算术。《周礼·大司徒》:“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④<名>方法;技艺;方术。《后汉书·王昌传》:“时赵谬王子林好奇数。”
⑤<名>命运;定数。《六国论》:“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
⑥<名>规律;法则。《荀子·天论》:“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shǔ
①<动>计算;计数。《信陵君窃符救赵》:“请数公子行日。”
②<动>数说;列举。《<指南录>后序》:“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shuò
<副>屡次;多次。《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
cù
<形>密,与“疏”相对。《寡人之于国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37、署shǔ
①<动>布置;安排。《汉书·高帝纪》:“部署诸将。”
②<名>官署;衙门。《陈情表》:“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
③<动>代理或暂任、试任某一官职。《三国志·诸葛亮传》:“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④<动>签名;题字。《左忠毅公逸事》:“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
38、务wù
①<动>从事;致力于。《过秦论》:“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②<动>追求;要求得到。《五蠹》:“糟糠不饱者,不务梁肉。”
③<名>事务;事情;事业。《与朱元思书》:“经纶世务务者,窥谷忘反。”
④<副>务必;一定。《察今》:“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
39、寻xún
①<量>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千寻铁琐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②<动>寻找。《归去来兮辞》:“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③<动>探求。《与陈伯之书》:“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
④<动>顺着。《桃花源记》:“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副>随即;不久。《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寻常】⒈八尺一寻,两寻一常。古代常用的长度单位。⒉平常。
【寻思】思索。
40、悉xī
①<形>详尽;详细。《论积贮疏》:“古之治天下,到纤至悉也。”
②<动>详尽地表达。《柳毅传》:“飨德怀恩,词不悉心。”
③<动>了解;熟悉。《世说新语·德行》:“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④<动>尽;全部找出。《冯婉贞》:“悉吾村之众,精技击者不过百人。”
⑤<副>全;都。《桃花源记》:“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